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讖緯思想中主要的成分:陰陽五行學說的五德終始、五行相生相克觀念,以及天人感應(yīng)學說的君權(quán)神授、符瑞、災(zāi)異譴告觀念,影響到古代童謠的創(chuàng)作,童謠"熒惑說"熒惑星化童以譴告吉兇禍福的觀念,可說是由讖緯思想中催化出來:

此五老乃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精所化,下到人間傳播上天旨意,這是讖緯中所說的五星。

《晉書?天文志》所說的五星是指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辰星,在《淮南子?天文訓(xùn)》和《漢書,郊祀志》里,把"五星"與"五行"相配,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辰星分別配為木、火、土、金、水星。
因此,《晉書?天文志》的五星與讖緯的五星是指同一回事。稍有一點不同的是,讖緯中的"五星"全部化為老人,而《晉書?天文志》中的"五星"化為婦女、老人與孩童。
兩者的共同點就是都是化為人形到人間預(yù)告吉兇,這一點如此的相似,可以想見后出的《晉書》是受到了讖緯思想的影響。

熒惑
就形式而言,讖緯的表現(xiàn)方法為"詭為隱語,預(yù)決吉兇",依此而言,其傳遞訊息或思想的方式就是一種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初民對于語言魔力的信仰,在讖緯思想下的讖語,其神秘的力量更多的是來自于文字,文字是繼承語言的發(fā)展而來,同樣也繼承了其魔力。
在中國的造字傳說中,文字是由圣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易經(jīng)?系辭》即說:"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倉頡雕像
后來倉頡就成為造字圣人的代表人物,關(guān)于倉頡的傳說很多,《論衡?骨相》:"倉頡四目。"、《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載:"史皇倉頡,生而見鳥跡,知著書,號曰史皇,或曰頡皇。"
《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說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這些對于造字者以及造字過程種種神奇的傳說,都在顯示人類對于文字的誕生感到神奇。

言下之意,不僅文字能預(yù)示禍福,文字的分合也會產(chǎn)生忌諱。既然古人認為文字具有超人的神秘力量,當然會利用漢字的離合來趨吉避兇。
又自董仲舒倡導(dǎo)"君權(quán)神授"之后,帝王的權(quán)力至高無上,能限制帝王的只有"上天"。"百姓的心聲,原來是難以反映到帝王耳中,也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與重視,現(xiàn)在把百姓的心聲解釋為天意,民間的詩人,遂成為上天的啟示者。"

董仲舒畫像
讖語和童謠的制造者為了加強它的神秘性,往往借助于漢字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及每字均具有形、音、義的特質(zhì),以諧音、離合、雙關(guān)等修辭手法,牽強巧妙地闡釋童謠的天意微言。
將文字做離合處理稱為"析字",即是在語言行文中,故意將文字的形體、聲音、意義加以分析,因此創(chuàng)造出另一語意的修辭方式。童謠中使用析字的例子有很多,例如:

董卓的暴虐,眾人皆知,雖然這首童謠在獻帝登基之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推想董卓平日的行為很惡劣,所以就會有這種童謠出現(xiàn)。
等到董卓控制朝廷,真正操控天下,弒君無上,后又火燒洛陽而遷都長安,使生靈涂炭,浩劫空前,其恣忍殘暴,曠古未有。

劇照中的董卓
故天人同憤,四海共憎,國人欲食其肉寢其皮,因迫于淫威而不敢輕動,但是有識者則知在其表面強大的背后,卻存在最大的虛弱,必將敗滅。
童謠中以拆字的方式暗示主要人物,又以"不得生"詛咒董卓的失敗,可見當時人民對于他的暴行是相當怨恨。又如:

此二童謠說桓玄叛亂,后來被劉裕、劉毅等人討平。童謠使用文字的離合技巧,"十一口"像"玄"字,"木亙"合為"桓"字,喻指"桓玄";"金刀"為"劉"字部件,以喻指諸劉姓將領(lǐng)。

"古在左,月在右"為胡,"讓去言"為襄,"或入口"為國,童謠預(yù)言了襄國很快就要建立以胡人為首的國家。

"魚羊"合為"鮮"字,"田斗"合為"卑"字,童謠是說:鮮卑人必然滅掉秦。因為有這首童謠的流傳,所以群臣都勸諫苻堅要盡殺鮮卑人,但苻堅沒有遵從此建議,最后果然被滅了。

南朝宋后廢帝劉昱元徽末年,蕭道成、袁粲、褚淵、劉秉四人輔政,時稱"四貴"。卞彬文才不群,文多指刺,便造出此童謠來詆毀他們。"可憐可念尸著服",是指褚淵"褚"字"衣"字旁;"孝"字去"子"而代以"日",即是"者"字,加"衣"合為"褚"字。
"可憐可念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二句喻指"褚淵"。"列管鏨嗚死滅族"之"列管",為"簫",指射簫道成;"蹔嗚"之"蹔"即為"暫",言其只能嗚奏一時,最后仍要遭滅族。
這首童謠在當代即被齊高祖蕭道成認為是卞彬制作的,并非是坊間流傳的童謠,卞彬刻意制作謠諺冒充童謠,也用了文字離合、隱喻的技巧,可見很多流傳中的童謠常有這樣的文字特色,所以卞彬模仿之。

《大宋北斗司》中的古代讖緯文化
上述所列舉的童謠語文形式,運用漢字的離合巧妙地闡釋童謠的天意微言,可視為讖緯"詭為隱語"的影響。綜而言之,讖緯思想對童謠的創(chuàng)作與流傳,也是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全面影響,讖緯思潮的流行有助于童謠的制作與流傳,更進一步增進世人對童謠的信仰與關(guān)注。
參考文獻:
《古微書》
《孔子文化大全》
《晉書》
《漢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jīng)部》
《論謠讖與詩讖》
《后漢書志》
《宋書》
《太平御覽》
《南齊書》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10883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