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28)

導演賈樟柯曾對《我的滑板鞋》有過這樣的評價:“這首歌有一種準確的孤獨?!逼吣昵埃孄溊傻摹段业幕逍吩诰W上爆紅,最紅時,互聯網上數千萬人聽過他的歌曲,上千萬人追捧迷戀他,甚至有華晨宇也翻唱《滑板鞋》。
龐麥郎,這個曾經莽撞地沖擊階層和命運的年輕人,更多時候只是遭到人們無情的嘲笑和戲弄。他就像大多數小鎮青年一般,在生活里掙扎,他們渴望理想,但他們又談不起理想。
龐麥郎的《我的滑板鞋》是一種粗糙加滑稽加細膩加詩意的混搭,這首歌的詞與曲原本是獨立的,是一個后期產物,卻誤打誤撞、陰差陽錯,讓純鄉土的氣質在廉價工業里的顯得更加具有中華土味,
用陜西口音的普通話嘮叨出來,乍看面無表情但語句間又有一絲哀傷和灑脫,矛盾滑稽加一點辛酸,然后伴隨著粗糙的配樂和語無倫次的演唱,嗯,有點意思。?這突然讓我想起了犀 利哥。我還記得那張犀利哥叼著煙卷的照片被如何瘋狂地在網上轉發、PS到各種大片上,那深邃的眼神甚至秒殺一線男模。

伴奏應該是某個自動伴奏軟件的模板生成的,演唱從頭到尾的節拍錯位,而且不是某一兩個字或者某一兩句錯位,而是整首歌的拍子在節奏點附近有著正負 300毫秒范圍內的隨機錯位,猛一聽相當高端
他的粗糙,源于廉價的編曲、Midi味濃重的制作;
他的滑稽,源于滿口鄉音、錯位的節奏、跟不上拍子卻被生拉硬拽,機械也拯救不了的無章法;
他的細膩,是日常、是生活最細密的感受與渴求,把運動縮小至物理層面的抒情;
他的詩意,既具象又原始,既空洞又爆炸;

“今天怎么不開心”魔性的語調,“摩擦摩擦,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有著天才的停頓與雷鬼般的律動;“是魔鬼的步伐”成為傳遍網絡的修辭金句;“魅力之都漢中”是城鄉青年初見世界的感官噴薄,“我的滑板鞋時尚時尚最時尚”是孩童式開心又耍無賴式的辯解,“時間會給我答案”更是令賈樟柯淚流滿面,這種種的不和諧集合在一起卻形成了一種荒誕的和諧,一種根植于這片城鄉中國、魔幻現實土地的天然氣質,對社會斷裂的當下現實與夢想不死的永恒雞湯進行了一次殘酷的碰撞。
這首歌特別難學,歌詞行文非常自由,每一句歌詞都巧妙地避開了節奏必須每句都踩不到節點才算成功
雖然唱得很爛,貴在真實,有誠意粗糙的人聲,配合背后的雷鬼節拍,竟感覺很協調啊,沒什么不妥的樸素的聲音好聽不做作,粗聽覺得好笑的民工嗓
他寫的這首歌的詞,被與他毫無情感關聯的人編曲制作,跟龐麥郎這個人的境遇如出一轍。
除了通過點題句「我的滑板鞋」和「摩擦摩擦」可以依稀劃分出高潮段落,其他語句之間難以 體現出段落感,情緒推進、累積乃至對比也無從體現,總體而言相當混沌,基本沒有段落劃分。節拍錯位和模糊段落劃分這兩個突出特點讓《我的滑板鞋》顯得有些怪異。這到底是無心插柳、故弄玄虛,抑或是另有深意呢?
我想不少人看到這里會說,放屁,龐麥郎能想到那么多嗎?我告訴你,不能。套用一句話來說,不是龐麥郎創作出了《滑板鞋》,而是《滑板鞋》選擇了他。他寫不出來第二首滑板鞋,甚至無法還原地唱出第二遍,因為這都是機緣,這首歌借他為載體橫空出世之后便與他再無瓜葛。

華晨宇的《我的滑板鞋2016》,華晨宇的這首歌是一首有生命力的的作品,我認為這是一次優秀的演繹。
先說一說優點:
1、整個作品是基于真實的沖動與表達而存在的,而不是基于虛榮與自戀,這是能給以共鳴的前提,他用真實的想法與構思把一灘稀泥似的材料分出了鮮明的章節、富有進行感與邏輯美的段落,且每一章節都注入了不同的情緒與演繹形式,銜接得如同進行時,這一切都顯得利落且有力。
2、幾個節點設計非常好,拳拳到肉,特別是“摩擦!”,你能感覺到凌厲的像刀劃過一道白光似的沖擊,他的滑板鞋已不是專賣店的大路貨,而是有著燃燒與爆發屬性加持的稀有裝備,在唱到“摩擦!”的那一下,宛如動漫場景,像是對靈獸發號的施令,一只腳被施于了千斤的重量猛踩在地上,畫面瞬間靜止,地面在那一刻猛烈地抖動的了一下。
3、出色的演唱能力與短時間改編的能力,這點不必多說。

然后再說一說缺點:
1、編曲的保守并未襯得上《我的滑板鞋2016》這個名字,既然突出是2016,顧名思義,就是具有絕對時代感、當下感的演繹,絕對區分于2006、1996的形態,可惜在編曲上并沒有,與當下歐美主流的電子、搖滾與說唱音樂融合的形態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它在開頭雖然雖然加入了時下盛行的氛圍系的、具有空間感與大混響的PB R&B的制作元素,但只是點綴,真正撐起這個版本骨架的還是傳統配器,顯得顛覆感沒有那么淋漓盡致。
2、有旋律的那一段是很大的敗筆,雖然這一段被他用一個High C的高音挽回了一些分值,但旋律還是略有些套路且甜膩,這種旋律容易讓人想起港臺的一些可愛的小情歌,放在這里并不合適。華晨宇應該體會下崔健曾說過的一句話,旋律會弱化力量,在很多時候崔健為了突出力量,故意把旋律寫得不那么“悅耳”。因為旋律,在人們有限的聽覺經驗里,在流行旋律匱乏的組合里,它與我們日常情感已經形成了綁定,有時它適不適合用在一個地方,取決于大眾的對旋律的印象感與情感綁定的條件反射,崔健弱化旋律,其實就是解綁掉這旋律曾背負的諸多情緒。
不過在眾多評論中,我最不能認同的是一種觀點是“華晨宇的版本化腐朽為神奇,把一首粗制濫造/迎合審丑/低俗炒作的歌改編成了藝術品。”
華晨宇的版本是不是藝術品,見仁見智,每個人對藝術品的定義不同,但我一直就認為且從未更改的看法是,龐麥郎的《我的滑板鞋》是一首相當具有審美價值的作品。華晨宇在VCR中說,這首歌的藝術境界太高了,我想以他單純善良的心性,這并不是意味深長的反諷,而是發自內心的肯定。一首歌能不能紅,不要高估了營銷的作用,一首歌若是無生命力的僵尸,再怎么營銷也不會紅,如今小鮮肉發一首新歌微博動輒幾十萬上百萬次的轉發,各種大號的推廣,但對于能真正傳播到大街小巷卻并無多少意義,任何能引起極大轟動的事物都有深層次的原因,盡管表象可能是幼稚淺薄的。
這兩個版本本來就沒有什么可比性,音樂本來就是個娛樂和享受的東西,根據自己見仁見智的喜好選擇自己的偏愛就好,歌迷不會為了捧而踩。華晨宇的音樂才氣一直是顯性卻容易被忽略的一個狀態,唱歌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單純地從這首歌的大膽改編來看,不得不稱贊
所以不必把兩個版本作比較,其實也無法比較,與其比較,不如綜合兩者換一個視角來看。

在電影《穆赫蘭道》中,女主角戴安娜是一個自卑、內向、極端、演技差、相貌平平的女演員,她渴望成為一位大明星于是來到好萊塢,卻一路碰壁,生活艱難、無人賞識,于是在她的夢里,她變成了一個叫貝蒂的女人,貝蒂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現實的相反面,她變得自信、陽光、熱情、開朗、演技一流、姿色貌美、物質豐厚、一路有貴人。在龐麥郎最初的卑微卻大膽的成名幻想里,他何嘗不想變成一個唱作俱佳、會彈鋼琴、外形俊朗、眾星捧月的華晨宇,巧合的是,《我的滑板鞋2016》的最后一句是“我告訴自己這真的不是夢”,電影中戴安娜在夢醒時帶著強烈驚恐、刺痛與絕望,滑板鞋就如同電影中的那個藍匣子,它像夢與現實的分割,里面不僅裝載了夢想與光明,也有現實與黑暗,以及一篇命中逃不掉的《驚惶龐麥郎》,華晨宇的《滑板鞋2016》也許正是龐麥郎當初未走出家鄉時所能想象的,一首沒有藝術野心卻充滿光芒的成名曲所該有的樣子。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7778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