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14)

“手捧寶書滿心暖,一輪紅日照胸間……”當熟悉的唱段再次在我們的耳邊唱響,各位的腦海中,是不是立刻就浮現出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大隊女支書的形象?

是的,這個形象,就是現代京劇樣板戲《龍江頌》中女主角江水英的形象。
而她的扮演者是誰呢?她就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一個美麗優雅的“梅派傳人”。

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上海京劇院成立了專門的樣板團,在相繼推出了《智取威虎山》和《海港》兩出現代京劇樣板戲之后,大家認為,樣板團不能只有“工”和“兵”的戲,還應該再加上“農”,才能真正構成完整的“工農兵”形象。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現代京劇《龍江頌》成為了樣板團所傾力打造的另一出戲。

據李炳淑后來回憶說,《龍江頌》這出戲最初的主演不是她,而是她的丈夫李永德扮演龍江大隊的黨支書。李永德同樣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京劇老生演員,其唱腔和做工都很出色,在表演上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在《龍江頌》進行彩排的過程中,某位領導看過之后很不滿意,認為由一個男人扮演大隊支書并不合適,不如換成女的。于是劇本進行重新調整,第一主角定名為江水英,是一個心明眼亮的女支書。

那時李炳淑原本只是樣板團的一個B角演員。在《龍江頌》的角色進行了調整之后,大家的目光也就都投注到了她的身上,認為她定能將扮演江水英的擔子給挑起來。李炳淑也因此從B角演員轉成了A角演員。
而大家為什么會推選李炳淑扮演江水英呢?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她唱腔美功底強。另一個是她的形象氣質都很出眾,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英姿颯爽顯得無比干練。這為她塑造好江水英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李炳淑的天賦條件的確很好。
她1942年出生于安徽宿縣。這個地方的戲曲文化一向都很發達,很多人都喜歡唱兩嗓子。李炳淑的父親也不例外。而受父親影響很大的李炳淑,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戲曲的熱愛。關鍵是,她的嗓子特別好,很清亮,是個天生唱戲的好材料。
所以1956年,在她14歲的時候,她幾乎是順理成章地成了宿縣京劇團的一名學員。后來宿縣和滁縣合并為蚌埠專區后,李炳淑就成了蚌埠京劇團的一名演員,并很快就脫穎而出,成了一名臺柱子。

1959年,李炳淑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更大的世界,她得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這一年,華東地區六省一市在上海舉辦戲曲匯演,17歲的李炳淑作為出類拔萃的優秀青年演員代表安徽到上海參加演出,結果就被上海京劇院的領導和專家給看中了。
為了將李炳淑給“挖”過來,他們專門找了華東局的領導出面做工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安徽方面將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尖子”演員給“讓”出來。就這樣,1959年,李炳淑先是走進了上海戲曲學校,并被分配到了梅蘭芳先生的嫡傳弟子楊畹農所教的青衣組,重點學習梅派唱腔。

李炳淑在戲校的學習非常刻苦,也格外用功。因為她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只笨鳥,只是運氣好一點而已,所以她必須要比人先飛,要比別人吃更多苦,流更多汗才可以。在老師的悉心執導下,李炳淑的進步神速,不僅在唱腔方面更加規范了,而且念白和做工也更加到位了。這使楊畹農喜出望外。認為她遲早有一天會揚名天下。可李炳淑卻一直都非常謙虛,把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都歸功于自己的老師。
19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的李炳淑加入到了新組建的上海青年京昆實驗劇團,并在《楊門女將》、《白蛇傳》兩出戲中分別扮演穆桂英和白素貞。為了演好這兩個人物,李炳淑在大夏天沒日沒夜地練習唱念做打,直到完全自如為止。

那年京昆實驗劇團到香港參加演出,李炳淑的表演大獲成功,被譽為“戲劇式的女高音”,好評如潮。而她那婉轉如行云流水的唱腔,也給廣大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實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李炳淑作為梅派傳人,在京劇傳統戲的傳承上,一定會大有作為的。可是很快全國就掀起了創作排演現代樣板戲的熱潮。

李炳淑被分配到出演《龍江頌》中江水英這個角色時,28歲,正是她人生中最好的年華。她不僅嗓音甜潤,表演細膩,做工利落,而且扮相也非常漂亮,一頭清爽短發,既顯得十分干練,也顯得風姿綽約。

后來,由上海京劇院樣板團出演的現代京劇《龍江頌》被拍成電影后,她所扮演的江水英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一時間,她手捧寶書的造型,成為了那個年代觀眾最為熟悉的畫面。而她所演唱的《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百花盛開春滿園》、《抬起頭挺胸膛》等唱段,更是像今天的流行金曲一樣廣為傳唱。

那時,誰不知道大公無私的江水英呢?李炳淑也因此成為那個時代的全民偶像。那時,她經常下到田間地頭去演出《龍江頌》。而無論走到哪里,都會造成萬人空巷的效果,男女老少早早等候在劇場,只為親眼目睹“江水英”的風采。

為了演好江水英這個角色,李炳淑曾付出了太多心血。我想看過《龍江頌》的觀眾都一定注意到了,女主角江水英的唱段幾乎占了全劇五分之四的部分,這樣繁重的工作量,對于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是一種挑戰,李炳淑當然也不例外,可她卻以“龍江風格”來要求自己,從未喊過苦和累。
我想,也正是因為她塑造的江水英太成功,所以后來排演現代京劇《審椅子》和《白毛女》等劇時,女主角的首選,也都是她。

可是對于李炳淑來說,她更喜歡的,卻還是傳統劇目。1979年,細心的觀眾驚喜地發現,在京劇電影《白蛇傳》中扮演白娘子白素貞的演員,竟然就是《龍江頌》中的江水英。而且她的唱腔更加清麗婉轉,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這部電影在當年還獲得了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李炳淑也再次獲得大家的贊譽。

這之后,她又相繼主演了《宇宙鋒》、《鳳還巢》、《秦香蓮》等梅派劇目,韻味十足的演唱每每令觀眾如癡如醉。
2005年,在京劇藝術不復當年輝煌的時候,李炳淑擔當起了上海振興京劇促進會理事長的職務,為振興京劇藝術不斷奔走。2006年,她到上海戲校傳授技藝,一堂課只有38塊5的課時費,可她卻樂此不疲。因為對于她來說,沒有什么比將京劇傳給后人,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一直以來,在京劇界,都有“子承父業”的習慣。可李炳淑家卻是個例外。她和丈夫李永德都是京劇演員,可他們的女兒,卻并沒有學京劇。盡管他們的女兒容貌很出眾,卻學了財會專業,后來成了一名會計。

李炳淑曾經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一個溫暖的家,家中有貼心的丈夫,有懂事的女兒。可是2004年,李永德卻因病去世,這對李炳淑的打擊非常大。她進入晚年之后身體狀況就一直不是很好,丈夫的去世就更加令她雪上加霜。好在她一直都很樂觀,就算內心再悲傷,也堅強面對。那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登臺演出,“每次只要一上臺,就會年輕十歲”。

如今李炳淑77歲,氣質好優雅。她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安度晚年。談及目前最大的心愿,她除了希望多培養一些優秀的青年演員之外,還期待能有更多演出機會。因為,對于一個演員來說,與觀眾進行交流,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親愛的朋友們,說到李炳淑這個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她所出演的哪出好戲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互動吧。
為了使大家更好地回味和重溫樣板戲,我們有專門做了一個專欄“70年代樣板戲電影精彩片段欣賞”,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和訂閱。點擊如下鏈接進入即可。
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DJ雅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5553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