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孩子不知不覺的尿床怎么辦 寶寶尿床要不要緊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前幾天,黃磊5歲的女孩尿床了,女兒問:你知道我是怎么尿床的嗎?黃磊回答,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尿尿,然后就找衛生間,找啊找,找啊找,終于找到了,然后你就尿尿,然后你就覺得涼涼的,然后你就醒了,就發現自己尿床了。

黃磊的回答輕松化解了兒童尿床后產生的羞愧、自責、害怕等心理,給孩子一個下得去的“臺階”,避免背負心理負擔,這一機智的回答贏得了26萬點贊。別以為尿床是小事,尿床是8~16歲兒童、青少年排第三位的常見心理創傷事件,僅次于父母離婚和吵架。
寶寶尿床要不要緊?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什么情況下需要看醫生?今天就科普一下夜間遺尿癥。
什么是夜間遺尿癥?其實寶寶的排尿控制能力處在一個逐漸完善的階段,在排尿意識建立之前,還不能控制排尿沖動的階段,小寶寶尿床是正常的現象。一般在5歲以后,排尿控制能力發育成熟,這時就比較少尿床了。那什么情況下尿床需要重視,可能需要看醫生呢?

在醫學上,夜間遺尿癥是指:夜間遺尿年齡大于5歲,無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兒童,在睡眠中出現不自主的漏尿現象,至少每周兩次,并持續≥3個月。
可見,如果孩子5歲以后還會頻繁遺尿就要引起重視,但是5~7歲兒童可能還會偶爾出現尿床,但是只要沒有達到“至少每周兩次并持續≥3個月”則無需太擔心,再給寶寶多一點時間來完善排尿控制能力。
對于學齡期兒童,遺尿可能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覺得遺尿使自己形象受損,很多孩子不能參加集體戶外活動,不敢去親戚朋友家留宿,有明顯的社交退縮傾向。尿床成為父母親離婚和吵架之外的第三個常見心理創傷事件。
遺尿癥其實并不少見,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歲時的遺尿癥發病率約為11.83%,12歲時降為1.72%,15歲時降為1.21%。遺尿癥的發生跟以下幾方面有關系:
1. 睡眠覺醒功能障礙:成年人夜間產生尿意的時候,膀胱充盈產生的神經沖動可以喚醒大腦,然后起床排尿。兒童如果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滯后,“夜間尿意——覺醒”神經機制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導致遺尿。
2.夜間多尿:部分患兒夜間產生過多尿量,超出了膀胱最大容量,可能跟夜間腦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有關。
3. 膀胱功能異常:夜間逼尿肌過度興奮引起膀胱容量減少,導致每次尿量少,但是排尿次數多。
4. 其他:家族遺傳、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等也和遺尿癥有關系。
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對于無器質性病變的夜間遺尿癥患兒,部分病例呈自限性,可隨年齡的增加癥狀逐漸消失,因此,對于6歲以內的患兒可先不采取藥物治療,首先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可以做好以下幾方面:
1. 夜間遺尿不是孩子的錯,家長不要因此而指責、批評、取消或諷刺孩子,并且進行心理疏導,避免或減輕遺尿給孩子造成的心理負擔。
2.每天保持正常的液體總攝入量,可參考下表。白天不用限制飲水,但是睡前2~3小時最好不再飲水或進食粥、湯等含水量高的食物。
來源:兒童夜間遺尿癥診療指南
3.教育和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作息,避免睡前過于興奮、過度運動或勞累,從而導致睡眠過深難以覺醒。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要求患兒在生活上實行“三定”原則,即:晚飯定時、睡眠定時、晚飯至睡前飲水定量。在“三定”原則下,夜間相應時間所產生的尿量相對穩定,遺尿出現時問也將相對固定。
4.家長應該詳細記錄每晚遺尿的次數、時間,一方面可向醫生提供病情情況,另一方面掌握遺尿的時間規律,在夜間經常發生遺尿的固定時間點之前將其喚醒排尿。
5. 便秘的兒童結腸糞塊堆積,因壓迫膀胱而減少膀胱容積,最終容易導致夜間遺尿。因此,夜間遺尿同時有便秘癥狀的患兒,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平時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多喝水,便秘嚴重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怎么治療?夜間遺尿癥可呈自限性,隨年齡的增加,每年約15%未經治療的患兒的癥狀可以得到改善。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經調整生活習慣無效,這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目前主要的治療措施如下:
1. 遺尿報警器
遺尿報警器是一種安放在床鋪或患兒內褲的自動化裝置,當遺尿發生時,可通過聲響或震動喚醒患兒。這種裝置能夠幫助患兒在睡眠中建立“尿意覺醒機制”,改善膀胱的儲尿功能。連續使用2~3個月一般可獲得滿意的療效,直到至少連續14個晚上無遺尿發生才可考慮停用。若連續使用2~3個月后癥狀仍無明顯改善,可以考慮停止使用或加用醋酸去氨加壓素。
2. 醋酸去氨加壓素
醋酸去氨加壓素能夠發揮類似于抗利尿激素的藥物作用,減少排尿,是目前治療遺尿癥的一線用藥,它的不良反應比較少,長時間用藥也比較安全。但是要注意,服藥期間大量飲水可造成水中毒、低鈉血癥,因此患兒晚飯后至睡前液體攝入量應控制在200ml,直到第二天清晨。
參考文獻:
兒童夜間遺尿癥診治指南.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5.
#清風計劃##健康真探社##健康早班車#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705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