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21)
電影《小鞋子》豆瓣評分9.2,上映于1997年,是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伊朗電影,獲1999年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導演兼編劇馬基德·馬基迪以兒童視角關注成人世界,展現著哀而不傷的堅定信仰,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人文意識被國際影壇廣為關注。
《小鞋子》以一雙“小鞋子”為線索,圍繞著阿里丟鞋,兄妹二人換鞋、找鞋、渴望得到新鞋,爭取新鞋來展開敘事。
家境貧寒的男孩幫妹妹取修補好的鞋子時,不慎將鞋子弄丟,為了不被父、母責罰,他央求妹妹暫時保密,說兩人可以替換著穿他的鞋子上學,并答應一定會幫她買雙新鞋子。 男孩原本指望用他和父親進城打工掙的錢幫Zahra買雙新鞋,父親的意外受傷打消了他的美夢。看到全市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運動鞋時,男孩決定參加比賽,但是他錯過了報名日期。幾經哀求,老師破例讓實力出眾的Ali參加了比賽。比賽場上,男孩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得第三名.......
一雙鞋子,把我們帶入了兩個兒童的純凈內心,也看到了貧苦家庭的現象,貧窮而拮據的生活背后,人物內心依舊散發著迷人光彩的善良和正義。
《小鞋子》這部電影拍攝手法樸實,沒有刻意的渲染氣氛,從他們的故事里,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了一段關于奔跑、成長的溫情之旅和現實意義及思考。

影片開頭從一雙粉紅色的小鞋子開始,這雙鞋不僅開膠而且到了需要修補的地步,正是因為這雙鞋,才有了后來的故事。
修鞋匠把鞋子修補好交給了一個叫阿里的小孩子,鏡頭里的他皮膚黝黑,穿著樸素,有著不像他這個年紀的成熟和神態。
阿里拿上鞋子走開了,他要到菜店買土豆。就在他挑土豆的時候,剛剛修好的鞋子被當做垃圾收走了。阿里在菜店里翻來翻去都沒找到妹妹的鞋子,瞬間自責、愧疚和擔憂的情緒涌上了心頭。

莎拉承諾哥哥不告訴父母他的失誤,穿著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學們那些華麗的鞋子中間是多么的羞怯和自卑。
妹妹放學急急回家,匆忙間鞋子落入水溝,想著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著鞋子拼命的奔跑,幾乎聽得到她的心臟焦灼的跳動聲。

看她幾次探身去抓隨流水飄飛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她想撈撈不到鞋子時,頹然倒地深深的絕望和悲痛壓迫著孩子稚嫩的心靈。
考試時,莎拉一邊答著題一邊偷偷望著老師手腕的手表,這時鏡頭沒有給出老師的全身,而只有那種讓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讓我剎那間觸到了妹妹同樣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你,現在還有時間嗎?
阿里因時間緊迫拼命跑向學校還是遲到,受到校長嚴厲訓斥,委屈的淚水溢滿眼眶,可是一個孩子最終也只能用眼淚流露自己的無辜和委屈,卻不被理解。
兩個孩子保守著秘密,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免于責罰,而是出于對家庭的關心和愛,幼小的他們知道家庭拮據,生活艱難,不忍心再為父母添煩惱,妹妹也想過告狀,但是她的善良和堅強抵抗了自私心,默默地做出了犧牲。
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卻影響了兩個孩子的生活,可能他們告訴父母后,就算會挨罵,父母還是會想辦法買新的鞋子給妹妹,但正是兄妹倆這樣的行為,才讓我們看到兩個孩子身上珍貴的品質。
底層人性的背后依舊具有真善美妹妹一直渴望著能有一雙屬于自己的鞋子,可以像同學們一樣慢慢走著去上學。每次穿著阿里那雙又大又臟破輪船似的鞋總會沒來由的覺得自卑,恨不能把腳藏起來,因為對鞋子的極度渴望,她會特別留意同學們的鞋子。
學校操場上的特寫鏡頭拉近、放慢,風吹起裙擺,當她無意中看到自己那雙被同學穿著的舊鞋子時收斂的驚喜,和阿里一起去同學家準備要回鞋子時卻發現同學爸爸是盲人,是比他們還要窮的人。
金色光影碎碎地落在兄妹倆臉上,妹妹沉默著低下了頭,那一瞬間似乎都能聽見她幽幽的嘆息聲。鏡頭在他們身后以高度寫實的手法捕捉著屬于孩子的無奈,沒來由的一陣心疼。
都說越貧窮越能看到真正的善良,貧窮不是善良的原罪。穿了妹妹舊鞋子的女孩撿到了阿里送給妹妹的自動鉛筆,寶貝似的小心翼翼摸了又摸,可第二天還是毫不猶豫的還給了妹妹;即便家里窮得付不起房租,爸爸卻堅持不用寺廟的湯泡水喝;如果我們從不曾善良,又如何能做到真正的富有呢?善良一直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

機會終于來了,阿里在學校的公告欄看到長跑比賽第三名可以得到一雙球鞋,因錯過了報名時間,苦苦哀求老師最終得以進入決賽,一開始跑得太快,想著一定要拿第三名又倒退了幾步,回到第三的位置,后來因為同學的惡意碰撞,跌倒了又再爬起,風在耳邊呼呼吹過,阿里眼前不斷閃現出和妹妹來回奔跑換鞋的情景,想著對妹妹的承諾,越跑越快,越跑越快,這一幕大概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溫暖、感動,兄妹間純真美好的感情呼之欲出,這是一場以愛為名義的賽跑。

電影以特寫鏡頭抓拍著阿里粗重的喘息聲,鞋子拍擊地面的“嗒嗒”聲,他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一定要得第三名,這個信念支撐他出人意料地率先碰線,當所有人向他表示祝賀時,9歲的小阿里趴在地上問老師他有沒有得第三名。
看著獎品區的新鞋子,冠軍阿里傷心地哭了,他成了最沮喪的贏家,順著孩子情緒自然流露的細節處理在這里顯得特別自然、細膩,卻也讓人揪心不已。
阿里回家后一個人垂頭喪氣坐在水池邊,將雙腳從鞋底都跑破的鞋子里抽出來,將它們放入水池。由于過度奔跑,他的雙腳都磨出了血泡,暈出了一圈圈淡淡的紅。池里的金魚,一條條圍過來,為他舔舐傷口……

這一切都構成美好的畫面,人性的真誠、善良,散發著光輝,每個人積極樂觀的生活著,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我覺得阿里一家,做到了。
基于《小鞋子》的人性化主題,結合我的觀影及生活經驗,來談談它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幾點思考阿里的善良和堅持讓人動容,每次回想起,心中都會有一絲波瀾。當我們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是逃避還是面對?
《小鞋子》告訴我們的是,貧窮不能將我們打敗,無論人生如何艱辛,都要善良、勤勞和堅持。下面便是筆者結合影片對人生的三點思考:
① 貧窮不能將我們打敗,人間尚有溫情在——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善良”
整個影片向我們展現了親情的可貴,濃郁的兄妹之情、溫馨的父子情,感人的師生情,描繪了美好善良的世界,處處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氣息。阿里一家日子艱難,但貧窮卻教會他們相互扶持,擁有一顆寧靜的心。

在我看來,無論是貧窮也好,富貴也罷,最重要的就是人心深處的“善良”。縱然貧窮卻保持善良,讓人間尚有溫情在。恰如《小鞋子》中,鄰里之間互相扶持,阿里的媽媽讓他去給隔壁爺爺奶奶送湯,爺爺從床底下摳出來一點豆子給他。
②勇于承擔,砥礪前行追求幸福
鞋子丟失后,阿里想辦法來承擔責任,他嘗試著尋找鞋子、努力爭取掙錢的機會、參加比賽為妹妹贏得球鞋,雖然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阿里總是心存希望,失敗了重新再來,他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拼命奔跑著。
反觀現實,勇于承擔責任這個品質顯得尤為珍貴,逃避現實、推卸責任成為很多人拒絕面對生活的手段,小鞋子的故事傳遞給我們信息之一就是勇于承擔責任,勇敢面對現實,砥礪前行。金錢絕不意味著生活充實、精神富足,反而有人在擁有財富后卻感受到精神的寂寞空虛和家庭成員間的分離。比如,富人區邀請阿里父子做工的艾利一家就是如此。
③ 通過影片反觀自身,我們未必能有影片主人公那種幸福的感受,但是不論人生浮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沒有鞋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支持阿里跑下去的還有他對家庭對妹妹的愛,對他而言這是重要并且有意義的事,這份信念讓他積極面對生活、勇敢的奔跑贏得冠軍。
當你感到疲憊不堪的時候,不妨在某個深夜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改變不了現實,我們就做好自己,選好了路,就算跪著,也要堅持下去。就像影片中的阿里一樣,即使鞋底被磨穿,只能光腳跑在充滿砂礫的路上,也要用信念堅持跑下去。不到終點,我們怎么會知道生活要給我們什么獎品呢?

《小鞋子》這部電影溫情感人,凸顯了人性之光,我們可以像阿里一樣堅定自己的信念,為了自己的愿望來一段溫情的奔跑,踏上一段關于愛的奔跑之旅。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471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