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2022年第一次合格考語文(資格證考前劃重點)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今天,主要跟大家理理【教學設計】與【學科知識】兩大部分!
教學設計部分
☆考點1:教學目標設計維度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考點2: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學習中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提升的能力。
☆考點3: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是學生通過什么活動過程培養了什么能力,掌握了什么方法等,是建立在知識目標基礎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考點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般包括對己、對人、對自然和社會及其相互關系的情感、態度、價值判斷以及做事應具有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考點5: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
教學目標擬定一般依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
☆考點5:修辭
1.比喻
概念: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
結構: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
種類:(1)明喻。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如: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蟑都成了水墨山水。(3)借喻。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比擬
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擬人、擬物和甲物乙物化。例: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把運用于“人”的動詞、形容詞直接描寫物。
3.借代
概念:用借體代本體。它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例如: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
4.夸張
概念:夸張是有意強調事物的某種特征,并對其加以擴大或縮小來表達強烈思想感情的修辭方法。 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5.對偶
概念:上下兩句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
對偶的類型:①正對,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反對,如:謙受益,滿招損。③串對,如: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6.排比
概念: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式。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清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7.反復
概念: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這種辭格叫反復。
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8.設問
概念:設問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回答的修辭方式。設問的基本特點:無疑而問。設問的作用:設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例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技術的力量。
9.反問
概念: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就說蔣筑英吧.已經經過了這樣長久的考驗,跑他入黨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認滿足么?
反問的作用: 語氣強烈,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能激發讀者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10.通感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例:‘紅杏枝頭春意鬧’
文言文閱讀
☆考點6:文言句式
包括:倒裝句 、被動句 、判斷句 、省略句
(1)倒裝句
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后顛倒情況的句子。如:古之人 不余 欺也。
(2) 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計未定,求 人可使報秦者 。
(3)狀語后置
狀語位于謂語動詞后。如:冰,水為之,而 寒于水 。
(4)主謂倒置
主語和謂語位置顛倒。如:甚矣,汝之不惠。

☆考點7:詞類活用
1.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指“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1)動詞的使動用法,如: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亡,使……滅亡。
(2)名詞的使動用法,如: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鴻門宴》)王,使……做大王。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于義。
2 .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賓語怎樣”的意思。
(1)名詞的意動用法,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師,以……為老師。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柬》)美,認為……美麗。
3 .名詞用如動詞
例:請勾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踐滅吳》)女,嫁女。
4.名詞用作狀語
古代漢語中時間名詞可作狀語,普通名詞也可作狀語。
(1)表示方位或處所,如: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廉頗藺相如傳》)前,上前。
(2)表示工具或依據,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席,用席子。
(3)表示比喻,如: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云,像云一樣。
(4)表示對人的態度,如: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隸,像奴隸一樣。
5. 形容詞做動詞
形容詞可做謂語,但是不能帶賓語。當形容詞后面帶賓語時,它活用為動詞。如:方是時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禪山記》)明,照明。
6. 形容詞做名詞
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燭之武退師》)乏困,缺少的東西。
文學常識
☆考點8: 詩經六義
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無曰雅,六曰頌。風雅頌三類是音樂曲調名稱,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基本藝術手法。
風即國風,是各地的漢族民歌,是詩經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詩經》中共有十五國風,共160篇。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數為公卿貴族所做,一般看作“正聲”。大雅為歌功頌德之作,小雅多諷刺之聲。
頌即祭祀和頌圣的樂曲。
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興,朱熹:“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
☆考點9:《詩經》《楚辭》
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是《詩經》《楚辭》。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無曰雅,六曰頌。
其顯著藝術特點為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和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
《楚辭》,漢代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并且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考點10:《史記》
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魯迅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表述《史記》的創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史記》與《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壁”。
☆考點11:漢樂府
一是指漢朝管理音樂的機構名稱,二是指一種詩體。
特點“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上承《詩經》“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反映豐富而深刻的時代內容。
代表作《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考點12: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七分實事,三分虛構。
《三國演義》的歷史內容與藝術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它長于描述戰爭,語言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點,精練暢達,明白如話。
《水滸傳》
創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如武松打虎,是傳奇性和現實性、超人于凡人的結合,粗線條勾勒和工筆細描的結合。
《西游記》
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該書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
寓意:對封建社會和封建惡勢力的痛恨和鞭策,對勇敢、機智、不怕任何困難的人民的贊揚。形象塑造的顯著特點:將動物的神態、神魔的法力和人的精神三者有機的融為一體,形成了形貌各異、個性獨特又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乾隆時期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此書分為120回。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考點13:魯迅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墳》等16部;

☆考點14: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他以眾多的小說構筑了廣大的“市民世界”,作品“京味”十足。代表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趙子曰》《二馬》;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離婚》;短篇小說《斷魂槍》《月牙兒》《劉家大院》;話劇《茶館》《龍須溝》等。
《駱駝祥子》祥子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過程中的產物,是下層勞動者無法規避的歷史命運。
☆考點15:托爾斯泰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考點16:《格林童話》
作者德國格林兄弟,著名篇目:《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睡美人》、《青蛙王子》、《漁夫和他的妻子》等。
☆考點17:《安徒生童話》
作者丹麥作家安徒生,著名篇目《美人魚》、《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等。
☆考點18:《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過簡短而精煉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事言簡意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著名篇目《農夫和蛇》《狐貍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蚊子和獅子》《北風與太陽》等。
☆考點19:葉圣陶《稻草人》
《稻草人》是葉圣陶1922年發表的中國現代童話。通過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真實地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農村風雨飄搖的人間百態,展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苦難。該作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之一。
教材
☆考點20:教材內容要素
現代語文教材的內容由四種要素構成:范文系統、知識系統、實踐活動系統、助讀系統。
范文即課文,是語文教材的主體,是精心選擇的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知識系統由語文知識構成。與范文系統、知識系統相配合的動口、動手、動腦的實踐,就是語文實踐活動。助讀材料,就是教科書編者對整套書、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篇課文的學習目的、學習要求、學習重點難點、學習方式方法等所作的說明、提示或注釋。
☆考點21:教材選文特點
教科書選文要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內涵,文質兼美,豐富多彩,難易適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
課程標準
☆考點22:對話理論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
☆考點23:語文課程師生角色
新課程標準明確表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考點24:語文課程理念(初中)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考點25:語文課程理念(高中)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考點26:閱讀總體目標(初中)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考點27:高中階段學生在哪幾個方面獲得發展(高中)
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積累?整合
感受?鑒賞
思考?領悟
應用?拓展
發現?創新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