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第12課 賣油翁
一、《賣油翁》作者: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時期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二、1、重點字詞:
自矜:自夸。矜,夸耀。
釋擔:放下擔子。釋,放下。睨:斜著眼睛看。
發矢:放箭。矢,箭。
但微頷之:只是微微地點點頭。但,只是。頷,點頭。
但手熟爾:不過手法熟練罷了。爾,罷了。
忿然:惱怒的樣子。
爾安敢輕吾射:你怎么敢輕視我的射技?爾,你。輕,輕視。
以我酌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驗)懂得這個道理。
乃取一葫蘆置于地:就取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
以錢覆其口: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以,用。覆,蓋。
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徐,慢慢地。杓,現在寫作“勺”。瀝,注入。
因:接著。
康肅笑而遣之:陳堯咨笑著將他(賣油翁)打發走了。
2、通假字:但手熟爾:“爾”同“耳”,罷了。
3、一詞多義:
(1)之
但微頷之(代詞,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以我酌油知之(代詞,指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
笑而遣之(代詞,指賣油翁)
以杓酌油瀝之(代詞,指葫蘆)
(2)以
以 錢覆其口(介詞,用)
以我酌油知之(介詞,憑)
(3)其
以錢覆其口(代詞,代葫蘆)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代詞,代陳堯咨)
(4)射
嘗射于家圃(動詞,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詞,射箭的技藝)
(5)爾
但手熟爾(同“耳” ,罷了)
爾安敢輕吾射(代詞,你)
(6)而
釋擔而立(連詞,表順承)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連詞,表轉折)
康肅笑而遣之(連詞,表修飾)
4、古今異義:
但手熟爾(古義:只,不過;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爾安敢輕吾射(古義:怎么;今義:平安,安全)
三、文章主旨:本文通過陳堯咨與賣油翁間的問答小故事,告訴人們“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誡人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有長處也沒有驕傲自滿的必要。
★文章結構:

四、思考與練習:
(1)陳堯咨對待賣油翁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變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賣油翁的技術很純熟,卻并不“以此自矜”,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藝是無止境的。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別指代什么?
1、忽啼求之:指代書寫工具。2、傳一鄉秀才觀之:指代方仲永寫的詩。
3、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指代陳堯咨射箭。
4、康肅笑而遣之:指代賣油翁。
五、簡答題:
1、課文中的兩個人物,哪一個是主要人物?為什么?
賣油翁。因為故事的目的是通過賣油翁對酌油的技巧的解釋來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2、描述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這兩段文字,哪一段寫得比較詳細,哪一段寫得比較簡略,這是為什么?
答:寫賣油翁瀝油一段詳細,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藝制服對方的形象;略寫陳堯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寫,對他恃技驕橫則較詳,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3、“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將句中“睨”換成“看”“望”“觀”等詞可以嗎?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為然的意思,表現出賣油翁對陳堯咨的射藝并不在意。其他詞,表達不出這種含義。
4、概括出陳堯咨和賣油翁的性格特點:堯咨因善射而自以為是,驕傲自大,不可一世;賣油翁身懷絕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謙虛謹慎。
5、文中哪兩個字表現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箭術的態度? 睨、頷
哪些詞句表現了陳堯咨的傲慢無禮?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爾安敢輕吾射。
6、這篇短文說明了什么道理?
答:本文通過康肅公“善射”和賣油翁“酌油”兩件小事,說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7、出現在本文中的成語是:熟能生巧
六、拓展題:讀了課文,你認為一個人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長處?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長處?
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自己有長處也不應該驕傲自滿;他人有長處,應向其學習,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