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第二單元知識梳理與復習,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部編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部編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
第二單元知識梳理與復習
一、選擇題
1.依次填在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_______得多。
②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于超高壓的狀態,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_______。
③11月份南飛的鳥群,_______地從我們的頭上高高飛過,即使發現了它們所喜歡的沙灘和沼澤,也幾乎是一聲不響。
④_______在海洋中,海水_______在不斷地沖擊著岸上的石壁。
A.靈敏 致密 目空一切 即使……也
B.靈活 致密 目空一切 盡管……也_
C.靈敏 緊密 目中無人 盡管……也.
D.靈活 緊密 目中無人 即使……也
2.下列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B.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C.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質都時時刻刻在運動著: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長,這里在建設,那里在破壞。
D.通過對春雁集會的日常程序的觀察,人們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種共性:它們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而且聲調憂郁。
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來曬太陽,卻遇到了一陣暴風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覺。
B.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來到這里,它們便向每一個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出邀請。
D.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3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
二、填空題
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翩然( ) 載途( ) 褶皺( ) 兩棲( )
追溯( ) 緘默( ) 狩獵( ) 龜裂( )
霧靄( ) 山麓( ) 隕石( ) 農諺( )
2.看拼音寫漢字。
懸shū( ) jié難( ) 遷xǐ( ) 彌màn( )
diāo零( ) wéi幕( ) 腐shí( ) zōng jì( )( )
稀shū( ) 沙lì( ) xuān rǎng( )( )
3.解釋下列句中畫線的詞語。
(1)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
銷聲匿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
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還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繼續保持它在冬季的緘默。
緘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斷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1)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 )
(2)因此,如果在850°C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的沙子。( )
(3)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 )
(4)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
(5)在特殊的情況下,某些生物的尸體竟完整地保存下來了,如北極凍土帶中的長毛象、琥珀中的昆蟲。( )
5.讀句子,完成練習。
(1)下列語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試結合上下文,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
①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愿意這樣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边@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①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這段文字中有三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在下面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否能將“趕快種谷子”后邊的句號改為分號?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A.能,因為這三句都是擬人句式,內容上沒有什么區別。( )
B.不能。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里說。( )
C.不能。因為前者說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后者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 )
D.能。因為三句都是在說明物候現象與農事的關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鳥又是同一類事物。( )
6.《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___________的說明文,作者_________,我國著
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7.《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釆用_________順序,從不同角度介紹深奧的科學知識。其中,《恐龍無處不有》是從恐龍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來談_________;《被壓扁的沙子》是從探尋恐龍滅絕的原因推斷______________。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國_________作家、____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8.《大雁歸來》選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美國_________家。本文是一篇_________,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9.《時間的腳印》作者是_________,四川人,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有突出成就的_________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閱讀題
(一)閱讀下列文段,回答下面問題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1.選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樣的說明順序說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結合選文內容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自然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畫線的“凡是”有什么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節選自《大自然的語言》。請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標題,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但在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卻舉了兩個例子,這是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D
二、填空題
1.piān zài zhě qī sù jiān shòu jūn ǎi lù yǔn yàn
2.殊 劫 徙 漫 凋 帷 蝕 蹤跡 疏 礫 喧嚷
3.(1)本義是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公開露面。這里指昆蟲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2)依次。動作輕快的樣子。
(3)閉口不說話。
4.(1)舉例子 作比較 列數字 (2)列數字 (3)打比方 列數字 (4)下定義 (5)舉例子
5.(1)①這一句補充說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即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驚人的吻合,這不是能用巧合來解釋的,只能說明它們本在一起。
②以金剛石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為普通的碳,類比斯石英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成普通的沙子,把事理說得簡明透徹,通俗易懂。
(2)①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②傳語 暗示 唱歌③A.× B.√ C.√ D.×
6.物候知識 竺可楨 氣象學 地理學
7.邏輯 大陸板塊的移動 地球可能曾受到撞擊 科普 科幻小說 基地 新疆域
8.沙鄉年鑒 利奧波德 生態學 科學觀察筆記 對大雁的喜愛
9.陶世龍 科普 揭開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畫像
三、閱讀題
1.說明對象: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2.因為高下的差異會影響到物候變化。(或: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3.“凡是”表示范圍,說明無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瑋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寒冷。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大自然的語言"是物候現象形象化的說法,以此為題,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或: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5.舉例多少應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區的氣溫,一般人籠統地以為比內陸暖和,事實上近海地區春天比內陸反而寒冷。這是讀者比較陌生的現象,如果只舉一個例子,讀者會以為有偶然性,舉兩個例子,更具說服力,讀者就確信無疑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9977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