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部編版六年級上語文古詩(部編版語文1-6年級上冊課內(nèi)古詩音頻)

部編版六年級上語文古詩(部編版語文1-6年級上冊課內(nèi)古詩音頻)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導(dǎo)讀部編版一年級(上)01《詠鵝》(誦讀)唐·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譯文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

部編版一年級(上)

01

《詠鵝》(誦讀)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注釋曲項:彎著脖子。歌:長鳴。撥:劃動。

02

《江南》(誦讀)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層層疊疊繁茂蔥翠,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一會在蓮葉的東邊游戲,一會在蓮葉的西邊游戲,一會在蓮葉的的南邊游戲,一會又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注釋何:多么。田田:蓮葉長的茂盛相連的樣子。

03

《畫》(必背★)

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斗艷,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注釋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驚:吃驚,害怕。

04

《憫農(nóng)(其二)》(誦讀)

唐·李紳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注釋

憫:憐憫。這里有同情的意思。

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05

《古朗月行》(節(jié)選)(誦讀)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譯文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釋

呼作:稱為。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疑:懷疑。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06

《風(fēng)》(誦讀)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風(fēng)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解落:吹落,散落。解:解開,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說指農(nóng)歷九月。能:能夠。二月:農(nóng)歷二月,指春季。過:經(jīng)過。

斜:傾斜。

部編版二年級(上)

01

《梅花》(必背)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注釋凌寒:冒著嚴寒。遙:遠遠地。知:知道。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02

《小兒垂釣》(誦讀)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譯文一個頭發(fā)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xué)釣魚,側(cè)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guān)心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yīng)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注釋蓬頭:形容小孩可愛。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借問:向人打聽。魚驚:魚兒受到驚嚇。應(yīng):回應(yīng),答應(yīng),理睬。

03

《登鸛雀樓》(必背)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夕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fēng)光景物看夠,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注釋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

04

《望廬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好像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注釋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gòu)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05

《江雪》(必背)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jīng)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注釋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獨:獨自。

06

《夜宿山寺》(必背★)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譯文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邊仿佛都能摘下星辰。不敢高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注釋宿:住,過夜。危樓:高樓,這里指山頂?shù)乃聫R。危:高。百尺:虛指,不是實數(shù),這里形容樓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統(tǒng)稱。語:說話??郑何郑ε?。驚:驚動。

07

《敕勒歌》(必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注釋《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xiàn):同“現(xiàn)”,顯露。

部編版三年級(上)

01

《所見》(必背)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于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注釋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林樾(yuè):指道旁成蔭的樹。欲:想要。捕:捉。鳴:叫。立:站立。

02

《山行》(必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騰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注釋山行:在山中行走。遠上:登上遠處的。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石徑:石子的小路。斜:為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車:轎子。坐:因為。霜葉:楓樹的葉子經(jīng)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03

《贈劉景文》(必背)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你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注釋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正是:一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04

《夜書所見》(必背)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瑟瑟的秋風(fēng)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fēng)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注釋蕭蕭:風(fēng)聲??颓椋郝每退监l(xiāng)之情。挑:挑弄、引動。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又叫蛐蛐。

05

《望天門山》(必背)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注釋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shè)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轉(zhuǎn)。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xiàn)。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06

《飲湖上初睛后雨》(必背)

宋·蘇軾

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湖:即杭州西湖。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方好:正是顯得很美??諠鳎杭氂昝悦5臉幼?。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07

《望洞庭》(必背)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fēng)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注釋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fēng),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銀:一作“白云”。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08

《早發(fā)白帝城》(必背)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注釋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還:歸;返回。猿:猿猴。啼:鳴、叫。?。和O?。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09

《采蓮曲》(必背)

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注釋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亂入:雜入、混入。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聞歌:聽到歌聲。

始覺:才知道。

部編版四年級(上)

01

《鹿柴》(必背)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譯文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釋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但:只。聞:聽見。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照:照耀(著)。

02

《暮江吟》(必背)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一道殘陽倒映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xiàn)出紅色。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注釋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蓱z:可愛。九月初三:農(nóng)歷九月初三的時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農(nóng)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03

《題西林壁》(必背)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注釋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側(cè):側(cè)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識:不能認識,辨別。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緣:因為;由于。此山:這座山,指廬山。西林:西林寺,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04

《雪梅》(必背)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注釋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懊菲隆辈皇撬拿郑撬蕴枮槊菲?。降(xiáng),服輸。騷人:詩人。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05

《嫦娥》(必背)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云母屏風(fēng)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嫦娥應(yīng)該后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藥,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韻譯云母屏風(fēng)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當(dāng)初偷吃下靈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釋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傳說是夏代東夷首領(lǐng)后羿的妻子。云母屏風(fēng):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風(fēng)。云母,一種礦物,板狀,晶體透明有光澤,古代常用來裝飾窗戶、屏風(fēng)等物。深:暗淡。長河:銀河。曉星:晨星?;蛑^指啟明星,清晨時出現(xiàn)在東方。靈藥:指長生不死藥。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碧海:形容藍天蒼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06

《出塞》(必背)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到如今多少戰(zhàn)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注釋但使:只要。龍城飛將:《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shù)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wèi)青奇襲龍城的事情。 不教:不叫,不讓。教,讓。胡馬:指侵擾內(nèi)地的外族騎兵。度:越過。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zhàn)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去邊防線打仗的戰(zhàn)士也還沒有回來。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衛(wèi)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07

《涼州詞》(必背)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xiāng)?

注釋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dāng)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欲:將要。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君:你。征戰(zhàn):打仗。

08

《夏日絕句》(必背)

宋·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活著就要當(dāng)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注釋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殺。江東:項羽當(dāng)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09

《別董大》(必背)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千里黃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fēng)吹著歸雁大雪紛紛。不要擔(dān)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注釋董大:指董庭蘭,是當(dāng)時有名的音樂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黃云:天上的烏云,在陽光下,烏云是暗黃色,所以叫黃云。白日曛(xūn):太陽黯淡無光。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xí)r的昏黃景色。誰人:哪個人。君:你,這里指董大。

部編版五年級(上)

01

《蟬》(誦讀)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fā)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并非是憑借秋風(fēng)的力量。

注釋垂緌(ruí):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清露:純凈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響:指連續(xù)不斷的蟬鳴聲。疏:開闊、稀疏。藉:憑借。

02

《乞巧》(必背)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p>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佳節(jié),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注釋乞巧節(jié):古代節(jié)日,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舊時風(fēng)俗,婦女們于這一天牛郎織女相會之夜穿針,向織女學(xué)巧,謂乞巧。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幾萬條:比喻多。

03

《示兒》(必背)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悲哀沒有見到國家統(tǒng)一。當(dāng)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示兒:寫給兒子們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但:只是。悲:悲傷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同:統(tǒng)一。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北定:將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家祭:祭祀家中先人。無忘:不要忘記。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04

《題臨安邸》(必背)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

韻譯西湖四周青山綿延樓閣望不見頭,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溫暖馥郁的香風(fēng)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簡直是把杭州當(dāng)成了那汴州。

散譯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臺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淫靡的香風(fēng)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dāng)作昔日的汴京!

注釋臨安:現(xiàn)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統(tǒng)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臨安。?。╠ǐ):旅店。西湖:杭州的著名風(fēng)景區(qū)。幾時休:什么時候休止。熏(xūn):吹,用于溫暖馥郁的風(fēng)。直:簡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開封市。

05

《己亥雜詩》(必背)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只有依靠風(fēng)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zé)òl(fā)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guī)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釋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喑(yīn),沉默,不說話。天公:造物主。抖擻:振作,奮發(fā)。降:降生,降臨。

06

《山居秋暝》(必背)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jīng)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注釋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喧:喧嘩,這里指竹葉發(fā)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

07

《楓橋夜泊》(必背)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釋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zhèn)。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yīng)當(dāng)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jīng)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皸鳂颉痹趨强h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夜半鐘聲:當(dāng)今的佛寺(春節(jié))半夜敲鐘,但當(dāng)時有半夜敲鐘的習(xí)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

08

《長相思》(必背)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fēng)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guān)進發(fā)。夜已經(jīng)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帳篷外風(fēng)聲不斷,雪花不住,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xiāng)的夢,而相隔千里的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注釋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榆關(guān):即今山海關(guān),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那畔:即山海關(guān)的另一邊,指身處關(guān)外。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fēng)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fēng)雪交加也。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fēng)雪聲。故園:故鄉(xiāng),這里指北京。此聲:指風(fēng)雪交加的聲音。

09

《漁歌子》(必背)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fēng)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釋漁歌子:詞牌名。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二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diào)最為著名。雙調(diào),五十字,仄韻?!稘O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jù)《詞林紀事》轉(zhuǎn)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白印奔词恰扒印钡暮喎Q。西塞山:浙江湖州。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zhì)鮮美。箬(ruò)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不須:不一定要。

10

《觀書有感·其一》(必背)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注釋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朱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fēng)定。”鑒: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xué)者認為鏡子。指像鑒(鏡子)一樣可以照人?!疤旃狻本洌菏钦f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徘徊:來回移動。為:因為。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會。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如:如此,這樣。清:清澈。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xué)習(xí)中不斷地學(xué)習(xí)、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11

《觀書有感·其二》(誦讀)

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zhàn)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注釋艨艟: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

部編版六年級上語文古詩(部編版語文1-6年級上冊課內(nèi)古詩音頻)(1)

部編版六年級(上)

01

《宿建德江》(必背)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注釋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jīng)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渚:水中小塊陸地?!稜栄拧め屗罚骸八锌删诱咴恢?,小洲曰渚?!笨停褐缸髡咦约骸3睿簽樗监l(xiāng)而憂思不堪。野:原野。曠:空闊遠大。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0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必背)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翻滾的烏云像潑灑的墨汁還沒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忽然間卷地而來的狂風(fēng)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風(fēng)雨后的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釋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古建筑名,又叫看經(jīng)樓。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層很黑。遮:遮蓋,遮擋。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動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點,說明雨點大,雜亂無序。卷地風(fēng)來:指狂風(fēng)席地卷來。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

03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必背)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譯文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天空烏云密布,星星閃爍,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注釋西江月:詞牌名。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鳴蟬:蟬叫聲。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04

《過故人莊》(必背)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共飲美酒,閑談農(nóng)務(wù)。等到九九重陽節(jié)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注釋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nóng)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邀:邀請。至:到。合:環(huán)繞。郭:古代城墻有內(nèi)外兩重,內(nèi)為城,外為郭。這里指村莊的外墻。斜(xié):傾斜。另有古音念xiá。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閑談農(nóng)事。桑麻: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xí)俗。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05

《七律·長征》(必背)

近現(xiàn)代·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五嶺山脈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高大雄偉,在紅軍眼里也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擊著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那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越過去以后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注釋七律: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nèi)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guī)要用對仗。長征:1934年10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出發(fā)作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經(jīng)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陜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zhàn)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shù)艱險,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到達陜北革命根據(jù)地。難:艱難險阻。等閑:不怕困難,不可阻止。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細浪:作者自釋:“把山比作‘細浪’、‘泥丸’,是‘等閑’之意?!睘趺桑荷矫?。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云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jīng)過此地。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說險峻的烏蒙山在紅軍戰(zhàn)士的腳下,就像是一個小泥球一樣。金沙:金沙江,指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紅軍曾強渡云南省祿勸縣皎平渡渡口。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學(xué)者指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也有學(xué)者說意思為直譯后的溫暖。)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岷(mín)山:中國西部大山。位于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三軍:作者自注:“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北M開顏:紅軍的長征到達目的地了,他們?nèi)〉昧藙倮?,所以個個都笑逐顏開。

06

《菩薩蠻·大柏地》(誦讀)

近現(xiàn)代·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dāng)空舞?

雨后復(fù)斜陽,關(guān)山陣陣蒼。

當(dāng)年鏖(áo)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guān)山,今朝更好看。

譯文天上掛著七色的彩虹,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黃昏雨之后又見夕陽,蒼翠的群山仿如層層軍陣。當(dāng)年這里曾經(jīng)進行了一次激烈的苦戰(zhàn),子彈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墻壁,子彈打出的墻洞關(guān)山成為了革命戰(zhàn)爭勝利的見證者,因而更加好看了。

注釋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镀兴_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大柏地:鄉(xiāng)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區(qū)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門”之稱,319國道橫貫?zāi)媳?,與寧都縣、石城縣相鄰,是毛澤東等革命家曾經(jīng)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七色。彩練:彩色絹帶,喻虹。當(dāng)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關(guān)山:泛指附近群山。陣陣:每一列戰(zhàn)斗隊形。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北周皮信凋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fēng)云積慘,山陣連陰。”蒼:青黑色。鏖戰(zhàn):苦戰(zhàn)。急:激烈。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zhàn)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裝點:裝飾點綴。今朝:如今??矗捍颂幾x平聲。

07

《春日》(必背)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風(fēng)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釋春日:春天。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尋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河邊。光景:風(fēng)光風(fēng)景。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東風(fēng):春風(fēng)。

08

《回鄉(xiāng)偶書》(必背)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年少時離鄉(xiāng)老年才歸家,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jīng)疏落。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注釋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cui):現(xiàn)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09

《浪淘沙》(必背)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譯文彎彎曲曲的黃河河流漫長,夾帶著大量的黃沙,黃河波濤洶涌,奔騰澎湃,來自天邊。現(xiàn)在我要迎著風(fēng)浪直上銀河,走到牛郎、織女的家門口。

賞析這首詩寫于夔州,是民歌體的政治抒懷詩,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詩歌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來自天邊,奔騰千里的壯麗圖景。“九曲”用了夸張的手法寫黃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將黃河的源遠流長突寫得了神入化,與李白的《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后兩句采用了張騫為武帝尋找河源和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fēng)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椗?,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10

《江南春》(必背)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注釋鶯啼:即鶯啼燕語。郭:外城。此處指城鎮(zhèn)。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南朝:指先后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quán)。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shù)。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筑。煙雨:細雨蒙蒙,如煙如霧。

11

《書湖陰先生壁》(必背)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譯文

茅舍庭院由于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guī)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庭院外一條小河環(huán)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峰仿佛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

注釋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凈:一說“靜”。無苔:沒有青苔。成畦(qí ):成壟成行。畦:經(jīng)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護田:這里指護衛(wèi)環(huán)繞著園田。排闥(tà):開門。闥:小門。送青來:送來綠色。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981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