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5)
女孩結婚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

專家稱,在我國的歷史上,不同朝代會有不同的要求。在周朝時,女孩結婚要求“純衣纁袡”,《儀禮·士昏禮》中稱:“女次,純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其意思是說:新娘子梳理好頭發、穿上飾有淺絳色衣緣的絲衣后,一定要面朝南方站立于房中。所謂的“純衣纁袡”,其實就是指鑲有淺絳色衣緣的絲衣。
據稱,女孩結婚時的這種服飾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

到了唐朝和宋朝的時候,“釵鈿禮衣”出現了。所謂的“釵鈿”,是指金花﹑金釵等婦女的首飾,而“禮衣”就是指女孩結婚時的穿著。《周禮·天官·內司服》中稱,“禮衣”乃“素白色”的衣服。由此可見,唐宋時期的婚禮服為白色衣服。

到了元朝時期,“質孫服”開始流行,女孩結婚時都會穿上“質孫服”,而所謂的“質孫服”是指上衣連著下裳,衣式較緊較窄且下裳亦較短的一種服飾。

到了明朝的時期,“鳳冠霞帔”漸成潮流。所謂的“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的一種頭花;而所謂的“霞帔”,就類似于現代的“披肩服”,不過,這種“披肩服”非常華麗,衣服上會繡出各種喜慶的圖案。

到了清朝時期,旗袍出現了。于是,許多女孩會穿著旗袍結婚。

隨著西洋服飾和我國傳統服飾的融合,現代女孩結婚一般會穿兩種服飾,第一種是從國外傳入的婚紗;第二種是仿唐朝的唐裝。一般情況下,女孩結婚時是不會穿便服的。

不過,就在昨天晚上,有網友在網絡上上傳了一段一位女孩結婚的現場視頻,視頻顯示,一位女孩在舉行婚禮時不但穿著便服,而且,就連便服上的吊牌都沒有拆掉,同時,女孩結婚的場景看上去非常寒酸。

那么,這位女孩怎么會穿著連吊牌都沒有拆掉的便服結婚呢?
上傳這段視頻的網友說:“女孩姓孫,貴州人,自幼失去父母,是由伯父、伯母養大的;男孩姓張,四川人。兩人是在廣東打工時認識并相戀的。兩人相戀后不久便住到了一起。”

上傳這段視頻的網友接著說:“女孩的伯父、伯母認為:四川距離貴州較遠,互相來往不方便,女孩應該在當地找對象,是不能夠嫁到四川的。因此,女孩的伯父、伯母堅決反對這門親事。然而,女孩孫某卻非常中意自己的男朋友張某,況且,自己也懷了孕,于是,執意與張某結婚。”

上傳這段視頻的網友繼續說:“張某家的條件非常差,為了蓋房子還欠了不少外債,即便是也想給自己的兒子、兒媳辦一個像樣的婚禮,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況且,孫某的娘家也沒有人愿意來參加婚禮,不管婚禮辦得怎么樣,都不會有人說。于是,張某的父母便打算給兒子、兒媳辦一個非常簡單的婚禮,同時,他們還打算讓兒媳婦穿著平時穿的衣服結婚,并沒有給兒媳婦購買任何新衣服。”

上傳這段視頻的網友最后說:“在張某和孫某準備舉行婚禮時,同村的一個鄉親看到孫某穿的衣服太寒酸了,便提出自己認識一個開服裝店的,可以臨時去借一件衣服讓孫某穿上,待舉辦完婚禮后就將衣服還回去。張某的父母同意了鄉親的提議,于是,同村的那個鄉親給新娘借來了一件衣服。由于衣服是借來的,況且,僅僅只穿一會兒,因此,孫某便穿著綴有吊牌的衣服舉行了婚禮。”

當網友們得知女孩穿著沒有拆掉吊牌的便服結婚的原因后,網友們紛紛表示:淚目了!我又看到了愛情的樣子。
對此,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9619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