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1)

前來補貨的古洪凡(左)和王沐楠(右)
在西南大學中心圖書館負一樓,有一家特別的文具店,同學們掃碼即拿,解決了自習忘記帶筆的痛點。走進貨柜,沒有店員,只有一個可投幣的紙箱和幾個收款二維碼,這家無人店還有一個名字“大王與小古”,分別對應著兩位店主的名字小古(古洪凡)和大王(王沐楠)。
“我們開這家店的初衷,就是因為自己需要,同時也想為別人帶去便利。”來自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大三學生古洪凡說。
從擺地攤到獲準進入圖書館



整齊擺放的物品
22日下午,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走進西南大學中心圖書館一樓,左側一個貨柜上張貼著數十張二維碼尤其醒目,“大王與小古”的無人店占據了其中四格。
由于上課時間,來往的大學生并不多,大約半小時后,才迎來下午的第一個顧客。這位男生從圖書館內走出來,熟練地走到柜子前,選好一支筆的同時,掏出手機掃碼付款,一筆2元錢的消費一氣呵成。“在這里買過很多次了,不用走出圖書館大樓就能買到筆,很方便。”
古洪凡告訴記者,大一時,她們還不是賣文具,而是賣一些自己特別需要用到的除濕盒、除濕袋和頭繩。起初,兩位女生用一個收納盒裝好商品,擺放在圖書館門外。“遇到下雨天,里面商品還會被吹走。”第一次擺攤以“失敗”結束。
到去年,一次偶然看到圖書館內有文具等小商品出現后,她們立即找到圖書館管理員申請到免費攤位。不過,按照要求在這里只能銷售文具。
只選自己覺得好用的商品

收現金的盒子
“我們都是丟三落四的性格,來圖書館不是忘帶筆,就是忘記紙巾,去距離最近的一家超市買,一來一回也要花上15分鐘,也許就能多背幾個單詞了。”王沐楠說,有時在學習群里,還能看見有同學急呼,“在某教室求帶一支筆”。
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兩位同學很快鎖定要銷售的商品,包括筆、紙巾、文件袋、草稿紙等。在這期間,她們也淘汰了半年僅銷售一盒的橡皮擦等需求量不大的商品。
“當時別人在賣按動筆,我們就想和別人不一樣,選好用的中性筆;和別人一元一包紙巾也不一樣,我們這里一元可以買兩包清風紙巾。”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她們卻格外花了心思,首要就是看商品質量,只有自己覺得好用的商品,別人才會覺得好,包括紙巾、中性筆都選用品牌商品。“其次不要把利潤放太高,對于大學生來說,我覺得更適合薄利多銷。”
一元商品也有售后服務

大學生掃碼付款取貨

打開微信查看當天的收款情況
每晚10點,她們會對當天的銷售進行清點。通過支付寶收款,還能統計每日收款情況,盡管每天都有不一樣,但大多集中在上午11點、下午5點兩個時間段。“那時候學生剛好出去吃午飯、晚飯,順便就把需要的文具買下了。”
她們對店鋪的用心,還體現在小本買賣也要堅持做售后。“我們從不在網上進貨,每次都要去店里選同類產品中最好的,再賣給同學。”但還是不放心,兩人特別在收款二維碼下備注了微信號,有任何售后問題都可以聯系她們。“不過,更多的時候,陌生人掃完付款二維碼,取貨就走。
讓王沐楠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名同學在付款時還留言,草稿本沒有了,記得來補貨。
“說明我們文具店是有存在價值的,帶給同學們便利,特別開心。”還有一種情況,是有同學當時沒給錢,保存二維碼后再付款,但這種情況并不多。
將規則放在第一位

王沐楠利用休息時間前來補貨
“有了這樣一個避風港,再不用擔心文件袋被風吹走,所以特別感謝圖書館。按照要求,我們在這里只能售賣文具,零食、飲料都是不可以的。”
王沐楠說,自己有過切身體驗,每次進出圖書館看到零食就會忍不住買一兩包。“零食對同學們的誘惑挺大,而這些東西利潤也是特別高的。但既然選擇在圖書館開店,就要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其次,作為女生上自習最需要的頭繩,古洪凡也一直念念不忘,但因與學習無關,她也沒有放在店里銷售。
“在規定情況下,不讓干的事情就不讓干。小零食、飲料銷售就是很高,也有其他人擺過,但不允許我們就不賣。”
虧損持續兩年 曾想過放棄
與無人店緊密相連的誠信問題在這里也得到答案。“從去年12月一直持續到今年四五月份,我們遇到持續大半年的盜損,讓過去兩年的辛苦經營變成虧損。”
從那以后,“大王與小古”文具店幾乎很少丟東西了。“暑假,我們店一直開到8月上旬才結束,9月開學返校時,紙盒里還有一張50元的大額紙幣沒有被拿走。”
王沐楠介紹,一支筆的利潤也就幾毛錢,丟一盒筆,就意味著可能幾天都賺不回來損失。“那段時間就不想做下去了。”為此,王沐楠還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吐槽了丟東西的心情,希望拿走文具的人能主動將費用付清。身邊的同學紛紛留言鼓勵她們,“一方面,大學生的誠信,我們信得過;另一方面,小成本的盜損我們也能自己扛下來,也就堅持下來了。”
細心的古洪凡很快發現丟東西的基本都是最底下的格子,猜測到可能是小朋友調皮拿走了。6月一次偶然,古洪凡碰見幾個小朋友站在柜子前拿文具。“我沒有表明身份,擔心對小朋友造成傷害,只上前提醒他們不要隨意拿走別人的東西,或者記得付錢。”之后,小朋友乖乖將東西放回去。
盜損的情況從這里終于有了好轉,到現在每日平均可以盈利20元。采訪中,古洪凡正面對著自己的無人店,直到一個女生拿著草稿紙和筆走上樓梯時,她才小聲說,“那個女孩沒有付錢。”下一秒,古洪凡又自顧自松口氣,“我想她應該會補上的。”
無人店不僅給同學,也給她們帶來便利。“我們日常需要的學習用品基本都夠自己用了,不需要額外去買什么。”其次,班級同學也特別支持她們,常常買筆就一盒一盒買,這樣的信任讓她們對無人店有了更積極的態度。
從近10家店競爭到唯一一家營業

貨柜僅剩下她們的無人店還在營業
環顧圖書館四周,還能見到大大小小幾家空置的小商店。“這里過去最多的時候有差不多10家小鋪,但都沒堅持多久就關了。”
之前,一位學妹在旁邊擺攤,因為要和她們競爭,將商品價格壓到差不多。“也許是因和我們一樣虧損持平,甚至沒有虧了不少吧,最后關掉了。”還有一家賣各式各樣的筆記本,售價在五六元,僅僅開了十天就關了。
“我想這和兩個人一起做也是有關的,一來虧損風險更小了,二來我們互相也有了激勵和責任。”古洪凡說,她們的商品價格都在5元內,每次進貨成本也不會超過一百塊,這樣即使虧損也能承受。
最佛系經營:日賺20元也滿足
日賺20元,兩人均分,看似微不足道的收入卻令她們倍感珍惜。古洪凡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們在校每日三頓餐費差不多也就20元,每人10元的收入相當于賺到了每天一半的生活費。
“我們并不是可以長期去堅持做一件事的人,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無人店一做能做三年。比如過去曾為學英語、為運動定下過無數次目標,總能為自己找到像下雨天這樣的借口去推脫。”但這樣一間小小的無人店,卻讓她們堅持每天去做。古洪凡說,也許是對店鋪的一份責任和情感在支撐。“有時候上課忙,還要抽午飯時間去補貨。”
在旁邊幾個已經閑置的格子上,還能看到店主寫上與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提醒顧客。對此,古洪凡解釋道,她們一開始就是抱著佛系心態在經營這家小店,虧損盈利沒有那么重要。“警示也是一樣的,我覺得要守信用的人,不會因為一句警示或名言就影響他,沒有信用的人,就算寫了又有多大用處呢?”
未來,她們還想把這間小小的無人店送給學弟學妹去繼續經營。“不然,我們為什么要起一個‘大王與小古’的店名呢?”古洪凡說,她們希望店鋪能成為校園里的一個品牌,一直在這里為同學們服務。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乙竹 文 通訊員 渠源清 圖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343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