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一、課文解讀
《青山處處埋忠骨》是一篇根據史實創作的文章。作者用“一”“二”兩個序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這兩部分所描述的事件發生在不同的時間。課文條理清楚,段落分明。第一部分寫毛主席看到愛子岸英在朝鮮犧牲的電報后,心情無比悲痛。第二部分寫毛主席經過艱難選擇,最后決定把岸英遺體安葬在朝鮮。
課文通過對毛主席動作、語言和神態的描寫,表現了毛主席既是父親,又是國家領袖的真摯感情和復雜內心。課文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結尾,照應文章標題,緊湊文章結構,升華文章主題,高度概括了岸英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以及毛主席不徇私情,讓愛子岸英長眠朝鮮的偉大胸懷。

二、插圖解析
教材第56—57頁配備一幅整體插圖將課文文字包裹其中。畫面描繪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覆蓋蒼松翠柏,郁郁蔥蔥,讓人感到莊嚴肅穆。這既與標題“青山處處埋忠骨”相吻合,也象征著先烈的革命精神,象征著毛主席博大若谷的胸懷。這幅插圖能幫助我們進入課文情境,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毛主席的內心。
學法指導一、字
1、字音
可以借助課文上方標注和查字典讀準一些生字的讀音。注意:"彭"的韻母是后鼻音"eng";"擬”的聲母是鼻音“n”;“殊”的聲母是翹舌“sh”;“躊”“躇”的聲母是翹舌“ch”。
2、字形
① 通過組詞、形近字組詞的方式辨析容易混淆的字形。例如
擬(擬定)赴(奔赴)黯(黯然)
似(似乎)趕(追趕)暗(黑暗)
② 注意分析容易寫錯的字的結構與筆畫。例如:“彭”的右半部分是三撇;“鍛”是金字旁,不要寫成火字旁;“煉”是火字旁,不要寫成金字旁或絞絲旁;“眷”下面是“目”,不要寫成“日”;“尊”上方是“酋”,不要漏寫那一短橫。
3、字義
① “躊”和“躇”的字義不要孤立地去理解,可以連起來組成詞語,再聯系上下文分析出“躊躇”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② 可以查字典得出:“黯”的本義是“深黑色”,引申為“人的心情沮喪”。再聯系上下文分析出“黯然”形容情緒低落的樣子。

二、詞
① 用近義詞解釋詞語
【擬定】制定
【鍛煉】錘煉
【安葬】埋葬
【眷戀】留戀
【一瞬間 】一剎那
② 用在反義詞前面加否定詞的方法解釋詞語
【特殊】不尋常
【危險】不安全
③ 抓住重點的字的意思解釋詞語
【黯然】情緒低落的樣子。黯:神情沮喪。

三、句
1、課后作業第二題“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 分析關鍵句子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①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這句話表現出毛主席得知岸英犧牲后,內心萬分悲痛。
②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著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這句話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表現了毛主席以國家為重、為革命不徇私情、不搞特殊化的偉大胸懷。
2、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句意: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四、段
作者用“一”“二”兩個序號把課文分為兩大段。
第一大段:寫毛主席得知岸英犧牲后,內心萬分悲痛。
第二大段:寫毛主席經過艱難選擇,決定把岸英安葬在朝鮮。
方法提示:我們可以思考:首先找出這一段寫“誰”或“什么人”?然后歸納“干什么”或“怎么樣”?找出“誰干什么?”或“什么人怎么樣?”問題的答案,就可以作為段意。

五、篇
1、主要內容
方法提示:一般情況下,把各段段意巧妙地加起來,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就可以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寫了毛主席得知岸英犧牲后,心情萬分悲痛,經過艱難選擇,最后決定把岸英遺體葬在朝鮮。
2、中心思想
方法提示:通過分析能突出體現人物內心的關鍵語句,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著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從上句可以得出:本文表現了毛主席不徇私情、不搞特殊化的偉大胸懷。

六、背景鏈接
抗美援朝簡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
歡迎點擊關注“燭光照耀星空”。假如你對文本有更深更廣更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9942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