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依戀"是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向父母展示出來的一種狀態,為什么孩子會依戀父母呢?其實英國心理學者曾提出了"依戀心理",而這個理論的提出,可以讓父母們更能直接的了解孩子的心中想法,以此來正確的引導他們。
前段時間的一次聚會上,一位在幼兒園工作的朋友說了個這樣的事。她們班上有一個叫希希的小姑娘,她的媽媽總是和老師說希希比較黏她,在家的時候衣服都需要她幫忙穿,所以希望老師在學校多關照一下。
結果,朋友說,希希在學校卻很獨立,還幫助老師照顧別的小孩子。當朋友和希希媽媽說起希希在學校的情況時,希希媽媽很驚訝。
她沒想到過孩子離開她之后會變得獨立,其實寶寶在幼兒園和在家中有2種表現就是典型的"依戀心理"。

英國心理學者Bowlby對此做出解釋:"依戀心理是個體與重要他人間通過親密互動形成的持久、強烈的情感聯系或聯結。"
即孩子依戀父母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著長時間的親密互動,這個互動將父母和孩子們聯結起來,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的"不可分割體"。
這個解釋說明了孩子在幼兒園和家中表現在不一致狀況的直接原因。而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狀況,"依戀心理"又有著不同的類型。

第一種是安全型
這種依戀類型最大的特征就是無論寶貝們身處什么樣的情況之中,與誰相處,他都能夠極快的適應,能夠進行正常的行為活動,不過于依戀寶媽們。
第二種是回避型
這種依戀類型的特征則是,當寶媽離開寶貝的視野之外,寶貝并不會有較大的變動,他們是一種"無所謂"的狀態。
當有不認識的人員進入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表現出什么,還是"老樣子",在意識里直接忽視陌生人的存在。
第三種則是焦慮,抵御型
這種依戀的特征是"矛盾",當寶媽們離開時,寶貝們的狀態是焦躁的,不安的,他們大多數都會大哭,大鬧。
但是,當媽媽想要接觸寶貝們時,他們又會出現一種抵御的情緒,不愿意靠近媽媽,但是當媽媽和他們在一起待過一會兒,他們又會很黏媽媽。

第四種是紊亂型
這種依戀的特征是"混亂",此類型的寶寶行為模式不是固定的,他們有時會像回避型寶寶一樣,是"無所謂"的狀態。
有時又像抵御型寶寶,渴望得到關注,但是又害怕得到關注,所以這種類型的寶貝們會表現得茫然,不知道該怎樣。
為什么會出現不同"依戀"類型的寶貝們呢?其實這與寶爸寶媽們有直接的關系。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對于孩子們存在的不同類型的"依戀心理",其實從本質上可以反映出寶爸寶媽的性格和行為狀況。
如果寶貝們是安全型,則說明孩子處在一個健康,積極的家庭中,寶爸寶媽性格都是沉穩,遇事沉著解決,不會經常無故對孩子叫,吼。
寶貝們在父母的影響之下,也會表現出和父母一樣的性格來。所以,這些寶貝們無論是在班級里還是去到陌生環境能夠適應的很好。

但是,如果寶貝們是回避型,焦慮,抵御型或者紊亂型,寶媽們就要注意起來了,想想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缺少了關注和關愛,或者隨意向寶貝們發脾氣,嘲諷等。
這些都會讓寶貝們變得敏感,多疑,膽怯等。所以,寶貝們會在陌生的環境里有一種"應激"狀態。
對于回避型,焦慮,抵御型或者紊亂型依戀心理的孩子們,他們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責任感。
伍威爾遜說過:"性格是一種副產品,它產生于完成日常事務的偉大過程之中。"而孩子們在小的時候未受到重視,情感缺失,則是導致孩子們對于承諾敷衍了事,對負責不以為意;除此之外還會有消極的態度。
由于受到父母消極的情緒感染,孩子們也很容易被壞情緒所感染,以至于遇到問題時總是向著不好的方向走,從而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發展。

第1, 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
若發現孩子情緒變化時不要指責他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開導、引導他們。有這樣一個事例,騰騰是個害羞的小男孩,某天班上的一個小男孩搶走了他的玩具,騰騰因為膽小沒有要回來。
可當騰騰媽媽來接他的時候,他便開始哭,媽媽問不出原因來,就在街上沖騰騰吼,讓他安靜下來,騰騰當即停止了哭泣。
但一段時間之后,家人發現騰騰不說話了,去醫院檢查之后卻發現騰騰患上了自閉癥。所以,寶貝哭泣時,寶爸寶媽們要理解寶貝的需求。
有些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十分煩躁,于是他們就會對孩子吼,這種生活環境下的寶貝可能會極度的敏感和膽小。
所以,孩子們不會無故的哭鬧,父母應該注意寶貝們是為什么哭?如果是委屈,那么作為父母應該抱抱他們,多安慰。
如果是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那么就先不理他們,讓他們的情緒得到宣泄之后再去和他們講道理。

第2, 行為的正確引導
古人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一些父母在孩子們做錯事之后,采取的解決的辦法就是對他們采取"打、罰"的手段。
但是,這種方式有時候收獲甚微,甚至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在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應該首先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之后讓他自己選擇承擔后果的方式,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第3, 給孩子設立不同階段的目標
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父母應該告訴他們怎么樣去做。孩子們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是犯錯、改正,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如果家長提出對孩子的期望,給他們設立不同階段的目標,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去做,那么孩子會一步步慢慢成長起來。

"依戀"雖是我們從生來就擁有的一種本能,但是距離產生美,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教育孩子。
所以,在孩子們長大的過程中,父母們要正確的對待并適時的引導,最后讓孩子們成長為獨立,自強,勇敢的人。
我是@薔薇媽媽,兩個寶貝的媽媽,善于記錄和反思生活中的育兒經歷,分享實用的干貨助力你科學育兒,另外配圖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刪除喲。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858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