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寶寶平時也會看電視聽兒歌的,這天寶寶專心地看著電視,聽著兒歌,伴隨一首兒歌《井底的小青蛙》,寶寶一開始是手舞足蹈的,一點點,寶寶臉上的表情,便由開心,變成了凝重狀,漸漸眉頭竟然皺起,嘴巴咧了下來,淺淺的淚水竟然在眼窩里打轉,直到發出嗚嗚地哭聲,我才反應過來,是這首歌曲惹的禍,讓寶寶哭了起來。
事后,再三思考回憶事情經過,確定是歌曲誘發的寶寶哭泣后,一時對音樂與人的情緒之間的聯系,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按照一貫的套路,豆漿決定自己來,試圖揭開這個音樂與寶寶情緒之間的關系,以及這種會誘發哭泣的事情,對寶寶的成長到底有什么作用?
二、人類情緒的產生
關于情緒,人類與動物是都有情緒的,但是人類區別于動物最主要的特點,或者說造就文明差異的原因,就在于人類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動物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非常弱。現代科學體系中將人類的情緒劃歸為心理學范疇,心理學中又存在3種影響較大的情緒理論:詹姆斯—蘭格理論、坎農—巴德理論、情緒的認知理論。人類的情緒大體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
1. 詹姆斯—蘭格理論
19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和丹麥生理學家蘭格提出了內容相同的情緒理論,強調情緒產生的原因是植物神經系統的活動,因此該理論也叫做外周情緒理論。 詹姆斯和蘭格的基本觀點是相同的,強調情緒刺激引起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

詹姆斯—蘭格,圖片來源于心理學概論。
2. 坎農—巴德理論
坎農認為情緒的中樞不是在外周神經系統,而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丘腦。坎農認為情緒體驗和生理變化是同時產生的,它們都受到丘腦的控制。坎農的情緒理論得到了巴德的支持和發展,所以把它叫做坎農—巴德情緒理論。

坎農—巴德,圖片來源于心理學概論
3、情緒的認知理論
情緒的認知理論主要包括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沙赫特的兩因素理論和扎勒斯的認知—評定理論。三者各有不同,但是大體上認為情緒是由刺激情景—大腦評估—產生情緒這么個過程。(以上三種理論參考資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學科叢書《人類情緒》,作者孟昭蘭)
三、音樂對人類情緒的影響
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同樣光說理論不結合實際都是鍵盤俠,干貨擱這了。
1. 音樂本身就講求對情感的抒發,對情緒的釋放: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單單一個“術”字,便完美的將節奏、旋律、和聲、音色這些音樂技巧總結了,音樂本身呢,也正是通過節奏、旋律、和聲、音色這四種要素不同的組合方式,產生不同的曲目來感染欣賞者。直白地說就是,每一首音樂都有固定的情感、情緒,這是由音樂這門藝術本身決定的。只要你開始聽音樂,音樂在制作時的情感與情緒就會不斷地向你滲透。

音樂制作時便通過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四種因素將情緒蘊含在其中。
2. 生理節律與音樂節奏的"共鳴":
人體的一些生理節律(例如心律)在外部的音樂節奏/節拍影響下,和音樂同步。進而直接產生某種情緒,這也與詹姆斯—蘭格理論相符合。快節奏的音樂會使我們心律加快,大腦(準確的說是腦干)會不自覺地興奮,從而產生喜悅的情緒;舒緩的音樂呢,會使我們的心律放緩,思路會異常的平靜,產生冥思的情緒。

3. 經典條件反射與情節記憶:
經典條件反射 (又稱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是指一個刺激和另一個帶有獎賞或懲罰的無條件刺激多次聯結,可使個體學會在單獨呈現該一刺激時,也能引發類似無條件反應的條件反應。(摘自百度百科)
情節記憶很好理解,我們經歷的某些情節,帶給我們直觀情緒上的影響后,會被我們的記憶力所存儲,當我們再次經歷這種情節,情緒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條件反射與情節記憶二者略有不同,條件反射伴隨的是生理現象的,肢體動作這類;情節記憶伴隨的是對同樣情節下情緒上的反應是喜、是悲、是哀。

4. 視覺影像與音樂效果: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同時觀看影像,與接收清晰的音樂,對以上三種音樂可以影響人類情緒的三因素絕對是有加成效果的,并且優質的影像本身便會喚起情節記憶,清晰而又沒有其它干擾源的環境下,音樂中蘊含的情感與情緒會更直接的被聽眾予以接受。

四、還原寶寶為什么會哭
掰扯這么多,實際還是想知道為什么寶寶會看著電視,聽著兒歌,卻反而大哭,正解擱這了!
寶寶當時聽的《井底的小青蛙》歌詞節選:“我是一只落入了井底的小青蛙 ,每當夜幕落下就想起我媽媽 ,再也沒有伙伴來和我玩耍 ,媽媽媽媽你還能找到我嗎。”
歌詞上就絕對不是讓人能夠產生愉悅情緒的,再說當時的的確確寶媽是有事,不在寶寶身邊的,屋內又處在一個封閉安靜的環境下,電視畫面中,一只孤零零地小青蛙,迎著風雨,流著眼淚,凄凄慘慘地擱井底趴著。
上文分析的四種影響情緒的因素都作用在寶寶身上了,憂傷的情緒便深深的影響了寶寶,寶寶身邊又沒有寶媽,更是喚醒了寶寶心中無數次的找媽媽而找不到的苦難回憶,這才眼淚在眼窩中打轉,特別傷心的哭了起來,并且我試圖用身體擋住她的視線,寶寶一邊哭一邊推搡我,人家還要繼續接受這種情緒的感染,哭也是老老實實地坐在沙發上哭,畫面很風趣的!

就是這只凄凄慘慘地小青蛙!
五、孩子的情緒被音樂調動起來了,是好,是壞?
如果沒有查閱這么多資料,我也一定會擔心,這聽個兒歌都能動情地哭,到底是好是壞?但是查閱這許多資料后,豆漿可以負責的告訴諸位寶爸寶媽們,音樂本身就是要向外抒發感情,傳達情緒的,寶寶能夠體會到這種情緒本身就是一種成長,情商便是這樣一點點開始發育的,如果我們只想讓寶寶天天快樂,樂呵呵地,不接受任何讓他/她產生負面情緒的東西,這無疑是不對的。
套用一段相聲包袱:“十二歲開始天天喝中藥,能活一百歲,四十五歲一場病沒生過,得場感冒就走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予以刪除!
所以兒歌還要繼續聽,爭取每一首都能讓孩子走心地去體會兒歌中蘊含的各種情緒,絕對是有益的!這是促進情商發育的一種有益手段,但是肯定要適度,不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時間過長都不好的,以十分鐘為界限比較科學。
本文為豆漿的奶爸守則首發在今日頭條上的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注明!
(自營廣告位長期招商,詳情聯系作者!)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162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