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作者 | 槐蔭書話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wǎng)APP動態(tài)
“作家”二字,在很長的時間里都貌似崇高的職業(yè)和尊貴的稱號。讀老舍先生的書,發(fā)現(xiàn)他把文學創(chuàng)作的工作稱為“寫家”。據(jù)他談寫作《駱駝祥子》的經(jīng)過,他說他不喜歡教書,雖然已出版《老張的哲學》《牛天賜傳》,但只是教書以外的副業(yè),如果《駱駝祥子》一炮打響,他就打算作“職業(yè)寫家”。
《駱駝祥子》初次在《宇宙風》雜志連載,后出單行本,流傳不廣。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買到紙型和版權(quán),在上海出版后,頓時洛陽紙貴。我在孔網(wǎng)買的文化生活版是1941年的版本,不是初版,賣家要價280元,我沒討價還價,馬上買到手,到手方知版權(quán)頁撕掉了。好在舊書如新,內(nèi)容完整,并不妨礙我閱讀。
查讀書記錄,我是1982年讀的《駱駝祥子》,是寫家大修改后的版本。那時,凌子鳳正在拍攝電影《駱駝祥子》,張豐毅、斯琴高娃扮演祥子、虎妞。電影在鼓樓拍外景時,我碰巧在那里的一個單位實習,還興沖沖地跑去看。讀完小說,我又看了電影,對老舍的這本名著印象很深。那時,我也知道小說有修改,但我是普通讀者,不是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對寫家老舍的修改沒有深究。讀小說 ,消遣耳,何必認真。
年前讀《喬木文叢》,在“談文學藝術(shù)”卷,發(fā)現(xiàn)胡對老舍的評論:“老舍的同情還是在人民一邊,在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一邊。他的作品早期笑的成分多一些,但沒有掩蓋他的正義感。”對文學,胡喬木有很高的鑒賞水平,他在談話中還笑著引用《駱駝祥子》的句子:“阮明愛錢,出賣思想;祥子為錢,接受思想。”胡喬木為什么對寫家刪去的這個情節(jié)印象深,隨時能背出人物的對話?有趣,有趣。《喬木文叢》這一篇的腳注,說明了版本修改的情況:“《駱駝祥子》初版本有革命青年阮明為考試不及格而出賣同情革命的大學教師曹先生的情節(jié)。此人后來又投靠國民黨做了官。以后阮明良心發(fā)現(xiàn),他的錢不夠用了,又想起激烈的思想。他接受革命機關(guān)的津貼,把思想變成金錢。他從事組織洋車夫的工作,物色了祥子。祥子為錢,接受思想。祥子羨慕阮明的享受,結(jié)果告密把阮明出賣了,得60元錢。”阮明游街后被槍斃。槍斃阮明的市景是:“哥兒們,給他喊個好兒呀!”因為阮明個子矮,“像個害病的小猴子”,看客們不過癮。腳注又說:“1955年1月出版單行本,作者作了重大修改,上述內(nèi)容盡行刪去。”我在1982年讀的版本,正是1955年的刪節(jié)本。所以,我不會知道小說里有阮明其人,小說很大的一節(jié)內(nèi)容,只存在解放前的版本里。最近發(fā)現(xiàn)一本新書的介紹,書名《北平的洋車夫》,約略知道1929年的北平洋車夫曾舉行大罷工,起因是公共交通電車的開通營業(yè),搶了洋車夫的飯碗。在工業(yè)化的道路上,西方國家遇到的事,中國也遇到了。《駱駝祥子》里阮明和祥子的交集,應該就是這一段歷史的文學化。在初版本里,祥子、阮明都是悲劇人物。阮明組織洋車夫造反被槍斃,祥子失業(yè),虎妞難產(chǎn)死亡,祥子只得靠給紅白喜事的主家打旗幡掙點零碎錢來維持生活。祥子還PC,在西直門外的土妓館鬼混,傳染性病,最后悲慘地結(jié)束了可憐卑微的一生。
老舍是苦出身。從他的散文《我的母親》里,我們就能看出他小時候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出身,決定他同情不幸者的品質(zhì);出身,塑造了他的平民情懷;出身,使得他把文學創(chuàng)作不看作是什么上等人的職業(yè),而看作是“干活兒”,與士農(nóng)工商沒有區(qū)別,干活兒的人是“寫家”。他表彰張恨水每天寫三四千字,為自己的同行喝彩。他看見開作家書屋的姚蓬子沒有一塊平穩(wěn)的硯臺而嘆息。據(jù)解放后和他在一個文藝單位工作的鄧友梅回憶,老舍關(guān)心天橋的舊藝人的生存狀況 ,提議把一些有絕活兒的藝人組織起來,在新社會為這些生活無著的可憐人分一杯羹。話劇《茶館》寫了那么多形形色色不同歷史時期的北京人,劇中的焦點是,歷朝歷代都是順民的王利發(fā),為什么一直沒有安穩(wěn)的營商環(huán)境?——老舍劇中隱藏的問題,實質(zhì)上是中國近百年的屈辱史,是動蕩的中國社會在一個嘈雜的茶館里的折射,是平民百姓對亂世的控訴。
老舍著作等身。我讀過的,只是他著名的《駱駝祥子》和《茶館》,還有幾本談創(chuàng)作的集子,一冊散文選。我喜歡他對老北京生活的回憶和描寫。這些帶有風俗志意義的散文,是親歷親見,是有情感貫穿其間的懷舊之作。談老北京人怎么過春節(jié),逛廟會,他和梁實秋寫的同類散文一樣,都是老一輩北京文化人對傳統(tǒng)的尊重和留戀。但是,我不喜歡老舍“油腔滑調(diào)”的文字表達。他慣于自嘲,有時做出窮酸潦倒而實質(zhì)并不潦倒的樣子 ,老是自我作賤,不知是為什么?
文學界有所謂“京味小說”,研究這類小說的文章,出版這類小說的書籍,都把老舍的小說排在首席,舉老舍為地域文學的代表。老舍的小說確實有味,但已是舊時月色舊時味。
“這種大茶館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見了。在幾十年前,每城都起碼有一處。這里賣茶,也賣簡單的點心與菜飯。玩鳥的人們,每天在遛夠了畫眉、黃鳥等以后,要到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鳥兒表演歌唱。”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23643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