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這是糕媽自己的親身經歷,相信很多媽媽其實也有遇到,如果保持蹲下或者低處的矮凳之類坐著,突然站起眼前天旋地轉一陣黑,最常用的應付辦法就是趕緊扶著身邊的墻頭桌腳,或者干脆閉上眼冷靜冷靜,一般要等上10多秒就會恢復如常。
但要說這種情況偶然其實也挺常見,尤其在懷條頭糕時候會更加明顯,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從來沒有當作一個疾病去咨詢過醫生,自己究竟是怎么了?
這一種現象很多都會被認為是貧血導致,但其實在醫學上被稱為“體位性低血壓”。

1
什么是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脫虛,是由于體位的改變,如從平臥位突然轉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
之所以會發生此類現象,那是因為雖然我們人體簡單的變化體位,由蹲坐、臥等突然變化為直立起身,這卻依賴身體各個器官的相互協調作用,當人體要站起時,心臟需要將血液輸送到人體的最高大腦處,這就需要植物神經協調縮小血管直徑變得更細,可以讓血液同樣情形下輸送更加遠,但當人體感官反應沒能趕上要求及時將血液輸送到位,大腦就會產生臨時性的缺氧狀態,就會讓人們感到頭暈目眩,眼前漆黑。
2
體位性低血壓易發人群?
老年人是這一癥狀的易發人群,那是因為機體的衰老新城代謝減慢,血液循環不加。
除此外,孕婦在孕后期隨著胎寶寶體重增加對下腹部產生壓迫,會導致媽媽下肢血液的回流不暢,在變化體位時也會有此現象的發生,因此,有此類現象的孕媽媽在變化體位時應當動作緩和,讓身體有一個適應緩沖的時間,這樣在癥狀表現上也可得到一定的緩解。

3
低體位性低血壓應當如何保養?
孕婦媽媽是這類癥狀的高發人群,由于部分孕媽媽的飲食攝入需要負擔兩個人日常所需,及有可能產生貧血的現象,加上下肢在孕后期的血液回流受阻,胎兒壓迫,這類現象的發生率上升是可以理解的。
平時在飲食攝入時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并可以多使用一些桂圓、大棗、蓮子等補血養心的食物。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母嬰使用資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媽咪條頭糕“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47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