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考點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和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考查對象一般有兩類:一是文中重要詞語、句子;二是人物的語言。重要語句是指在文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關鍵性句子,主要有:1.結構較為復雜的句子;2.意思隱晦、內涵較為豐富的句子;3.使用了特殊表現手法的句子;4.能顯示文章脈絡層次或主旨的句子等,如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這些句子大體上可以歸結為結構句、含蓄句、修辭句、主旨句等。理解句子含意要思考以下三層意義:第一,表層意義,即語句的字面意義;第二,句內意義,即語境意義(臨時意義);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
重點一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淌過四方街的何止是玉泉河清澈的泉水,還有被滋潤的目光。
麗江古城榮膺“世界文化遺產”后,四方八面的游客接踵而至。
金秋時節,我踏上這片傾慕已久的土地。沒有汽車噪音,沒有單車的沖撞,青石板鋪設的街巷,在叩擊聲中,訴說著滄海桑田,世事更迭。漫步古城,輕松逍遙。古城風景,最引人入勝的當數潺潺流水。玉泉河的若干支流,叮叮咚咚,穿街走巷,仿佛一群天真活潑的頑童,一直伴在左右。
根據文意,淌過四方街的滋潤的“目光”指的是什么?
【答案】那些為古城優美的環境和獨特的文化所陶醉、感染的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那其實是一棵樹,曾經是樹,現在只有根了。那園子里的樹曾經都是很風流的,連同那些石獸、華表和珊瑚等,身價也很精彩,惹得那些劫奪者動了軍艦大炮,舉著火把來取它們,能取走的都取走了。然后出現在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里,成為人們驚嘆的對象。這里只有根,它有許多根須,那根須足夠粗壯的。
百年風雨陪伴著它們從泥土里冒出來又往泥土里扎進去,翻來覆去纏纏繞繞,它像是死了,又依然活著,有一條根須發出新枝來,很嫩,又很直,翹起一枝很綠的俊俏。它們死死活活纏在一起,纏成一個結,那是一個解不開的結。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著它們的時候我想,一個人經歷了風流和劫難之后還會留下什么呢?只有陷落嗎?或者只有荒廢和悲哀?
這里曾經陷落,長滿野草和稻子;經歷滄海桑田,卻留下一個解不開的結,白鷺在空中飛,它來它去,又在結上落下,叼它,白鷺年年來叼,它叼得開嗎?白鷺終于飛走了,它來它去,每一輪回的飛翔都把太陽和星星留在結上。
(選自《圓明園的情結》)
請解說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中“結”的內涵。
【答案】中華民族的情結。
理解文中詞語含義的方法
1.注重解釋詞義的方法。①語素分析法,先單個解釋字的含義,然后組合起來理解整個詞的含義。②同義換言法,是以詞解詞的方法,即用淺顯的概念去理解與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較深奧的同一概念。③詞義辨識法,一個詞的本義運用較少,更多的時候是其引申義,那么解答時,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語境義,認清來源才能做出正確的解釋。④語境定義法,有些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產生了特定意義或臨時意義,這就要審視語境,聯系上下文揣摩其含義。學科,網
2.聯系具體語境理解詞義。一個詞語在語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與其他詞語組成句子表達某種意思;反過來看,上下文中總是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包含這個詞語的意思,或制約這個詞語的含義。解題時要有整體觀念,認真理解語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3.結合修辭手法理解詞義。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往往通過某種修辭手法賦予一些“重要詞語”以特殊含義,因此,理解“重要詞語”,就要弄清詞語的比喻義、雙關義、象征義、反語義、色彩義、語體義、仿詞義等。
4.結合文章主旨理解詞義。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觀點、文章主旨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這類詞語的理解還要和文章的思想內容聯系起來思考,尤其是要求聯系全文的詞語。
重點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紹興是舟的王國,周氏兄弟都是在舟中長大的,舟的行程是無痕的,水上的波紋分了又合,無痕的舟路卻在心靈中留下最深的痕跡。波心蕩,冷月無聲,舟中的人生容易導向虛無,河邊沒有系舟的樹,舟上沒有入水的錨。舟貌似輕巧,內心卻是沉重,輕舟中的周氏兄弟寫下了分外沉重的文字。到了后來,是否人在舟上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一直保持著舟上的心境。行過了多少急流,多少險灘,避過了多少礁石、多少旋渦?
當詩人們認識到人生的實質是“逆旅”的時候,那顆并不怎么堅定的心便開始了對幸福孜孜不倦的追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那么多的橋供我們輕輕松松地走過去,我們不得不乘舟,在舟中咀嚼生命的輕與重,在水聲和星群里讓眼睛放光。舟駛得越遠,看到的景象就越豐富,體驗像金箔一樣延展出寬廣的幅度,幾乎有可能覆蓋在屋中所獲得的所有體驗。
走進舟中,便意味著開始一場前途叵測的精神跋涉。
我喜歡這樣。
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
【答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舟中獲得的體驗比作金箔,生動形象,表現了舟中獲得的經歷體驗珍貴而豐富,這是待在屋里的收獲所無法比擬的。
4.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懷柔遠人,以什么懷之、柔之?絲綢。有明一代,絲綢已經成為一種東方文明的象征。
胡人為絲綢來。這是一條死亡之路,其旅程猶如穿越地獄抵達天堂。絲綢之路,就是朝覲東方天堂的路。
嘉峪關正當絲綢之路的要沖。設身處地地想想,那些胡人,穿過浩瀚堅硬干旱的死亡沙漠,亞麻布、皮子捆在身上,又渴又累,跌跌撞撞,就要徹底絕望之際,終于爬進嘉峪關,忽然看見絲綢,燦爛耀眼,柔軟如美女子,飄逸如春天之光——服了!“懷柔遠人,厚往薄來”,制服也。制服既是動詞的制服,也是名詞的制服,這套制服是絲綢做的。
簡要解析畫橫線的語句的含意。
【答案】我們的祖先能使外族歸化,靠的是以絲綢為代表的東方文明。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1.準確定位,搜索信息。把握語句含意,要看準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如首括句(概括段意或總起全文)、尾句(總結、深化作用)、過渡句(總結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內容)等,把準解讀句子的信息區間,然后再根據“同義互解句、相鄰句”等,搜索與本句意義有關的信息。
2.抓住主旨,抽絲剝繭。要弄清文中某個句子的含意,首先要弄清作者的創作意圖。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句子,避免盲人摸象。孤立地去理解,往往與作者的意圖背道而馳。
3.觀察位置,把握聯系。在理解某句話之前,先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與上下文的聯系,可以讓我們更快地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
4.關注旨境,準確闡釋。運用了修辭技巧的“重要句子”,本身能引發種種聯想義或隱含義。解題時就要關注文章的主旨,留意文句的情景意境,進行準確闡釋。
5.關注特色,由表及里。把握句子中的藝術特色,是理解某些含蓄委婉,形象化表達句子的關鍵,這類句子往往涵義豐富,但作者通過修辭的運用,能更凝練,更形象地把豐富的含義融入其中,如果我們看出其中所用手法及其作用,那句子的含義也就迎刃而解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橡皮樹
尚建榮
現在,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都在燦爛地開著,在離城四五里遠的河谷地帶,許多花兒已經凋謝,而橡皮樹,仍像一個守口如瓶的人緊緊地懷抱一段秘密不說出一個字。
我的住所距大街不過五十米,這個城市在不斷地改建擴充,城市與鄉村接合處的那一片片曾經的稻田、蛙聲、水塘、野草正一點點被擠往遠方,各種機動車輛的聲音一天噪過一天。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的心靈深處開始慢慢滋生出一種對小時候鄉村生活的向往——可在小時候,我拼命地下苦功讀書習字,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逃離那個地方啊!如今,在我的老家,依然有不少像當年的我一樣想逃離的孩子。想到這里,我的心有一種隱隱的痛。
當一切曾經的記憶浮現于心頭時,人們總會發覺現在的生活中真的少了點什么。究竟少了點什么呢?粗糧?野菜?炊煙?蟲鳴?露珠?似乎是,又不全是。在各自狹小的空間生活慣了的城里人當然是不會去認真追究失卻這些東西的根本原因的。你看,這些聰明的城里人忙忙碌碌地都在自家的窗臺上種了草養了花,這些本應生長在潮濕大地之上的野花亂樹一旦被擱置到那高高的鐵架之上,你能說它們沒有跟人一樣的懸空和失重之感?
這么想的時候,我就覺得在這樣一個人為的嘈雜的世界里,這些樹是因為它的另一只耳朵聽見了什么才遲遲不肯在這個春天發芽、吐綠的。
事實上,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只小蟲甚至是一粒石子,都有著自己的語言和耳朵,它們只能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這個世界傾訴著心底的秘密和愛戀——就像花朵對于春天,春天對于愛,愛對于茫茫的人海。
然而,那耳朵在聰慧頭顱之側的人卻不愿停下匆忙的步履,他更不愿靜下心去諦聽這天籟。再這么一想,我就想問問窗臺上的這些花草雜樹:你們,在向這個季節傾訴著什么?
花草雜樹對我什么也不說。學,科網
這真是大自然的奇跡,昨天還依然如故的橡皮樹,只過了一夜的工夫,就在芽苞頂端撐出了針尖兒般的一線嫩芽。再過一段時間,這一線嫩芽將會一點一點變成一片油光錚亮的葉子。我的心開始泛上一種莫名的欣喜,現在,它像一個即將睡醒的人正慵懶地蜷縮在那里,我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給吵醒了。
就是我,也想在此刻把雙手萌發成樹枝,把頭顱舉成花蕾。
在去年,就是這一棵橡皮樹,我曾經仔細地觀察過它緩慢打開五片葉子的漫長過程。后來,我嫌它長得太慢,就在第六片葉子即將打開的時候,頻繁地給它澆水、施肥,由于過急過量,那幾片已長得如嬰兒手掌大小的葉子慢慢變黃,后來又一片片脫落。再后來,那幾片在一年前已長得宛若兩個成人手掌大小的墨綠葉片也在我默默的祈禱中無助地失去油綠的光澤直至全部脫落。
面對光禿禿的枝干,我用手掐了掐,枝干泛出綠色的汁液,我晦暗的心才又升起一絲新的希望。過了幾天,我又掐了掐枝干,它依然如故。
于是,小心地給它剪枝、換土,就像侍弄一個有病的孩子,我心疼而情愿地忙了一個下午。
整個夏天,整個秋天,整個冬天,它只留下一個發黑的斷茬守望著數不盡的白天和黑夜。
如今,春天來了,它終于露出了生的希望。
一個精靈一樣的美夢在大地上緩緩飛升。
一個謎一樣的生命讓我永遠執著地去找尋那生的幸福和快樂。
(原文有刪改)
1.請簡要賞析文章的第二段。
【答案】①直接描寫城市擴張的現狀,展現城市的擴張正在不斷侵蝕鄉村的現實。②用童年努力讀書想離開鄉村與現在想念鄉村生活做對比,表達作者對鄉村不斷消失的失落感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賞析段落注重分析三個方面:一是語段描寫的內容,二是使用的手法,三是表達的情感。這段話先描寫了“我”生活的地方的特點,接著寫“我”對小時候鄉村生活的思念之情,最后表達了“我”此時的心情。
2.作者為什么說“就是我,也想在此刻把雙手萌發成樹枝,把頭顱舉成花蕾”?
【答案】表達作者對橡皮樹長出新芽的喜悅之情,表現橡皮樹謎一樣的生命讓作者執著地尋找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3.請簡要說明本文的寫作思路。
【答案】文章先描寫今年百花盛開,橡皮樹卻沒有吐綠的情況。接下來作者并沒有馬上交代橡皮樹為何沒有發芽,而是宕開一筆,陳述城市不斷擴張、鄉村不斷縮小給自己留下的種種遺憾,并特別點明城里人生活的缺憾,為親近自然,只能在窗臺上養花草。然后寫橡皮樹發出嫩芽,接著回憶過去,交代橡皮樹落葉的原因,表現作者的愧疚之情,體現作者深刻的思考。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從文章描寫的內容入手,分析、概括每段話的內容,明確其寫作順序,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9726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