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電子課本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號陶庵,明末清初文學家。他的小品文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獨樹一幟。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二、故事背景
張岱出身于書香門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悠閑的布衣生活。明亡以后,他消極避居于嵊縣西白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魧ぁ芳磳懹谒肷揭院蟆芯拺淹麸L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
三、翻譯課文
1.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 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注釋
崇禎五年:即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俱:都。
絕:消失。
是日:這一天。
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個小時。
定:止,停。
拏(ná):攜,帶。
毳衣:細毛皮衣。毳(cuì),細毛。
霧凇:霧氣和水汽。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凇是從湖面蒸發上升的水汽。
沆碭:寒氣彌漫的樣子。
舟一芥:船如同小草一般。芥(jiè),小草。
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連續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聲、鳥聲都消失了。這天晚上初更剛過,我劃著一條小船,披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景。寒氣彌漫,白茫茫一片,天空與云、與山、與湖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條印記的長堤,像一個墨點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的小船,船中的兩三個人罷了。
2.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注釋
焉:怎么,疑問代詞。
更:還。
大白:大酒杯。
強:盡力。
金陵:地名,即今江蘇南京。
客:這里是“客居”的意思。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小聲地不斷念叨。
譯文:
到了湖心亭,(看見)有兩個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仆在煮酒,爐中酒正沸騰著。(兩個人)看到我非常高興,說:“湖中怎么還有這樣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辭,(我)問他們的姓氏,(他們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船夫不斷地小聲念叨說:“別說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p>
四、問題解疑
1. 賞析“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點明時間和地點。文章寫于明朝滅亡之后,但用的仍是明朝的紀年,說明在作者的心中明朝始終沒有滅亡,故國之情仍在。
2.大雪過后的寒冷夜晚,作者為什么獨自一人去賞雪,他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
一個“獨”字,寫出了作者有著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當他一個人面對寂靜廣漠的雪景時,應該是孤獨寂寞,遺世獨立的感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有對故國的懷念,和普通人無法理解的獨特審美傾向。
3.“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這句話連用了三個“與”有什么效果?
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色。
4.“霧凇沆碭……上下一白”描繪了怎樣的圖景?
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山、湖水一片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
5.“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 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一句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
“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用白描的手法,表現了隨著小舟的緩緩行進,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時它們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6.夜深更定,作者獨游西湖,卻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西湖的人,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作者強調“金陵人”“客”,與自己相似的經歷。他鄉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本以為自己的懷戀之情 ,隱逸之趣是無人理解的,但遇到知己時的歡欣只有自己明白。
五、課文主題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時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
課后思考探究
一、朗讀、背誦略。
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到近描寫西湖雪景。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霧凇沆碭”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彌漫?!疤炫c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連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接著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钡鹊?。
“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表現其狀依稀可辨,
使人惟覺其小。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其鏡頭則是從小到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造地設,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
二、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互映襯。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驚喜,贊美作者之“癡”,后者借舟子之口,說“客”“癡”,為作者“癡”找到可以原諒的理由。作者超凡脫俗的行為和孤高自賞的情懷,感染了舟子,讓他若有所思。以此結尾,令人回味無窮。
三、帝王將相一年到頭過著奢侈無道、荒淫無度的生活,還有窮苦的百姓在這凄冷的月夜中悲傷痛苦。春天來了,處處都是繁花細柳,沒有一點空隙之地種桑麻。
湖心亭位于湖的中心,儼然就像一葉扁舟載著西子,西湖雨也好,晴也好,都別有一番雅致;泛舟湖心亭,恍惚間好像是蘇東坡游覽赤壁,在這幽靜美好的夜晚特別適合。
皓月當空,兩三抹微云飄在銀河間;西湖就像美人的眼睛,眼神清澈,雙瞳如同秋水脈脈含情。
后兩副對聯主要是贊美湖心亭風景宜人,胡來朝的對聯重在體現一種憂國憂民之情。
圖文解讀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1108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