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課前導學】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思考老舍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的,哪幾天寫得詳細,哪幾天寫得簡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再讀課文,抓住背景春節的三個高潮——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的相關場景,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北京的熱鬧與隆重,體會北京春節習俗的深刻內涵。揣摩文中帶有“京味兒”的句子,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一、生字預習
【蒜】suàn (蒜泥)(蒜苗)(臘八蒜)字義:大蒜,草本植物,花白色,葉和花軸(蒜薹)嫩時可以吃。地下莖通常分瓣,味辣,可供調味用。
【醋】cù (陳醋)(米醋)(添油加醋) 字義:一種調味用的液體,味酸,用酒或酒糟發酵制成,也可用米、麥、高粱等直接釀制。
【餃】jiǎo (餃子)(水餃)(蒸餃)字義:包成半圓形的有餡的面食。
【攤】tān(攤派)(書攤)(攤開)字義:①擺在地上或用席、板等擺設的售貨處。②擺開,展開。③分擔財務。
【拌】bàn (攪拌)(涼拌)(拌菜) 字義:攪和。
【?!縵hǎ(眨眼)(眨巴)(一眨不眨) 字義:眼睛很快地一閉一開。
【宵】xiāo (通宵)(宵夜)(元宵) 字義:夜。
【燃】rán (燃燒)(點燃)(死灰復燃)字義:①引火點著。②燒起火焰。
【販】fàn(小販)(商販)(販賣)字義:①買貨出賣的人。②為獲利而買貨出賣。
【彼】bǐ (彼此)(彼岸)(顧此失彼)字義:①(彼此)那個和這個。特指對方和自己兩方面。②那,那個,跟“此”相對。
【賀】hè(賀年)(慶賀)(祝賀)字義:慶祝,祝頌。
【轎】jiào (轎車)(轎子)(花轎)字義:舊式交通工具,由人抬著走。
【駱】luò (駱駝)(姓駱)(駱駝山)字義:哺乳動物,反芻類,身體高大,背上有肉峰。能耐饑渴,適于負重物在沙漠中遠行。
【駝】tuó(駱駝)(駝鈴)(駝背)字義:①駱駝。②身體向前曲,背脊突起。
【恰】qià(恰好)(恰巧)(恰當)字義:①正巧,剛剛。②合適,適當。

二、多音字整理
【鋪】①pù(店鋪)(鋪面)(當鋪)字義:“商店”的意思
②pū(鋪床)(鋪墊)(鋪天蓋地)字義:把東西散開放置,平擺的意思。
三、詞語解釋
1、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
2、小年:節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舊俗在這天祭灶。
3、嫻熟:熟練。
4、光景:境況,狀況,情景。
5、零七八碎兒:零散沒系統的事情或沒有大用的東西。本文中指雜拌兒之類的零食。
6、懸燈結彩:懸掛彩燈、彩帶等,形容場面喜慶、熱鬧。
7、截然不同: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四、近義詞總結
間斷——中斷 規矩——規定 充足——充分
嫻熟——熟練 淘氣——頑皮 熱鬧——喧鬧
萬象更新——煥然一新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五、反義詞總結
充足——短缺 間斷——持續 高潮——低潮
美好——丑陋 嫻熟——生疏 熱鬧——冷清
截然不同——一模一樣

六、句法總結
【修辭方法】1、比喻句: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
②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
2、排比句: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有的圖案各式各樣。
【句式總結】1、目的關系:……為的是……
原文: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一種行動),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行動的目的)。
2、條件關系:除非……必定……
原文: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提出條件),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產生的結果)。
【學標點】破折號——破折號是表示話題的轉換,意思的遞進、轉折、跳躍,聲音的延長,解釋說明等的標點符號。
原文: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破折號的用法總結◆
⑴表示行文中的解釋說明。例如:一個矮小而結實的中年人——李老板走了過來。
⑵表示意思的遞進。例如:每年——特別是水災、旱災的時候,他總會拿出很多錢來資助鄉民們。
⑶表示意思的轉換、跳躍或轉折。例如:我費力地從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
⑷表示聲音的延長。例如:“小林——,我來了!”他大喊著。
⑸用于歇后語,引出謎底。例如: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七、課文內容導讀
1、第一部分“節前準備,濃濃年味”(第1——7自然段):寫北京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開始,并詳細介紹了從臘八到除夕之前人們都做些什么,有哪些傳統的風俗習慣。
⑴第1自然段:寫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并描寫了老北京人在臘八這天熬臘八粥的習俗。
“老規矩”:說明臘月初旬開始過春節時老北京人流傳下來的習俗,由來已久。
“自傲”:在這里指人們炫耀、展覽收成的行為,表現了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⑵第2自然段:寫北京有臘八這天泡臘八蒜和過年吃餃子的習俗。
“色如翡翠”:寫出了蒜的顏色美——鮮亮翠綠,也從側面突出了人們對臘八蒜的喜愛。作者將記敘和描寫融為一體,從色和味兩個方面對臘八蒜進行細膩的描寫,突出其色鮮味美。
⑶第3自然段:寫鋪戶上年貨、賣年貨的情景。

⑷第4自然段:寫孩子們準備過年時要做到三件事。
“雜拌兒”:指摻雜在一起的各種干果、蜜餞等。“零七八碎兒”:在文中指孩子們喜歡吃的零食。“玩意兒”:指的是一些小玩具。這幾個詞語是北京話中的兒化音,具有地方特色,運用這樣的詞語使語言更加幽默生動,更具地方色彩。這些詞語帶著鮮明的口語化特色和地方色彩,質樸平實,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⑸第5自然段:寫大人們為過年而忙碌的情景。
“吃的喝的用的”:說明過年之前大人們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突出了他們的忙碌,顯示出一派熱鬧的氣氛。
“萬象更新”:指一切都要煥然一新,這是必須要預備吃喝穿用的東西的原因,表現了人們對新年寄予的美好希望。
⑹第6自然段:寫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習俗和情景。
“彩排”說明這一天像春節一樣熱鬧,年味十足,也預示著春節到來時會更熱鬧、 更隆重。
⑺第7自然段:寫過了小年后,人們忙著大掃除、準備過年的吃食。
“眨眼就到了”:是夸張的說法,強調時間過得快,從側面突出了人們的忙碌。
“——”破折號在這里起到了解釋說明的作用,破折號后面的文字具體解釋了人們要把過年的吃食準備充足的原因。

?2、第二部分“除夕團圓,熱鬧喜慶”(第8自然段):詳細描寫了背景除夕的熱鬧場景。
“除夕真熱鬧”:中心句,本段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盁狒[”點明了除夕的特點。
?“除夕萬不得已”“必定”表現了人們對除夕團圓飯的重視,它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
3、第三部分“各色活動,無比悠閑”(第9——11自然段):寫初一至元宵節前人們的各色活動。
?(1)第9自然段:寫初一與除夕的不同之處。
“截然不同”:指除夕的狀況與初一的狀況完全不同——除夕“鬧”,初一“靜”
(2)第10自然段:寫初一這一天人們的活動和描繪得場景?!安粸闋幷l第一誰第二”說明比賽不為爭名次,只為讓大家快樂,表現出人們淳樸善良、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美德和文化傳統。
(3)第11自然段:寫多數鋪戶在正月初六開張,但工作并不忙,大家仍然很悠閑。

4、第四部分“元宵佳節,歡樂無邊”(第12、13自然段):寫元宵節人們看花燈、放花炮、吃元宵的熱鬧情景。
(1)第12自然段:寫元宵節到處懸燈結彩的情景。
“又”:是再一次的意思,說明元宵節是繼除夕、初一之后,春節的第三個高潮,顯示了元宵節的重要。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讓人自然而然地回憶起春節的前兩個高潮。
“懸燈結彩”:指懸掛彩燈彩帶,形容節日的場面喜慶、熱鬧,體現了元宵節特有的絢麗。
(2)第13自然段:寫孩子們在元宵節快樂玩耍的情景,同時也描寫了各家各戶形形色色的燈。
【照應】與第12自然段的“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相照應,寫出了元宵節帶給人們的美好快樂的感受。
5、第五部分“殘燈末廟,春節結束”(第14自然段):寫春節結束,人們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一眨眼”:說明春節時間非常短暫,表達了作者對春節的戀戀不舍之情。
“殘燈末廟”:說明春節快要結束了,表達了作者的不舍和失落的心緒。

?八、主體思想總結:
《北京的春節》一文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北京春節的各種習俗。作者用充滿“京味兒”的語言,描繪了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喜愛之情。

九、課后習題疑難解惑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的,哪幾天寫得詳細,哪幾天寫得簡略,再討論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答案】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課文中詳寫了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節這幾天的活動,略寫其他日子的活動。這樣寫使文章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表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熱鬧氣氛,體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歡喜心情,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找出課文中描寫孩子們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再說說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參考答案】課文中描寫孩子們過春節的部分是第4、10、13自然段。其中第4自然段寫孩子們買雜拌兒、爆竹和各種玩意兒,第10自然段寫孩子們逛廟會,第13自然段寫孩子們過元宵節。
我是怎樣過春節的:每年臨近春節,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去逛商場買年貨:新衣服、春聯、福字和各種食品。因為提倡環保,我們現在很少購買鞭炮了。除夕中午吃過餃子,我和爸爸就開始貼春聯和福字,媽媽準備年夜飯。在滿桌的年夜飯中,魚和年糕是必不可少的,象征著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晚飯后大家歡歡喜喜看春晚,除夕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守歲。初一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道給長輩們拜年,口里說著“恭喜發財”,長輩們就會拿來糖果和紅包發給我。拜完年,中午是家庭聚會。從初二開始,我會跟隨爸爸媽媽走親戚,給親戚們拜年,或者在家招待客人。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我們賞花燈,吃元宵。過了十五,春節基本上就過完了。

3、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峙碌谌聝翰攀琴I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
?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
【參考答案】老舍的“京味兒”語言主要體現在詞語的選用上。比如運用了北京話中的兒化音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詞匯,比如“玩意兒”“閑在”等,運用這樣的詞語使語言更加幽默生動,更具地方色彩?!傲闫甙怂閮骸痹谖闹兄感『⒆觽兿矚g吃的零食,“雜拌兒”指摻雜在一起的各種干果、蜜餞等,“玩意兒”指的是一些小玩具,“閑在”在北京方言中是“清閑”的意思。這些詞語帶著鮮明的口語化特色和地方色彩,質樸平實,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4、下面的“閱讀鏈接”也寫了過春節的事情,讀一讀,想想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和同學交流。(閱讀鏈接見課本第6頁)
【參考答案】老舍的《北京的春節》重點介紹了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的習俗。材料則重點寫了“我”關于臘月二十九“圍爐”之日的一段回憶,描寫了閩南的過節習俗,使人了解了不同地區的不同風俗,也詩人感受到了其樂融融、溫馨快樂的氛圍。兩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習俗的不同上。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