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眼睛失明情感短劇(失明女孩用琵琶當)
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13)
?本文刊載于《農村青年》雜志2020年第2期
在“中國音樂小金鐘2019全國琵琶展演”中,一個13歲的小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演奏了《春雨》和《霸王卸甲》兩首剛柔相濟的琵琶名曲,指法純熟、技藝精湛,不但贏得評委的充分肯定,也贏得觀眾的熱烈掌聲,最終獲得“琵琶新秀”稱號。當鏡頭拍到她失焦的“雙眼”時,人們才發現,這個表演投入、氣質出眾的音樂女孩,竟然雙目失明,根本看不見眼前的一切。
王雅祺先天失明,4歲接觸鋼琴,6歲改學琵琶,已在全國性比賽中拿下多項大獎。中央音樂學院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江洋斷言:也許用不了多久,她將會成為中國唯一的優秀盲人琵琶演奏家......

王雅祺在比賽中
失明女孩用琵琶當“眼睛”感知世界的美麗
文|木子
先天失明
王雅祺2006年出生在內蒙古烏拉特前旗一個教師家庭。正當爸媽邀請親朋好友喝女兒的滿月酒時,他們吃驚地發現,小雅祺不會注視物體。“莫非孩子視力有問題?”媽媽忐忑不安,把她送進醫院檢查。
最初,大家并沒在意,因為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眼睛有點小狀況司空見慣。誰知,醫生的診斷讓雅祺的爸媽如遭五雷轟頂。“由于大腦皮層先天發育不良,造成嬰兒雙眼全盲。”大夫說。
“全盲,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醫生搞錯了?”雅祺的媽媽不敢相信,又帶女兒到省城大醫院檢查核實。無奈,醫生的結論都一致。
眼看女兒一出生就成了瞎子,夫妻倆無數次偷偷抹淚。他們一邊帶雅祺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醫,一邊悉心呵護她的成長。求了不少名醫,效果甚微,雅祺的眼睛仍不見好轉,想讓女兒重見光明的希望破滅了。
從此,夫妻倆除了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女兒,又多了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讓雅祺不因為自己是盲童而自卑、絕望,要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他們就從給雅祺講故事開始,像《中國古代故事》《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等,直講到后來雅祺耳熟能詳。
爸媽一直不放棄對雅祺的教育,因而雅祺早早就學會了自己吃飯,洗臉、穿衣服。爸媽經常夸她說:“雅祺你很棒,其實沒有什么和別人不一樣的。”就這樣,在家人的溫暖陪伴和鼓勵下,雅祺漸漸長成一個陽光開朗的小姑娘,對唱歌、跳舞都喜歡。
也許因為眼睛看不見,雅祺的聽覺非常靈敏,記憶力也特別好。每當電視里播放音樂時,她都會靜心傾聽,有的歌曲,她聽幾遍就會唱。于是,爸媽想,要不要讓她學學電子琴、手風琴什么的?因為有鍵盤可以摸索,對盲人來說學著方便點兒。如果學成了,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能因為有了一門技藝而能夠自食其力。就這樣,雅祺4歲那年結識了一位鋼琴老師,從此開始音樂之旅。
轉眼一年多過去,雅祺對音樂的敏感日益明顯。她聽到電視里的琵琶聲,問媽媽這是什么聲音?媽媽告訴她這是琵琶的聲音。此后,每次電視里有琵琶聲出現,雅祺就豎起耳朵聽。忽然有一天,她對媽媽說:“我要學琵琶。”爸媽驚呆了: 一個失明的孩子,怎么學琵琶呢?

王雅祺在比賽中
迷上琵琶
雅祺的爸媽決定滿足女兒,給雅祺買了一把兒童琵琶。幾天以后,雅祺又說:“我要學彈琵琶。”爸媽一時為難:到哪里找老師呢?學習費用很貴,之前為雅祺治病已經花了幾十萬元。雅祺似乎猜到爸媽的心思:“我一定不讓你們失望!”
不久,媽媽帶著6歲的雅祺來到北京,租了一個10平方米的小屋住下來。接著,雅祺被送進北京盲人學校,遇到啟蒙老師于燕,從此開始學彈琵琶。

王雅祺手摸盲書學習
盲人學習琵琶有很多困難,比如艱澀難懂的樂理知識,別人一眼看過,雅祺卻要用雙手一個字一個字地“觸摸”過去。正常人只要10分鐘就學會的技藝,雅祺要花10天時間才能掌握。
雅祺的頭一個困難是學習彈奏指法,要老師手把手地帶她感受。等到她自己練習時,常常因為無法掌握琴弦的位置,手指重重地磕在琵琶面板上;或者因為判斷失誤,一下就把琴弦劃斷了。由于平均每天要斷2根琴弦,媽媽干脆給她批發購買了一大包琴弦。由于雅祺常常“誤傷”琵琶,以致于現在她這把用了5年的琵琶,已經換了3次“琵琶品”,還修過一次琴頭。琵琶面板上明顯發白的劃痕,是她刻苦練習的證明。

王雅祺6歲開始練琴之路
每個學好樂器的孩子,手指沒有不受傷的。對于雅祺來說,手指無數次受傷是再正常不過了,媽媽和老師看了都十分心痛。但她毫不在乎,她喜歡挑戰,當攻克一個個難關后,她會開心得大笑起來。
5年后,經于燕老師推薦,雅祺又拜在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青年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江洋門下,學習琵琶演奏。有一次,上課趕上北京最熱的一天,外面的太陽像個火球。媽媽擔心雅祺會中暑,問她 :“外面這么曬,還要去嗎?”雅祺回答:“風雨都沒有擋住我學琴,天熱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跟江洋學習的2年里,雅祺進步飛快。比如著名的琵琶曲《天鵝》,創作于1984年,該樂曲第一次大膽地運用了西洋大小調式,這對琵琶演奏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拓寬了琵琶的藝術表現力。雅祺每次演奏這首曲子,都會“曲”驚四坐,贏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江洋評價雅祺:“這孩子對音樂的感悟,非常人可比。她專注刻苦,將來必成大器!” 雅祺沒有讓恩師失望,從2015年開始,她不斷參加全國性的琵琶賽事,先后獲得“燎原杯琵琶大賽”兒童業余組金獎第3名、“中國菁英琵琶展演”非職業兒童組金獎。
迅速走紅
真正讓雅祺成為網紅的,是她參加在浙江寧波舉辦的“中國音樂小金鐘2019全國琵琶展演”,她也是內蒙古音協從全自治區選拔出來的最優秀的選手。
正值暑假,做老師的爸媽,還在讀小學的妹妹,都特意陪雅祺到寧波。當時,雅祺已經接到不少賽事和商演的邀請,但她都推掉了。因為她聽江洋老師講,寧波是中國琵琶大師王范地、王惠然的故鄉,所以,她決定必須要到寧波參加展演以感受一下大師的靈氣。至于能不能獲獎,反倒不是很重要。
2019年8月中旬,來自全國各地的琵琶高手齊聚寧波。比賽時,由于雅祺視力為零,她上臺、找位置、下臺,都得請工作人員幫忙,彈奏結束,也要請工作人員領著下場。
在第一輪比賽中,她演奏了《春雨》和《霸王卸甲》。雅祺琴音穩定、指法純熟、技藝精湛,整個人都散發著氣定神閑的高雅氣質。這剛柔相濟的兩首琵琶名曲,在她的指尖時而“小弦切切如私語”,時而“鐵騎突出刀槍鳴”,頗為傳神地體現出琵琶這件民族樂器能“文” 又能“武”的特點,贏得滿場掌聲。人們發現,這個表演投入、氣質出眾的小姑娘,竟然雙眼失明,根本看不見眼前的一切。
評委們不但被她的演技所折服,更驚嘆于她作為一個盲人,居然能夠嫻熟地彈奏琵琶名曲,而且真是用心在彈奏。最后,雅祺以絲毫不弱于其他選手的琵琶技藝,獲得業余組“琵琶新秀”稱號。
在閉幕式音樂會上,評委們又特意安排雅祺為觀眾表演琵琶獨奏《渭水情》。江洋介紹說,《渭水情》是任鴻翔先生35年前創作的。樂曲以秦腔牌子曲《永壽庵》為素材,運用了西北地區風格的音階曲調,著力反映了對故土的懷念之情。“樂曲開始在下屬調上,奏出明亮的號角性音調,明朗而開闊。緊接著運用正調慢板,呈示出主題。這是借鑒了秦腔苦音的旋律因素,所以帶有強烈的西北風格特征,表現了渭水兩岸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們樂觀爽朗的精神面貌。”雅祺的演奏琴聲動人,奔放的音符宛如一幅幅畫面,讓觀眾欣賞得如癡如醉。
了解到雅祺的故事后,網友紛紛評論:“偉大的父母,堅強的孩子!”“在這個舞臺上,小姑娘可以‘看’到人生中另一幅美麗的風景;天道酬勤,這就是向上的力量!”

主持人向觀眾展示王雅祺受傷的手指
雅祺迅速走紅網絡。
別看雅祺當時只有13歲,心智卻很成熟。問起以后的打算,她說:“我從聽讀器上聽過很多中國古代的好書,包括《論語》《三國志》,也聽過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的作品。現在,我先得把書讀好。只有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才能更好地理解琵琶名曲的意境,然后把中國的琵琶名曲都學會。”
雅祺多年來擔任班長和少先隊大隊長,懂得幫助比她還困難的孩子,并熱衷于盲人學校的集體活動。對于樂觀的她來說,失明并不是致命傷。她說:“人生廣遠,只要有著豐富的內心,就能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
不論是在"CCTV中國器樂電視大賽"的比賽現場,還是在"中國音樂小金鐘2019全國琵琶展演"中,雅祺都以自身的實力和淡定的心境激勵著現場的觀眾和廣大的琴童。江洋斷言:也許用不了不久,王雅祺就會成為中國唯一的優秀盲人琵琶演奏家!

琵琶才女王雅祺
鮮為人知的是,雅祺雖然是盲童,但爸媽一直把她當成正常小孩來養育。媽媽說:“雅祺是個非常活潑的孩子,我們事事按照正常孩子的標準去要求她,讓她把潛力發揮出來。”
看著女兒成長為一個自信、大方的美麗女孩,媽媽說:“雅祺除了眼睛看不見,和別的孩子沒什么兩樣。”雅祺一直有個夢想:舉辦全國巡演,回報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也讓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同齡人,看到生活的美好!
編輯|何召霞
校審|劉朱嬰 李 軍 李志國
終審|姜萬信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4809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