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小孩一個月長胖10斤正常嗎(寶寶怎樣喂個高)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養娃不簡單,尤其是寶寶出生后的喂哺問題成為很多新手爸媽頭疼的難題。一方面寶寶成長發育的黃金期不容錯過,另一方面寶寶身體嬌弱性和承受能力又得考慮,不然易造成積食、綠便、腹瀉、便秘等問題,甚至導致營養不良、過度肥胖等危害。如何合理喂養2歲內寶寶,才能個高、免疫好、不虛胖?快往下看!

寶寶白白胖胖就是好?
白白胖胖的乖萌寶寶很招人喜愛,很多新手家長都以自家寶寶吃得多、長得快、長得胖為傲;而如果自家寶寶看起來不長肉、比較瘦小,家長們就會很著急愁苦,甚至覺得在寶媽群中“沒面子”,便讓寶寶多吃點、再多吃點。
還有部分新手家長患得患失,總會認為寶寶沒吃飽,吃完母乳還差一口,要再喝點奶粉才行;更別說爺爺奶奶等長輩,護娃心切,說母乳或奶粉都是水,寶寶一哭就是餓,一直要讓寶媽給娃喂奶,沖奶時也有意無意要沖濃點。
……
但是:寶寶哭就等于餓?寶寶吃得多就是好?寶寶長得胖就等于健康?
有位家長反饋,寶寶哭了就喂奶很管用,從出生到滿月足足長了6斤多!看家長當時的語氣,很高興、很自豪,但是我們以足月新生兒標準體重約3.3kg來算,寶寶現在1月齡,體重已經超過6.3kg。參考國家衛生部制定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1月齡男女寶寶的平均體重分別為4.51kg/4.2kg。而這位寶寶的體重已經超過最高標準差 3SD(中位數以上三個標準差),超出平均體重3.58-4.2斤,僅有約4.6%的寶寶在此區間!這屬于典型的過度喂養,寶寶超重了呀!

警惕過度喂養危害大!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2019年世界兒童狀況:兒童、食物與營養》報告顯示,肥胖、超重正在快速發展,并作為“營養不良的三重負擔”之一困擾著全球兒童群體;而在中國,2002-2012年6歲以下兒童的肥胖超重比例從9.2%上升到11.5%,7-17歲兒童從6.6%上升到15.8%。
寶寶肥胖超重問題越發顯著,這一方面多是由于兒童時期不良飲食習慣導致,另一方面也可能跟嬰幼兒時期過度喂養造成的超重基底有很大關聯[1]。相關研究表明:過度喂養導致寶寶腸胃超負荷運轉,產生心腦供血不足,并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腎臟功能障礙等疾病風險,還可能影響骨骼發育、引起性早熟等;而寶寶太胖、動作笨拙,運動能力發育落后,就會越來越胖,進而在心理方面產生自卑等情緒[2]。
寶寶健康茁壯成長,是每位寶爸寶媽所期望的,但是吃太多、長太胖≠健康,過度喂養會對寶寶造成后續的系列性危害!尤其是2歲內寶寶,到底該怎么科學喂養?

2歲內寶寶怎么喂不虛胖?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婦幼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曾果教授表示,“很多時候不是寶寶的問題,而是媽媽的問題”,寶寶喂養問題的復雜性,也可能是來自家長本身的焦慮情緒,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的嬰幼兒喂養指南來科學喂哺,寶寶不虛胖、家長更輕松!具體怎么做?
【 “按需喂養”過渡到“按時喂養”】
寶寶哭并不代表就是餓,也可能因為尿布濕了、困了、不舒服需要安撫等,而沒搞清楚為什么哭,只是一味喂奶“敷衍”,讓按需喂養變成“安撫奶”、“點心奶”,輕則容易導致寶寶積食、脹氣,重則產生上述長期喂養過度危害。那如何做到科學地“按需喂養”呢?
家長得真正了解和正確判斷寶寶的“需求”,參考寶寶的“回應”來順應喂養。寶寶餓了和飽了都有哪些“信號”呢?
→可能餓了:
→可能飽了:
當然,還可參照身高體重量表和奶量表,判斷寶寶喝奶量是否充足,營養有沒有跟上。隨著寶寶月齡增加,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建立規律喂哺的良好習慣,順利過渡到“按時喂養”。

【堅持母乳喂養、科學選擇配方奶、合理添加輔食】
6月齡內寶寶處于生命1000天的第二個階段,營養補充對其生長發育至關重要,而母乳所含營養物質齊全、比例合理,是其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0-6月齡嬰兒母乳喂養指南(2022)》,對于媽媽來說,需盡可能做到:

對于7-24月齡寶寶,奶仍然是重要營養來源,但單一的母乳/配方奶并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等都建議寶寶在6月齡后可逐漸開始添加輔食。輔食添加一方面可增補營養,另一方面通過其顏色、氣味、質地等,給寶寶感知覺帶去刺激,讓其能逐漸接受家庭飲食。對此,參考《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2022)》,家長們需盡可能做到:

總之,寶寶從出生到長大,飲食也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攝入的過程,家長在其中應做到回應式喂養,引導、鼓勵但不強迫進食,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更能幫助其健康成長!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47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