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中考古詩鑒賞及答案(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本題選自2021年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語文試卷】
慧學的王《中考語文·古詩鑒賞專題》
閱讀下面詩詞,完成3~4題。(4分)
【甲】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分析】《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詩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清新,堪稱吟詠西湖的名篇佳作。

【乙】
行香子
【北宋】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
飏青旗,流水橋旁。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分析】《行香子·樹繞村莊》北宋詞人秦觀詞作的一首詞作。這首詞以白描的手法,淺近的語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萬物競發的田園風光圖。上闋表現的是一處靜態風景,主要是小園和各種色彩繽紛的春花。下闋則描寫流水青旗的農家鄉院以及鶯歌燕舞、蝶影翻飛得迷人春色。上下兩闋的風景合起來,便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農村畫卷。它的獨特之處在于一反詞人其他詞中常有的哀怨情調,變為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從而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人以輕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3.【乙】詞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倚”字化無形的東風為有形,具體可感/“倚”,倚靠,使東風具體可感;表現出詞人悠閑愜意(或舒暢閑適/愉悅)的心境。
【解析】本題考查詞句賞析。“倚東風”本指“迎著暖暖的春風”,這里詩人用了一個“倚”字,春風變得如同桌椅實物般可供“倚靠”,所以“倚”字以有形寫無形,將無形的春風描繪得更具體可感,也表現出了詩人游興正濃、怡然自得的心境。
4.兩詩詞運用的表現手法,通過描繪春日圖景,表達了作者之情。(2分)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喜愛(熱愛)和贊美/愉悅。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情感對比鑒賞。品味詩歌《錢塘湖春行》,由“孤山寺北賈亭西”可知,這里兩個地名連用,表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水面初平云腳低”則正面寫湖光水色;頷聯寫“早鶯爭暖樹”和“春燕啄春泥”,由動物的忙碌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頸聯則由“漸欲”和“才能”兩個詞寫出詩人觀察、欣賞植物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富含自然理趣。尾聯則寫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最愛”一詞也直接抒發了自己對西湖美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品味詩歌《行香子》,由“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可知,這首詞開頭兩句是描繪的是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的優美景色。接著“東風”點時令,“豪興”說明游興正濃,徜徉則顯示詞人只是信步閑游,并沒有固定的目標和路線。下片“遠遠圍墻”四句,作者的視野由近放遠。圍墻,茅堂,青旗,流水,小橋,動靜相生,風光如畫,而又富含詩韻,引入遐想。全詞下筆輕靈,借景抒情,意興盎然,洋溢著一種由衷的快意和舒暢,也表現了詩人對鄉野田園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錢塘湖春行·參考譯文】
錢塘湖春行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
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陽光溫暖的樹木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
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行香子·參考譯文】
樹繞村莊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淋浴著東風,帶著豪興我信步而行。
小園很小,卻收盡春光。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
遠遠一帶圍墻,隱約有幾間茅草屋。青色的旗幟在風中飛揚,小橋矗立在溪水旁。偶然
乘著游興,走過東面的山岡。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若有謬誤之處,還請條友指正!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9657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