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8)
【作者】吳承恩,(約1504—1582),明朝著名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七年級語文西游記考點真題?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七年級語文西游記考點真題
【作者】吳承恩,(約1504—1582),明朝著名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作品簡介】
《西游記》是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為主干,記述了三藏法師一行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掃盡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經的故事。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的中國古代神話幻想小說,它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小說,其神幻離奇、浪漫詼諧、雅俗共賞,主要人物性格鮮明,堪稱文林獨秀,因而流傳極廣,征服了億萬讀者。
【背景資料】
在十五——十七世紀之間這個時期,小說開始往縱橫兩個方向伸展,展現了色彩斑斕、標新立異的繁盛景象,長篇、短制、文言、白話,構成了一個驚人的小說奇觀,小說世界已蔚為大國。世稱的“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都產生于此時,它們都是聳立于藝術群山中的高峰,其中被魯迅稱之為“魁杰”、“巨制”的神魔小說《西游記》,就是吳承恩終其一生對中國小說史,也是對世界小說史奉獻出的偉大的瑰寶。
【藝術成就】
《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明代神魔小說小說。這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大約有三。
第一,是善于說故事,可讀性強。共100回,包含50多個故事。共分三大部分:前1-7回寫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表現孫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寫唐僧出世、魏征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第13-100回寫唐僧和孫悟空等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帶經回東土大唐。蘊含著人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大都情節曲折、扣人心弦。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斗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調芭蕉扇等故事則尤為引人入勝。
第二,是善于塑造人物。它所塑造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幾個人物形象,都能使人過目不忘,都已成為這一類人物的代名詞。
第三,是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在小說中,天府、龍宮、仙境、地獄是打通了的,人物可以騰云駕霧,上天入地;玉皇大帝、東海龍王、天兵天將、妖魔鬼怪等可以共同登場;自然界的虎豹熊獅、花鳥蟲魚,甚至骷髏等都可以變成人形興妖作怪;有法力的人物可以變形、鉆心,無所不能。另外,書中還寫了許多寶物,如太上老君的金剛套、觀音菩薩的楊柳凈瓶、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的人參果等都使人眼花繚亂,遐想萬端。
【妙語佳句】
◆ 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
◆回家不忙,忙家不會。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見鞍思駿馬,滴水想親人
【主要人物】
【孫悟空】
——孫悟空自號稱美猴王和齊天大圣,第一個師傅是菩提祖師,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又喚如意金箍棒,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孫行者。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后被封為斗戰勝佛。
性格特征: ①、桀驁不馴、敢作敢當、敢于蔑視和反抗權威;
②、勇敢機智、武藝高強、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不畏強暴;
③、幽默、好勝心強,喜歡搞惡作劇。
故事情節:
⑴、孫悟空大鬧天宮。
孫悟空神通廣大,玉帝企圖降伏他,孫捂空因此不滿,蟠桃會這天,孫悟空喝光了仙酒,吃光了蟠桃,還吃盡了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玉帝大怒,下令捉拿他,然而孫悟空本領高強,幾番斗法均勝出,太上老君將他放進八卦爐中,他又跳出丹爐,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武藝高強、桀驁不馴、敢于蔑視和反抗權威。
⑵、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取經途中,白骨精想要吃唐僧,先后施魔法變成村姑、婆婆和老翁誆騙唐僧,孫悟空三次識破他的化身,唐僧卻誤以為孫悟空亂殺無辜將他趕走。悟空走后,唐僧和沙僧被白骨精抓去.豬八戒智激孫悟空,悟空救師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變化老妖,巧入洞府,一番激戰打死白骨精。師徒四人愉快上路,繼續西天取經。
勇敢機智、武藝高強、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不畏強暴。)
⑶、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唐僧師徒來到火焰山,因為火焰山的火太大,無法過去,孫悟空便去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鐵扇公主因紅孩兒被觀音收走而痛恨孫捂空,不肯借芭蕉扇給孫悟空。孫悟空憑借智慧第一次變成小蟲鉆進她腹內翻騰,鐵扇公主借給假扇。第二次變成牛魔王去騙取真扇,又被牛魔王騙回。第三次請來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將幫助,從鐵扇公主那里再一次借出芭蕉扇,才熄了火焰山的火。
師徒繼續西行。勇敢機智、武藝高強、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不畏強暴。
⑷、真假美猴王。
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碰上強盜打劫,強盜將唐僧吊在樹上,為救師父,悟空打殺了兩個強盜,誰知唐僧竟火冒三丈,怪悟空殺人太多,又趕走他。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獼猴變成變成孫悟空模樣來害唐僧。真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帳,真假悟空在空中惡戰,一直打到西天。最后如來識破了真相,真悟空殺了假美猴王。勇敢機智、武藝高強、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不畏強暴。
【豬八戒】
——豬八戒法名悟能,又叫豬悟能,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獲罪下凡,誤投豬胎,曾占福陵山云棧洞為妖,后經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兵器“九尺釘耙”,封為凈壇使者。
性格特征:一方面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戰斗勇猛,知錯能改,淳樸憨厚。
故事情節:
1.高老莊搶親
豬八戒奉觀音之命在高老莊等待唐僧經過,拜他為師。可他因好色,在高老莊搶高翠蘭為妻。莊主得知他為妖怪,請唐僧來除妖,最后孫悟空將他收服。(性格——貪戀女色)
2.八戒智激美猴王
唐僧在寶象國被誣陷是猛虎精,黃袍怪用妖法把唐僧變成一只猛虎,豬八戒、沙僧都斗不過妖怪,去求孫悟空,豬八戒用激將法將孫悟空請了回來,打敗黃袍怪并救出唐僧。(性格---忠勇機智,對師父忠心耿耿)
3.四圣試禪心
過了流沙河,師徒四人來到了一座莊院,莊院內住著一個40多歲的寡母和她的三個女兒,他們要招四人為夫。原來這一母三女是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四位菩薩變來試探師徒四人取經誠心的,結果只有豬八戒上當,愿為女婿,其余三人都經受住了考驗。(性格——貪戀女色)
【唐僧】---寶物三件(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取經后被封為“旃檀功德祖”。
性格特征:虔誠的佛教徒,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故事情節:
1.四圣試禪心
過了流沙河,師徒四人來到了一座莊院,莊院內住著一個45歲的寡母和他的三個女兒,他們要招四人為夫。原來這一母三女是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四位菩薩變來試探師徒四人取經誠心的,結果只有豬八戒上當,愿為女婿,唐僧等三人都經受住了考驗。
虔誠的佛教徒,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
2、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取經途上,白骨精想要吃唐僧,先后施魔法變成村姑、婆婆和老翁誆騙唐僧,孫悟空三次識破他的化身,唐僧不辨真偽,又聽信八戒讒言,以為孫悟空亂殺無辜,趕他走,自己卻被黃袍老怪抓去,被變成老虎,后來孫悟空及時出現,揮動金箍棒,打殺了妖怪。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沙僧】---沙僧法名悟凈,也叫沙悟凈,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被貶下界,在流沙河為妖,后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性格特征---善良的調和者,意志堅定,癡心向佛,任勞任怨,忠心耿耿。
故事情節——流沙河遇險
唐僧一行人經過流沙河時,沙僧捉住了唐僧。無奈孫悟空不識水性,只能找觀世音菩薩前來幫忙,觀音派木叉前往,木叉叫出妖怪,讓他拜唐僧為師,這就是沙悟凈沙和尚,后來成為唐僧的三徒弟,帶著唐僧順利過河。
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沙僧一直忠誠地跟隨著師傅,打點行李,問路化緣,沖鋒陷陣。他為人忠厚,做事認真,
【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小白龍,因違逆父命被囚鷹愁澗,后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被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八部天龍馬)。后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西游記》檢測題一、填空:
1、孫悟空是中國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人物。他在花果山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地名),被擁戴為“美猴王”。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變、 筋斗云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如意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 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觀世音菩薩規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孫行者。
2、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機智靈活、嫉惡如仇的是孫悟空;憨態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豬八戒,法名是悟能;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沙僧。
3、《西游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
4、請寫出《西游記》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目的題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5、《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奇幻小說。唐僧師徒歷經千辛萬苦,降妖伏魔,終于取得真經。俗語“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說的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是源自孫悟空巧借芭蕉扇,闖過難關的故事。
8、神話小說《西游記》中每個小故事的情節都很曲折,特別是“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第一次上門借扇碰壁后,孫悟空使出一貫手段鉆到鐵扇公主(填妖精綽號)肚中要挾她,但被她用假扇騙過;孫悟空又變成公主丈夫牛魔王(填妖精名)的模樣,騙得寶扇;不料返回途中反被假冒的八戒將扇騙回……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最終當然是和所有降妖伏魔的故事一樣,師徒四人拿到芭蕉扇順利通過火焰山。
9.《西游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10、《西游記》的作者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一個奇妙的神話世界,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11、《西游記》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在鷹愁澗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師徒歷盡磨難,取得真經。
12.有人對《西游記》有人道:“陽光燦爛豬八戒,百變猴頭孫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彌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經路,除妖斗魔顯真功。若問是誰普此畫,淮安才子吳承恩。”
13.(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2)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3)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14、唐僧西天取經,歷經十四個寒暑,橫跨十萬八千里之遙,途徑不少奇異的國度:西梁女(兒)國、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天竺國、朱紫國、比邱國、祭賽國、滅法國
二、各地中考題:1、選出對名著《西游記》相關內容的表述錯誤的一項。 (B)
A.孫悟空在龍宮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掛,惹惱了龍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為“弼馬溫”。
B.悟空得知“弼馬溫”真相,氣憤之極,打傷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敗天兵天將,直到玉帝封他做“齊天大圣”才暫時作罷。( “打傷太白星”是后話,應是“打出南天門”。玉帝派去擒拿孫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場是孫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鬧天宮之后的事情)
C.豬悟能被高太公招為上門女婿,雖然他勤謹能干,不傷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驚人,又經常飛沙走石、來去無影,所以被眾人當成妖怪。
D.朱紫國的王后被妖怪賽太歲擄去,妖怪的三個金鈴厲害無比,讓悟空費盡周折。酣戰之際,觀音菩薩趕來帶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2、青春正是讀書時,經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讀再讀。下面有關《西游記》的情節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D )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給美猴王起名“孫悟空”。
B.唐僧西天取經,出發時唐太宗送給他一個紫金缽盂,作途中化齋之用。
C.沙悟凈在流沙河拜唐僧為師,成為唐僧的三徒弟。
D.過火焰山時,豬八戒大戰紅孩兒,為最后降服紅孩兒做出很大貢獻。
3、下面有關《西游記》的情節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給美猴王起名“孫悟空”。
B.唐僧西天取經,出發時唐太宗送給他一個紫金缽盂,作途中化齋之用。
C.沙悟凈在流沙河拜唐僧為師,成為唐僧的三徒弟。
D.過火焰山時,豬八戒大戰紅孩兒,為最后降服紅孩兒做出很大貢獻。
8.選出對名著《西游記》相關內容的表述錯誤的一項。( B)(3分)
A.孫悟空在龍宮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掛,惹惱了龍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為“弼馬溫”。
B.悟空得知“弼馬溫”真相,氣憤之極,打傷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敗天兵天將,直到玉帝封他做“齊天大圣”才暫時作罷。(“打傷太白星”是后話,應是“打出南天門”。玉帝派去擒拿孫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場是孫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鬧天宮之后的事情)
C.豬悟能被高太公招為上門女婿,雖然他勤謹能干,不傷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驚人,又經常飛沙走石、來去無影,所以被眾人當成妖怪。
D.朱紫國的王后被妖怪賽太歲擄去,妖怪的三個金鈴厲害無比,讓悟空費盡周折。酣戰之際,觀音菩薩趕來帶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4、名著閱讀。
(1)閱讀《西游記》的節選文字,概括孫悟空在不同階段的形象特點。
(節選文字一)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猴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形象特點): 活潑好動、機靈可愛。
(節選文字二)大圣道:“他雖年劫修長,也不應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
齊天大圣(形象特點):蔑視權威,具有反抗精神。
(節選文字三)行者道:“……我老孫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那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你趁早兒告訴我!”
孫行者(形象特點):忠誠不二、有情有義。
5、名著閱讀。
(1)有位讀者閱讀《西游記》時,有感而發,寫了下面一段對話: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靈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①從理解孫悟空形象的角度來看,這位讀者寫此對話的意圖是什么?
突出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準備決一死戰的大無畏精神。
②有同學計劃拍攝一部關于孫悟空的電影,想借用這段對話,為此向你征求意見。本著尊重原著內容的原則,你會建議他把這段對話安排在(D )
A.孫悟空去龍宮借寶,冥府銷名之后 B.孫悟空得知弼馬溫官職的真相之后
C.孫悟空壞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之后 D.孫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之后
6、豬八戒有很多缺點,如好吃懶做,愛搬弄是非,愛占小便宜等,但他仍然深受人們喜愛。原來他也有不少優點,比如 忠勇善良 能干臟活累活(憨厚淳樸、知錯就改)是一個惹人發笑的喜劇形象。
(豬八戒,西游記中人物。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能干臟活累活,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7、《西游記》中天庭兩次招安孫悟空,請簡述這兩次招安的原因與結果。
第一次招安,因為龍王和冥君狀告孫悟空大鬧龍宮地府,玉帝本意派將降服,太白金星進言招安。結果是授孫悟空弼馬溫,管理御馬。
第二次招安,因為托塔天王所率天兵天將為孫悟空所敗,太白金星又獻安撫之計,結果是授孫悟空齊天大圣,管理蟠桃園。
8、把下面的長句改成三個短句.(可適當增刪字數和標點符號,但不能改變原意)
《西游記》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整合再創作的一部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形象生動深受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歡迎的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
①《西游記》是一部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
②這部小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形象生動,深受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歡迎。
③這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整合,再創作的。
9、請你寫出《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優點和缺點各一個,并分別簡要敘述相關的一個情節。
優點:勤勞(能吃苦)
。過八百里荊棘嶺時,豬八戒不辭勞苦,撥開叢生的荊棘,保證大家順利通過。
缺點:愛耍小聰明。豬八戒巡平頂山時,先是鉆到草叢中睡覺,后來又編瞎話騙人,被孫悟空懲罰。
10、孫悟空是《西游記》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藝術形象之一,他“鬧龍宮”、“闖冥府”、“鬧天宮”,桀驁不馴、敢作敢當,令人欽佩。請根據自己的閱讀積累,各用一句話概括這三個故事。
鬧龍宮:搶奪龍王的定海神針作為自己的兵器。
闖冥府:勾掉生死簿以求長生不老。
鬧天宮:與玉皇大帝爭奪寶座。
11、吳承恩《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有許多神奇之處。請從下列提示中任選一個,簡述其相關故事情節。①發現“水簾洞” ②獲取“金箍棒” ③煉就“火眼金睛”
例一:有一天,群猴在水邊洗澡,逆流而上發現一股瀑布。石猴率先躍入瀑布中,發現瀑布后有個天然的大石洞,他就率領群猴入住其中……
例二:石猴想要一件合適的兵器,就去找東海龍王。試用了幾件兵器都不滿意,最后他看中了龍宮的定海神珍鐵,便取來做他的兵器……
例三:美猴王大鬧天宮被抓,太上老君將他關到八卦爐中。他在爐中被煅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沒想到不但沒被燒死,反而煉成了“火眼金睛”……
12、《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寫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聯系相關內容完成下面習題。
(1)請簡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經過。
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經過一座高山,山中的妖精“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又懼憚唐僧身邊的徒弟,因此她先后三次變幻成齋僧的村姑、尋找女兒的老婆婆及老公公來欺騙唐僧,伺機下手,可每次都被火眼金睛的孫悟空識破。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前兩次被她逃脫了真身,第三次在土地山神的幫助下終于打殺了這個妖怪,讓她現出了原形。
(2)請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為寫一段頒獎詞。
是你火眼金睛讓妖魔鬼怪原形畢露,是你不畏艱險一心除妖保護師傅,是你意志堅定為取經大業無怨無悔。
13、《西游記》中孫悟空偷吃蟠桃、盜飲御酒、竊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發生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
太上老君把孫悟空放入煉丹爐內燒了四十九日,以為他已化為灰燼。老君開爐取丹時,孫悟空竟跳出丹爐往外就跑。眾神打他不過,請如來佛祖幫忙,最后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
14、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卻說那師父駕著白黿,那消一日,行過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腳的登岸。三藏上岸,合手稱謝道:“老黿累你,無物可贈,待我取經回謝你罷。”老黿道:“不勞師父賜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話,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三藏響允道:“我問,我問。”那老黿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寫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經歷。后來,取經歸途中他們重逢,老黿馱著唐僧行快到通天河東岸時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請你簡要概述。
答:老黿把師徒四人以及寶馬經書一同淬(沉)入河中。因為唐僧忘記了曾經對老黿的承諾,沒有替它問佛祖,于是老黿生氣報復。
15、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慳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過山,就送還你。我是個志誠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還的小人。” 全品中考網
羅剎又罵道:“潑猢猻!好沒道理,沒分曉!奪子之仇,尚未報得;借扇之意,豈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劍”
這段文字出自《西游記》 哪一個情節?孫悟空為什么稱羅剎為“嫂嫂”?羅剎說的“奪子之仇”是指什么?
“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羅剎(即鐵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經與孫悟空結拜過兄弟,所以稱她為“嫂嫂”;
她的兒子是圣嬰大王紅孩兒,曾與孫悟空幾次交戰,后來被觀音菩薩降服,收為善財童子,所以稱“奪子之仇”。
16、閱讀《西游記》片段,回答問題。 佛祖道:“我與你打個賭賽: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這右手掌中,算你贏,再不用動刀兵苦爭戰,就請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宮讓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還下界為妖,再修幾劫,卻來爭吵。”大圣聞言,暗笑道:“這如來十分好呆!我老孫一筋斗去十萬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圓不滿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發聲道:“既如此說,你可做得主張?”佛祖道:“做得,做得!”伸開右手,卻似個荷葉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擻神威,將身一縱,站在佛祖手心里,卻道聲:“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無影無形去了。佛祖慧眼觀看,見那猴王風車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進。大圣行時,忽見有五根肉紅柱子,撐著一股青氣。他道:“此間乃盡頭路了。這番回去,如來作證,靈霄宮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說:“且住!等我留下些記號,方好與如來說話。”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管濃墨雙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寫一行大字云:“齊天大圣到此一游。”寫畢,收了毫毛。又不莊尊,卻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轉筋斗云,徑回本處,站在如來掌內道:“我已去,今來了。你教玉帝讓天宮與我。”如來罵道:“我把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離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盡頭,見五根肉紅柱,撐著一股青氣,我留個記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來道:“不消去,你只自低頭看看。”那大圣睜圓火眼金睛,低頭看時,原來佛祖右手中指寫著“齊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還有些猴尿臊氣,大圣吃了一驚道:“有這等事,有這等事!我將此字寫在撐天柱子上,如何卻在他手指上?莫非有個未卜先知的法術。我決不信,不信!等我再去來!”好大圣,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以上片段選自《西游記》第七回。
(1)請運用對聯知識將此回目補充完整。
八卦爐中逃大圣 , 五行山下定心猿。
(2)簡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節。
佛祖與孫悟空打賭,如一筋斗打出他的手掌心,就讓玉帝讓位。孫悟空最終沒能逃出佛祖的手掌心,被壓在五行山下。
17、下面的一段話節選自《西游記》第五十九回,讀后回答問題。
裙釵本是修成怪,為子懷仇恨潑猴。行者雖然生狠怒,因師路阻讓娥流。……羅剎無知輪劍砍,猴王有意說親由。女流怎與男兒斗,到底男剛壓女流。這個金箍鐵棒多兇猛,那個霜刃青鋒甚緊稠。劈面打,照頭丟,恨苦相持不罷體。
“ 裙釵”指的是誰?她因何“為子懷仇恨潑猴”?猴王又為什么要“有意說親由”?
“裙釵”指的是羅剎女(鐵扇公主)。她的兒子紅孩兒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孫悟空請觀音菩薩幫忙,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作善財童子,母子分離,所以她要“為子懷仇恨潑猴”。
孫悟空對羅剎女“雖然生狠怒”,但還是“有意說親由”,是因為他要借羅剎女的芭蕉扇去扇滅火焰山之火。
18、閱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問題。
裙釵本是修成怪,為子懷仇恨潑猴。行者雖然生狠怒,因師路阻讓娥流。……羅剎無知輪劍砍,猴王有意說親由。女流怎與男兒斗,到底男剛壓女流。這個金箍鐵棒多兇猛,那個霜刃青鋒甚緊稠。劈面打,照頭丟,恨苦相持不罷體。
①這段文字節選自 吳承恩(人名)創作的《《西游記》 》(作品)。
②文中的“裙釵”指的是羅剎女(鐵扇公主) 。她因何“為子懷仇恨潑猴”?(2分)
她的兒子紅孩兒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孫悟空請觀音菩薩幫忙,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作善財童子,母子分離,所以她要“為子懷仇恨潑猴”。
19、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一)只見妖精一只手舉著火尖槍,站在那中間的一輛小車兒上,一只手捏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了兩拳。八戒笑道:“這廝放賴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來,搽紅了臉,往那里告我們去耶?”那妖魔捶了兩拳,念個咒語,口里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涌出。連噴了幾口,只見那紅焰焰、大火燒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煙火迷漫,真個是熯天熾地。……這行者神通廣大,捏著避火訣,撞入火中,尋那妖怪。那妖怪見行者來,又吐上幾口,那火比前更勝……行者被他煙火飛騰,不能尋怪,看不見他洞門前路徑,抽身跳出火中。
(二)行者笑道:“嫂嫂要見令郎,有何難處?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師父過去,我就到南海菩薩處請他來見你,就送扇子還你,有何不可!那時節,你看他可曾損傷一毫?如有些須之傷,你也怪得有理,如比舊時標致,還當謝我。”羅剎道:“潑猴,少要饒舌!伸過頭來,等我砍上幾劊!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與你……”
15.選段(一)中的“妖精”是紅孩兒,選段(二)中的“羅剎”是鐵扇公主。(4分)
16. 請任選以上其中一個選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段所描繪的故事情節。(2分)
孫悟空大戰紅孩兒,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20、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如來對眾言曰:“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如來曰:“三藏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第八回)
唐僧正走處,忽聽得一棒鑼聲,路兩邊閃出三十多人,一個個槍刀棍棒,攔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個唐僧戰兢兢,坐不穩,跌下馬來,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饒命!大王饒命!”那為頭的兩個大漢道:“不打你,只是有盤纏留下。”長老合掌當胸道:“大王,貧僧是東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經者。自別了長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盤纏也使盡了。” 那賊聞言,掣大棍,上前就打。長老一生不會說慌,遇著這急難處,沒奈何,只得打個誑語道:“二位大王,且莫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把與你罷。”那賊道:“且捆起來。”眾嘍啰一齊下手,把一條繩捆了,高高吊在樹上。
卻說三個撞禍精,隨后趕來。忽見長老在樹上,八戒呵呵大笑道:“你看師父。在那等我們便罷了,卻又有這般心腸,爬上樹去,扯著藤兒打秋千耍子哩!”行者見了道:“呆子,莫亂談。師父吊在那里不是?你兩個慢來,等我去看看。”好大圣,急登高坡細看,認得是伙強人。心中暗喜道:“買賣上門了!”即轉步,搖身一變,變做個干干凈凈的小和尚,肩上背著一個藍布包袱。來到前邊,叫道:“師父。”三藏道:“徒弟呀,還不救我一救?”那伙賊見行者與他師父講話,撒開勢,圍將上來道:“小和尚,你師父說你腰里有盤纏,趁早拿出來,饒你們性命!”行者放下包袱道:“盤纏有些在此包袱,不多,只有馬蹄金二十來錠,粉面銀二三十錠,散碎的未曾見數。要是就連包兒拿去,切莫打我師父。”那伙賊聞言,都甚歡喜道:“這老和尚慳吝,這小和尚倒還慷慨。”教:“放下來。”那長老得了性命,跳上馬,顧不得行者,操著鞭,一直跑回舊路。
行者忙叫道:“走錯路了。”提著包袱,就要追去。那伙賊攔住道:“那里走?將盤纏留下,免得動刑!”好大圣,耳中摸一摸,拔出一個繡花針兒道:“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帶得盤纏,只這個針兒送你罷。”那賊道:“你好道會做裁縫?我要針做甚的?”行者聽說不要,就拈在手中,晃了一晃,變作碗來粗細的一條棍子。將棍子插在地下道:“列位拿得動,就送你罷。”兩個賊上前搶奪,可憐就如蜻蜓撼石柱,莫想弄動半分毫。這條棍本是如意金箍棒,天秤稱的,一萬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賊怎么知得。大圣走上前,輕輕的拿起,丟一個蟒翻身拗步勢,指著強人道:“你都造化低,遇著我老孫了!”群賊圍上前來,打了五六十下。行者笑道:“且消停!待我一個個打來,一發教你斷了根吧!”蕩的兩棍,打死了兩個,唬得那眾嘍啰撇槍棄棍,四路逃生而走。
卻說唐僧騎著馬,往東正跑,八戒、沙僧攔住道:“師父往那里去?錯走路了。”長老兜馬道:“徒弟啊,趁早去與你師兄說,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殺那些強盜。”呆子一路跑到前邊,厲聲高叫道:“哥哥,師父教你莫打人哩。”行者道:“別個都散了,只是兩個頭兒在這里睡覺哩。”呆子行到身邊,看看道:“這兩個,張著口睡,都淌出些粘涎來了。”行者道:“是老孫一棍子打出豆腐來了。”八戒道:“人頭上又有豆腐?”行者道:“打出腦子來了!”八戒聽說打出腦子來,慌忙跑轉去,對唐僧道:“打殺了。散伙了!”三藏問:“阿彌陀佛!打得怎么模樣?”八戒道:“頭上打了兩個大窟窿。”三藏教:“解開包,取幾文襯錢,快去那里討兩個膏藥與他兩個貼貼。”八戒笑道:“師父好沒正經。膏藥只好貼得活人的瘡腫,那里好貼得死人的窟窿?”三藏道:“真打死了?”就惱起來,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猢猻長,猴子短……(第五十六回)
(節選自《西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1)根據第八回,簡要概括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根本原因。(2分)
如來尋人取經以傳法、勸化眾生。
(2)結合文段簡要分析唐僧形象。(4分)
善良/慈悲(1分);怯懦/膽小(1分)。遇強盜便“戰兢兢,坐不穩”直呼“大王饒命”,見出他膽小、怯懦的一面(1分);逃脫后又讓八戒去勸行者“莫要打殺那些強盜”,見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1分)。
(3)魯迅認為《西游記》“實出于游戲”,請結合上文第五十六回節選內容簡要分析。(3分)
《西游記》中有很多逗樂、好玩、戲弄、戲謔成分(1分)。如:唐僧路遇強盜被吊在樹上卻被八戒笑說成“扯著藤兒打秋千耍子”。孫行者見著強盜竟很高興,認為是來了買賣,變著戲法、故意耍弄了他們一番,讓人讀來忍俊不禁。
21、閱讀《西游記》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題目。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來了。”老魔道:“拿了誰?”二魔道:“這行孫,是我裝在葫蘆里也。”老魔歡喜道:“賢弟請坐。不要動,只等搖得響再揭帖兒。”行者聽得道:“我這般一個身子,怎么便搖得響?只除化成稀汁,才搖得響。等我撒泡溺罷,他若搖得
響時,一定揭帖起蓋。我乘空走他娘罷!”又思道,“不好不好!溺雖可響,只是污了這直裰。等他搖時,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開,老孫再走罷。”大圣作了準備,那怪貪酒不搖。大圣作個法,意思只是哄他來搖,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
那魔也不搖。大圣又叫道:“娘啊!連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時,都化盡矣,揭起帖兒看著。”
(1)聯系相關情節,寫出孫悟空是怎樣從紫金葫蘆里出來的。
孫悟空拔了一根毫毛變作半截身子,在葫蘆底,真身卻變做個蠛蠊蟲兒,釘在那葫蘆口邊,乘二魔揭起帖子看時飛出去了。
(2)孫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請結合選文或上下文相關情節,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點。(說出一點即可)
示例一:孫悟空擁有人的聰明才智,選文中寫他連說“天呀!孤拐都化了!”“娘啊! 連腰截骨都化了!”哄騙二魔開葫蘆。示例二:孫悟空具有人愛清潔(怕臟)的特點,開始想撒尿使葫蘆搖得響來哄騙妖怪,但因為怕“污”到衣服而沒做。示例三:孫悟空雖然聰明但也有粗心大意的一面,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應,就會被收進葫蘆,但仍然心存僥幸,以為不是真名就沒事,結果被裝進去了。
22、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閱讀《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節選,完成19-21題。
唐僧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寫了一紙貶書,遞于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圣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圣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
① , ② 。一頭拭迸坡前草, ③ 。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云,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西游記》中,常用詩的形式陳述事件的發展。選文中的詩句記敘了孫悟空拜別師傅、囑托師弟、騰云離去的過程。請將下列三句詩的選項字母依次填在答題卡相應橫線處,要求對仗工整,內容通順。
A.含悲留意囑沙僧 B.兩腳蹬翻地上藤 C.噙淚叩頭辭長老
①C.噙淚叩頭辭長老 ②A.含悲留意囑沙僧 ③ B.兩腳蹬翻地上藤
(2)選文中,唐僧為何不要孫悟空做徒弟了?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誤以為孫悟空打死好人,要將他逐走。
(3)小說中的人物往往具有豐富的性格特點。選文中,孫悟空受冤枉被逐出師門,依然忠誠于師傅。一“變”一“拜”,依依不舍,灑淚惜別,從中我們看到了孫悟空重情重義的一面。孫悟空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呢?請結合《西游記》的其他情節,談談你的看法。
大鬧天宮時,面對神通廣大的天兵天將,面對權力至尊的玉皇大帝,面對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孫悟空毫不退縮,勇往直前,一直打到凌霄寶殿。從中可以看到孫悟空不畏強權的性格特點。
23、閱讀名著選段,請回答問題。
這一場,來來往往,斗經三十回合,不見強弱。八戒又使個佯輸計,拖了鈀走。那 A 隨后又趕來,擁波捉浪,趕至崖邊。八戒罵道:“你這個潑怪!你上來!這高處,腳踏實地好打!”那 A 罵道:“你這廝哄我上去,又教那幫手來哩。你下來,還在水里相斗。”原來那 A 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與八戒鬧吵。卻說行者見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性爆,恨不得一把捉來。……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簾大將臨凡,因為在天有罪,墮落此河,忘形作怪。他曾被菩薩勸化,愿歸師父往西天去的。
(1)文段A是沙僧(沙悟凈)(填名字),此文段選自名著中大戰流沙河。(填情節)
(2)請你結合這部作品談談A的性格特點。
①任勞任怨,埋頭苦干:沙僧一直是踏踏實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最直接的責任是照顧唐僧的起居生活,將瑣碎的事情都處理得有條不紊。②忠心忠誠:從不背叛師父,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③精明世故,逆來順受:與八戒、悟空在海沙河大戰時,還有悟空要與紅孩兒認親時沙僧的話可以體現其精明世故的特點。取得正果后,封為金身羅漢,居于好吃懶做的八戒之后也不反抗。
24、名著閱讀
(1)閱讀《西游記》選段,按要求填空。
A 捶了兩拳,念個咒語,口里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涌出。連噴了幾口,只見那紅焰焰。大火燒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煙火迷漫,真個是熯(hàn)天熾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當!這一鉆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個燒熟的,加上香料,盡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說聲走,他也不顧行者,跑過澗去了。
A指A.紅孩兒(圣嬰大王)(填人名),B指八戒(豬八成豬悟能悟能)(填人名)。
(2)根據《西游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的故事情節,簡析孫悟空的形象特征。
①自尊好強:嫌粥馬溫官小,毅然棄官;②有反抗精神:敢于挑戰天庭,自號齊天大圣;③盡職盡責:盡心養馬,使馬膘肥體壯;④神通廣大:在對陣巨靈神等天兵天將時展示出各種變化。
25、閱讀下面名著選文,完成文后習題。
行者聽見道:“這個呆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圣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此生得一個小女,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瑩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去,卻又不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好大圣,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地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云端里照應。那大圣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1)上面文字選自吳承恩的《西游記》,這部小說被魯迅先生稱為“神魔小說”。
(2)選文是《西游記》中一個精彩故事的片段,這個故事是三打白骨精。
(3)讀《西游記》最宜精讀和跳讀并用。比如通過仔細揣摩選文中悟空的言行舉止,可知悟空的性格特征是機智勇敢(有勇有謀、本領高強等)(一種即可),這樣的讀書方法就叫 精讀 。
(4)《西游記》和《水滸傳》都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下列關于這兩部名著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
A.《西游記》中,唐僧的徒弟個個本領高強。大徒弟孫悟空會三十六般變化,筋斗云一翻就是十萬八千里。
B.《西游記》中,唐僧師徒一行歷經千難萬險終得正果,唐僧、孫悟空分別被如來佛祖封為旃檀功德佛和斗戰勝佛。
C.《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記述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
D.《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漢形象,尤以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最具神采。
26、閱讀下面名著選文,完成文后習題。
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師傅轉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噥噥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行者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圣見長老三番兩覆,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選段中唐僧趕走悟空的原因是(B)
A.悟空打死了六個強盜。
B.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
C.假悟空打倒唐僧,搶走了行李。
D.悟空發怒毀掉了人參果樹。
27、閱讀《西游記》片段,完成題目。
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懼備,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
一朝天氣炎熱,群猴去那山澗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們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眾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于石竅之間,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跳過橋中間,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里面怎么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鍋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
眾猴歡喜,都道:“你帶我們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那些猴也都進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節選自《西游記》第一回,有刪改)
(1)概括這段故事的主要內容。
介紹石猴的出生和他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2)美猴王后來又叫孫悟空,是誰給取的法名?為何姓孫?
菩提祖師。“猢猻”的“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便教姓“孫”
(3)按要求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l 你看他暝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從描寫角度)
動作描寫,用一系列的動詞(蹲、縱、跳、看)寫出了石猴的動作連貫,身手高強。或神態描寫,寫石猴瞑目、睜睛等神態,刻畫了石猴的勇敢機敏,本領高強。
l 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從修辭角度)
“大造化,大造化”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刻畫了石猴找到了猴兒們安身之處后的那種自得和激動興奮之情。
(4)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結合文段內容,試做分析。
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華,漸漸通靈。仙胞迸裂,產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樣惹人喜愛的動作、習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動作語言和思想,有擔當,為他人考慮,有領導才能,看重信用。
28、閱讀《西游記》片段,完成題目。
第 四 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 五 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 六 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 七 回 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誠修大會 觀音顯圣化金蟬
第十四回 心 猿 歸 正 六 賊 無 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1)唐僧在何處收誰為徒?檢索摘選的目錄,按照收徒的順序填空。
五行山收孫悟空→鷹愁澗收白龍馬 → 云棧洞收豬八戒→流沙河收沙悟凈
(2)閱讀第十四回選段,完成題目。
他見三藏只管緒緒叨叨,按不住心頭火發道:“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扣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緒咶惡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卻不曾答應,他就使一個性子,將身一縱,說一聲“老孫去也!”三藏急抬頭,早已不見。只聞得呼的一聲,回東而去。
結合選段中的相關語句分析孫悟空的性格。
【示例1】選段通過“按不住心頭火發”“使一個性子”“將身一縱”等語句,表現了孫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示例2】選段通過孫悟空“不必恁般緒咶惡我,我回去便了”等語言,表現了孫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3)整部小說寫到孫悟空三次離開取經團隊,選段寫的是第一次。請寫出孫悟空另一次離隊時的表現,結合選段說明他的成長變化。
【示例1】孫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趕他走,孫悟空向師父下拜告別,囑咐沙師弟,止不住流淚,表現了孫悟空重師徒之情。與第一次離隊的表現相比,孫悟空由任性急躁變得成熟穩重,說明他成長了。
【示例2】孫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趕他走,孫悟空苦求不成,離開后又回來向師父求饒,被拒后,向觀音菩薩求助。與第一次離隊的表現相比,孫悟空能理性地處理問題,說明他成長了。
29、閱讀《西游記》選段,按要求填空。
A 捶了兩拳,念個咒語,口里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涌出。連噴了幾口,只見那紅焰焰。大火燒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煙火迷漫,真個是熯(hàn)天熾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當!這一鉆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個燒熟的,加上香料,盡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說聲走,他也不顧行者,跑過澗去了。
A指紅孩兒(圣嬰大王)(填人名),B指八戒(豬八成豬悟能悟能)(填人名)。
(2)根據《西游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的故事情節,簡析孫悟空的形象特征。(4分)①自尊好強:嫌粥馬溫官小,毅然棄官;②有反抗精神:敢于挑戰天庭,自號齊天大圣;③盡職盡責:盡心養馬,使馬膘肥體壯;④神通廣大:在對陣巨靈神等天兵天將時展示出各種變化。
30、閱讀下面名著選段,完成下列小題。
①正行之際,忽聞得有人言語。八戒仔細看時,看來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見他,卻往草崖邊,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當中擠著,也跟那些猴子磕頭。
③不知孫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問:“那班部中亂拜的是個夷人,是那里來的?拿上來!”說不了,那些小猴一窩蜂把個八戒推將上來,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來的夷人?”八戒低著頭道:“不敢,承問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樣。你這嘴臉生得各樣,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別處來的妖魔。既是別處來的,若要投我部下,先來遞個腳色手本,報了名字,我好留你在這隨班點扎。若不留你,你敢在這里亂拜!”八戒低著頭,拱著嘴道:“不羞,就拿出這副嘴臉來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幾年,又推認不得,說是什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頭來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認不得我,好道認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豬八戒。”他聽見一聲叫,就一轂轆跳將起來道:“正是,正是!我是豬八戒!”他又思量道:“認得就好說話了。”
④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經去,卻來這里怎的?想是你沖撞了師父,師父也貶你回來了?有甚貶書,拿來我看。”八戒道:“不曾沖撞他,他也沒什么貶書,也不曾趕我。”行者道:“既無貶書,又不曾趕你,你來我這里怎的?”八戒道:“師父想你,著我來請你的。”(節選自《西游記》)
(1) 選文第③段中的“這里”是指花果山,豬八戒來到此地是為了請孫悟空去降服黃袍怪。
(2)《西游記》的語言風格詼諧幽默,請從選文中舉出一例,并作簡要分析。
示例一: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當中擠著”中,“溜”和“擠”等動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見悟空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示例二:如“你看么!你認不得我,好道認得嘴耶!”中的“好道認得嘴”,通過俏皮的語言,突出豬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現出其憨厚可愛,讓人忍俊不禁。
(3)《西游記》中很多人物既保持著動物性,又有神的本領,還兼有人的特點、請從孫悟空和豬八戒中任選其一,結合原著簡要分析。
孫悟空:(1)動物性:長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臉,具有猴子機敏乖巧、好動的習性;
(2)神的本領(神性):神通廣大,有七十二般變化的神奇本領;
(3)人的特點(人性):心高氣傲,容易沖動,愛捉弄人,信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
豬八戒:(1)動物性:豬八戒嘴臉和豬相似,有豬的貪吃、貪睡、懶惰等特點;
(2)神的本領(神性):天蓬元帥出身,會變身術,能騰云駕霧;
(3)人的特點(人性):愛耍小聰明,愛在師父面前進孫悟空的讒言、動不動就喊“散伙”等。
31、走進西游,重溫經典。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行者丟下扇子道:“不停當!不停當!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A八戒道:“只揀無火處走便罷。”三藏道:“那方無火?”八戒道:“東方南方北方俱無火。”
這段對話選自《西游記》中孫行者一調芭蕉扇這一故事情節,八戒說“東方南方北方俱無火”的潛臺詞是不往西天取經了,從中可以看出八戒一遇到困難就想著“散伙”的心理。
(2)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西游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請你結合《西游記》相關情節舉一個“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示例一:黃獅精心存善意,開宴會需要豬羊,不是去搶,而是讓兩名小妖帶銀子去凡人的集市買;他把小妖當親人,幾次戰斗之后,聞知洞府被燒,小妖被打死,悲傷過度,居然要撞崖自殺。
示例二:孫悟空從東海龍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針,當龍王知道定海神針是寶物時又反悔,百般刁難,可以看出龍王的虛偽、吝嗇。
示例三:無底洞的耗子精拜托塔天王為義父,是找靠山。
示例四:女兒國的蝎子精、獅駝嶺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給唐僧,體現了人的七情六欲。
示例五:黃袍怪癡情于公主,如凡人一般動心動情。
示例六:豬八戒好吃懶做,意志不堅定,又愛占便宜,貪女色,自私自利。
示例七:石猴為眾猴覓得水簾洞,眾猴按約定擁戴他為“千歲大王”,可以看出眾猴講信義。
32、閱讀名著片段,回答問題。
①猴王只顧苦戰七圣,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罵道:“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圣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捆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選自《西游記》第六回)
②行者仔細觀看,乃二郎顯圣領梅山六兄弟,駕著鷹犬,挑著狐兔,抬著獐鹿,一個個腰挎彎弓,手持利刃,縱風霧踴躍而來。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請他們,與我助戰。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極該留請。”行者道:“但內有顯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見他!你去攔住云頭,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齊天大圣在此進拜。’他若聽見是我,斷然住了。待他安下,我我卻好見。”(選自《西游記》第六十三回)
(1)根據提示,選擇填空。
①“受他降伏”指的是 B
A. 二將軍宮門鎮鬼 B. 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孫悟空大鬧天宮后,二郎神奉旨捉拿孫悟空,二人大戰,孫悟空最終被二郎神降服。
②“與我助戰”說的是在祭賽國,七圣幫助悟空、八戒打死了萬圣龍王和打傷了C,并幫助祭賽國王收回了佛寶。
A.黑河妖 B.黃獅精 C.九頭蟲
(九頭蟲是萬圣龍王的駙馬,被二郎神的細犬咬掉了頭)
(2)根據兩段文字,分析悟空這一形象前后各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前:不服輸,性子急。后:機智靈活,細心周到。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118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