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4)
唐曉敏“夯實基礎”,原是一個建筑方面的用語,現在語文教學中常用,所包含的意思自然有所不同,但仍然與原初的含義不能無關一般來說,用建筑術語來比喻各種社會、文化現象,這在西方文化中是比較常見的西方人認為上帝就是一個建筑師,世界是他建構的馬克思表述自己的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時,曾想用土壤與植物、以及骨骼和肌肉來比喻經濟與政治、思想之間的關系,但他最后仍然用了建筑方面的比喻,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說法西方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時,也常用“建構”之類的詞語,如皮亞杰的心理學理論,就被稱為“建構主義”,這一理論認為知識是“建構”的用“基礎”、“建構”等詞語,描述人的心理現象,說明學生的學習心理活動,這已是司空見慣現代教育體制和思想、理念,本身就來源于西方離開了西方的話語,我們簡直無法表達教育方面的思考了不過,用“夯實基礎”來表述語文學習中師生的活動,還是有一些不夠合適我們應該想到,這一比喻,畢竟是出于建筑領域,而“建筑”是用“死”的材料,搭建同樣是“死”的東西建筑物的“基礎”,只是“承載”著上面的建筑主體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相互的作用與溝通、交流而人則不是建筑物,人的所謂基礎,即最先學習的那些重要的東西,與后來所學習的東西是相互影響與交流的,并通過交流而融為一體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教研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教研過程
唐曉敏
“夯實基礎”,原是一個建筑方面的用語,現在語文教學中常用,所包含的意思自然有所不同,但仍然與原初的含義不能無關。一般來說,用建筑術語來比喻各種社會、文化現象,這在西方文化中是比較常見的。西方人認為上帝就是一個建筑師,世界是他建構的。馬克思表述自己的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時,曾想用土壤與植物、以及骨骼和肌肉來比喻經濟與政治、思想之間的關系,但他最后仍然用了建筑方面的比喻,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說法。西方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時,也常用“建構”之類的詞語,如皮亞杰的心理學理論,就被稱為“建構主義”,這一理論認為知識是“建構”的。用“基礎”、“建構”等詞語,描述人的心理現象,說明學生的學習心理活動,這已是司空見慣。現代教育體制和思想、理念,本身就來源于西方。離開了西方的話語,我們簡直無法表達教育方面的思考了。不過,用“夯實基礎”來表述語文學習中師生的活動,還是有一些不夠合適。我們應該想到,這一比喻,畢竟是出于建筑領域,而“建筑”是用“死”的材料,搭建同樣是“死”的東西。建筑物的“基礎”,只是“承載”著上面的建筑主體。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相互的作用與溝通、交流。而人則不是建筑物,人的所謂基礎,即最先學習的那些重要的東西,與后來所學習的東西是相互影響與交流的,并通過交流而融為一體的。
與西方古代的機械宇宙觀不同,中國古代人的宇宙觀是一種有機的宇宙觀,即把萬物看做是活的,不斷成長的。而在教育領域,更是把受教育者看做一個不斷成長的個體,認為教育并不是“搭建”起某個個體,成長是個體生命自己的事,教育只是為個體的成長提供充分的外在條件,這些條件,包括水分、肥料,需要經過樹木的吸收,樹木吸收這些營養之后,自己的體內會發生復雜的變化,樹根不斷深入土壤吸取更多的水分養料,而枝葉會更高地伸向天空以吸收更多的陽光,最后結出甜美的果實。這“果實”是樹木自己所結,而不是農夫、園丁爬到樹上,在樹的枝頭“制造”出來的。這就是韓愈所說的“養其根而俟其實”。“養根俟實”的說法,比“夯實基礎”的說法要高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