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工作15年我放棄了高薪(工作15年我放棄了高薪)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21)
近日,一位豆瓣網友分享了自己碩士畢業后,
36歲重新高考,轉行學醫的經歷,
上千條評論滿是艷羨和敬佩:
“做了我想做卻沒勇氣做的事。”
重回校園,學習一門新專業,
是很多人工作后的愿景。
在小紅書上,
“社會高考生”的話題獲得了超過200萬次瀏覽,
但只有少數人,真的邁出了這一步。
一條和3位工作多年之后,
選擇辭職,再次高考,
重讀本科的人聊了聊。
編輯:魯雨涵
責編:倪楚嬌


▲
一家付費自習室里,正在學習的社會人
魏學斌 男 45歲 現居北京
1996年第一次本科 自動化
2015年第二次本科 中醫
第二次讀本科的時候,我已經快40歲了,是已婚未育的狀態。
我的同班同學基本都是應屆生,他們也會好奇,尤其聽說我以前是985畢業的,搞計算機這行,收入又很高,都會問我:那你為什么要重新來讀書?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興趣的轉移,或者說工作10年,我終于找到了又喜歡,又能給我帶來成就感的事情。

▲
魏學斌的第一份本科畢業證書

▲
剛畢業的魏學斌
我第一次畢業是2000年,重慶大學的自動化專業。那是中國計算機行業剛剛開始興起的時候,時代機遇很好,我順理成章成了一名“碼農”。第一份工作是在山東濰坊,后來輾轉了三家公司,最后搬到了北京。
碼農的工作對我來講是很枯燥的,我也發現我的一些朋友,是真的喜歡寫程序。但是我干了十幾年,我都沒有覺得這個東西特別吸引我。
我待的最后一家公司,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巔峰期的員工達到5000多人。我作為早期加入的員工,而且有985加持,竟然連小領導都沒混上,我可能真的不適合這工作。
興趣缺失加上職業瓶頸,我對這個工作慢慢就倦怠了。

▲
魏學斌自學的中醫書本上滿是筆記,已經讀了十多遍
做IT這一行,難免會有頸椎病之類的病,我試了很多方法,花了挺長時間都沒治好。最后都快要覺得治不了了,正好碰到了一位中醫,用針灸、中藥幫我調養好了。
因為這件事,我對中醫產生了興趣。一開始是自學,自己看書,也認識了一些中醫專業的朋友,跟著很厲害的老中醫學醫。到了2014年5月份,我發現業余時間已經不夠支撐我對中醫的興趣了,就決定辭職,一心一意走中醫這條路。
當時家里人當然是反對的,特別是我的老婆。雖然說現在男女平等,但是在大部人看來,男人還是家里的頂梁柱,經濟因素是當時我們爭論的主要問題。
其實我已經做了很多準備,把房貸還完了,還給自己攢了一筆錢,如果沒有任何的收入,至少靠這筆錢還能支撐個三五年。在這樣的狀態下,我義無反顧辭了職,重新參加高考學中醫。
我花了一年時間了解政策、報名、復習等等,最終參加了2015年7月的高考,考上了齊魯醫藥學院。畢業之后又花了兩年多,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進行了專升本的學習。

▲
魏學斌的執業醫師考試成績,及格線360分
第二次讀書的時候,我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職業規劃,相比于學校課程,我更看重積累臨床經驗。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跟診,還考了各種各樣和中醫相關的職業證書,雖然這些證書可能沒什么實際用處,但是推動我學習的一個動力。
去年我通過了執業醫師考試,超過及格線89分,也算是給轉行之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程序員這個工作,在所有行業里都算是高薪的,當時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現在年薪基本都翻了好幾倍。但是做中醫,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達到比較高的收入水平。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來講,我這個決定肯定是不太合適的。
但是對我來說,做這個決定我從來都沒有后悔過。

▲
電影《心靈奇旅》里,一位基金經理人對自己的生活發出靈魂拷問
人這輩子來這個世界一遭,可用的時間是很少的,我相信大多數人考慮的是怎么掙錢。我一開始也是,不知道自己愿意在哪些事情上面花時間。說大點兒,就是不知道自己這一輩子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干軟件時,早上上班就開始想著下班,加班到晚上8、9點就是家常便飯,一回家就任何和工作相關的事都不想干了。我找不著成就感,最多就是每個月拿工資,或者加薪而已嘛,那又怎么樣呢?
但中醫對我來說是一個事業,只要你愿意去學的話,是足夠你一輩子去研究的。而不是這個工作你干一年,其實是把一天重復了365次。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感覺。從這個角度考慮,轉行其實是重新延長了我的職業生涯。

▲
魏學斌經常去村鎮坐診
我現在除了是北京年輪中醫骨科醫院的中醫科醫生,還有幾個出診的地方,平時還會在B站上發視頻,科普中醫知識,還會跑到基層醫院給老百姓免費坐診,這些事我做起來都樂此不疲。
最重要的是成就感。我給別人解決了問題,帶來的愉悅感,以及他對我表達出來的感激,都讓我特別的高興。
人生沒法重來,但是重新高考給了我重新選擇的機會,讓我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我會堅定地走下去。


▲
《二十不惑》女主姜小果畢業離開校園
豆泣 女 30歲 現居黑龍江
2011年第一次本科 油氣儲運工程
2017年第二次本科 臨床醫學
2016年,本科畢業一年后,我做出了人生中最義無反顧的決定——重新回去高考,改變我第一次高考的決策失誤。
我在一個“石油家族”中長大,家里人都是大慶油田的職工。在他們看來,我學石油專業,畢業后在油田工作,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也因為這個原因,上了高中之后,我被迫成了一名理科生。
當時我的數學和物理成績很差,唯獨對生物很感興趣,也學得進去,好幾次模擬考都得了滿分,所以想學臨床當醫生,說不定能干出點什么大事來。最后被父母打了一頓,逼著報了東北石油大學,因為一畢業就能包分配進油田,用我爸媽的話來說:“是別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
豆泣的兩次學籍證明
大學四年過得非常痛苦,我不喜歡,也學不好數學物理,我開始翹課,去網吧,在寢室打電玩,最后學習成績在年級里算是倒數了。到了大四上學期,我一共掛了八門科,最后很勉強才畢了業。
我也不是沒想過退學或者轉專業,但是學校規定需要家長的簽字同意,我的家長不讓。
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2014年,我們學校畢業包分配的政策取消了。2015年畢業之后,因為成績不好,我找不到工作,和父母的關系也變得非常緊張。

▲
電影《錄取通知》
當時我得了重度抑郁,他們也沒把我這個病當一回事,逮著機會就數落我。
我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后悔當年沒有反抗,卻是自甘墮落,渾渾噩噩地浪費了那么多年的時間。也就是那時候,我決定重新高考。
我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他們竟然同意了。重新高考,在他們眼里可能是破罐子破摔,對我其實是一個重生涅槃的機會。


▲
《三十而已》的幾位女主角回到大學
我找到我們當地的一所公立高中,在高考班做了一名插班生。每天六點半出門,坐校車到學校,晚上九點回家,洗完澡后看一會兒書,十一點準時睡覺。一共復習了大概9個月的時間,一邊還在繼續寫公眾號,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
結果可以說超出了我的預想,過了一本線,最后我在大理大學讀了臨床醫學五年本科。
第一次上大學的時候,我參與了很多社團組織,后來覺得意義不大,不如把這些精力和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所以第二次讀大學的時候,我把很多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發表了論文、專利、軟件著作權,還參與了專著編寫,大五一整年都在實習。
交朋友也變成了“少且精”的模式,結交了幾個“鐵桿兄弟”,也有不是我們這個班級或者專業的。

▲
日劇《龍櫻2》的經典臺詞
另外第一次讀本科的時候,因為和家里鬧矛盾,家里斷我生活費,我就去外面打工,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撿過垃圾賣。第二次讀書的時候,這方面的壓力小了,我就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比如看紀錄片,讀人文學科的書籍,打打steam上單機游戲。
今年畢業之后,我回到了黑龍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一邊準備考研,一邊準備考執業醫師證。我家長很支持我學臨床,愿意承擔我這段時間的生活費用,不過我生活比較簡單,除了吃飯外基本花不了多少錢。

▲
電影《心靈奇旅》
我把自己重新高考的經歷發在網上,大家都會感嘆好厲害。在我看來其實非常普通,理論上人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來找我咨詢的同學總有各種各樣的顧慮,比如家長希望他們早日成家立業,或者同齡人事業已經小有成就,如果自己還在讀書,會有很大的落差和焦慮。
說白了就是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活的問題。
社會時鐘里要求的那些東西,買房、結婚、生孩子……基本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覺得人還是需要多嘗試,才能找到新出路。比如我還打算有空去送送外賣,去去奶茶店打工,多體驗一些自己愿意接受的事情。如果就業環境不理想,我以后可能會繼續進修。

▲
電視劇《二十不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未來的期待
很多人盲目追求所謂的“優質就業”,而忽視了自己真正的愛好和理想,但是不同時代的“優質就業”是會變的,沒有機會實現的愿望卻可能成為終生的遺憾。
我重新高考,也是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通過學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精進技術,最后才有能力來平衡愛好和工作,這是我追求的一個目標。


▲
圖片與內文人物無關
小七 女 26歲 現居荷蘭
2014年第一次本科 電影制作
2021年第二次本科 語言學
我今年26歲,正在國外念語言學本科,這一看就是只有理想主義者才會選擇的專業。
班上7、80個人,可能90%多都是歐洲人,少數美國人,加上我只有2個中國人,都是出于對語言學的喜愛才來的。
我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感覺10個有9個都不是應屆的。有一些人高中畢業后有一兩年gap去做一些別的事再回來讀大學,很多之前讀的是別的專業,讀了幾年不喜歡,就換一個專業讀,或者工作幾年再讀個本科,好像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
電影《墊底辣妹》
我的第一個本科是在北京電影學院讀的,電影制作相關的專業。如果看高考的文化課成績,我可以考上985的學校。但我從小就喜歡電影,想參與電影制作,所以報志愿的時候,我沒有任何猶豫。
2018年畢業之后,我去了一家業內頂尖的制作公司。我的工作和專業完全對口,在公司成長是非常快的,能迅速地進入到電影圈子里,熟悉自己負責的工作流程。
我又是比較拼的那種人,工作頭兩年完全不會想別的事情,只想著怎么把工作做到最好。基本上每天都要上10個小時的班,經常大半夜兩三點下班。做了一年,公司覺得我做得挺好的,就讓我參與了大導演的片子。
在別人看來,你剛畢業,就可以做名導的片子,很了不起。但對我來說,我可能每天都在想,這是不是我想要做一輩子的事情。

▲
紀錄片《我在中國做電影》中電影制作場景示意
我們的工作環境,你可以想象是電影院的一個廳,沒有那么多座位,只有設備和你的工位。基本都在地下,完全密閉的環境,大多時候除了你以外沒有第二個人。
我給別人看照片,他們都覺得太酷了,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每天面對的是無限的素材,反復調整。進去的時候天是黑的,出來的時候天還是黑的。
我們的工資也不高,電影產業看起來一投就是幾個億,但這和底層的制作者沒有一毛錢關系。當你收入不高,也沒有時間休息的時候,你再喜歡這件事,還是會想這份工作值不值得。
另外一個比較遺憾的是,第一次本科經歷,在我看來其實更偏向上了一個職業學校,教你怎么做電影,不太教你怎么真正地學習或者研究。所以工作兩年之后,我決定再讀一次本科,去學一些比較基礎的、關于這個世界的學科。

▲
小七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去了威尼斯
我糾結過很久要選什么專業。考慮過就業方便,比如學計算機,但我對這個專業完全不感興趣,那日后工作也會很痛苦,我覺得沒什么必要。
我也不是干大事的人,所以學習的時候就選最想學的專業,工作的時候就選最想做的工作。
我從小就對語言很感興趣。你想我們這么多國家,每個人自然而然說完全不一樣的語言。但當你成人了以后,再想去掌握另一門語言,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我很想知道這個系統是怎么運作的。
因為國內是沒有語言學本科的,我查了很多資料,最后申請了萊頓大學語言學的本科。

▲
晚上燈火通明的圖書館
現在我在讀大二,因為荷蘭是教育非常嚴格的國家,課業壓力和我高中的時候差不多,幾乎每周都有deadline要趕。但我很喜歡這種壓力和學習氛圍,這正是我第一次讀本科的時候所缺失的。
平時學校也有很多活動,我會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參加,也加入了幾個學生組織;假期基本都在旅行,之后也會去找實習。因為有了之前的學習和工作經驗,我會更了解自己,有些事我知道自己不適合,就不會再逼自己去做。
也許未來某一天我會后悔辭職,但永遠不會后悔來這里學語言學。

▲
小七在學校看露天電影展映
我的家人都非常開明,不太會用別人那一套的條條框框來要求我。因為我是一個很倔強的人, 哪怕他們不同意,ok,那我就再工作兩年,攢錢自己出去。他們很清楚我是這種人,所以也就不太攔我,從讀電影學院,到重讀本科,只要我想清楚了就可以。
從別人的角度來看,重新讀本科,還讀了這么個“沒有什么用”的專業,畢業之后又要重新找工作,好像是歸零的。我偶爾也會焦慮,因為未來可能回國工作,還是會受到社會時鐘的影響。

▲
電影《死亡詩社》經典臺詞
但是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停地經歷,有時候成果也不是很重要。至少我做的這些事情,也是那些一畢業就進入公司,一直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人,他們所沒有經歷過的。
而且我重讀本科,并不是放棄電影了,只是暫時去學點別的我喜歡的東西,未來可能還會繼續做電影的工作。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你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怎么會歸零呢?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