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中考語文病句標點復習(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強化)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學生不同學段的標點符號使用能力要求如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考語文病句標點復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考語文病句標點復習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學生不同學段的標點符號使用能力要求如下:
1.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3.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4.在習作中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總體來說,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學生掌握逗號、頓號、分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引號、省略號的一般用法。
清單一:標點符號及其分類
標點符號被稱為“無聲”的語言,相比于漢字,標點雖然不直接表意,但是在句子的意思表達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標點符號分點號和標號兩類。
點號,按照使用的位置不同,可分為句末點號和句中點號兩種,一是句末點號,包括句號、問號、感嘆號三種,表示一句話說完之后一個較大的停頓;二是句中點號,包括逗號、分號、頓號和冒號四種,表示句中的停頓和結構關系。
標號,主要標明語句的性質和作用,包括引號、破折號、括號、省略號、著重號、間隔號、書名號、連接號和專名號九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52頁對義務教育階段標點符號的使用做了十六類的詳細分類和具體說明。
清單二:常見標點符號及其使用方法
1.逗號、頓號和分號的使用。逗號、頓號和分號都表示句子內部的短暫停頓。頓號是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短語之間,逗號一般用在中間的一般性停頓間隔,逗號和頓號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相鄰的數字表示約數,不用頓號和逗號。
(2)集體詞語之間關系緊密,不用頓號和逗號分隔。
(3)并列性的謂語、補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4)帶語氣詞的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5)并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不能再用頓號和逗號。
(6)表并列性的引號、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號。
分號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大,又比句號小,一般用在表示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中,使用時要注意:
(1)句中沒有逗號,不能直接使用分號。
(2)句中已經用了句號的,不能使用分號。
(3)在第一層的并列分句之間,不能使用分號。
(4)在表示并列關系的單重復句內不能使用分號。
2.冒號的使用。冒號的使用規則如下,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后的停頓,用來提起下文。用在總括的話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項說明或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后面的話,用在提示的詞(如說、想、證明、宣布、指出、決定、透露、發現、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體內容,用在總括性的句子前,表示總結上文。
使用冒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提示性或總結性的話語中要使用冒號。
(2)引文中間的插入語(通常為“某某說”)后面不能用冒號。
(3)在沒有停頓的地方不能用冒號。
(4)在一個句子里不能使用兩重冒號。
3.問號的使用。在使用問號時需要注意,問號雖然表示疑問句后的停頓,但不是所有有疑問意思的句子后面都要使用問號。使用問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有些句子中雖有疑問代詞或疑問格式,但整句不是疑問語氣,不能用問號。
(2)連續發問時,每句話末尾用問號。
(3)選擇問句雖然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項,但仍然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個問號,句中各項之間應用逗號。
(4)倒裝句中問號不能前置。主謂倒裝的疑問句,雖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問號要放在句末。
4.引號的使用。引號標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還可用來標明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和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在使用引號時,要特別注意引號與句末點號的位置:
(1)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里面。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為句子的成分時,句末點號(問號、感嘆號除外)放在引號外面。
(3)帶有特殊含義(或修辭用法)的詞語未加引號,行文中論述的對象未加引號。
(4)間接引用的文字不能加引號,非特殊用法的詞語不能加引號。
5.省略號的使用。省略號主要用在引文中省略的部分或話語中沒有說完的部分,或者表示斷斷續續的話語中的停頓。使用省略號應注意以下幾點:
(1)省略號前如果是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則仍可使用;如果是頓號、分號、逗號應省去不用,因為省略號本身就表示應有停頓,只是意思未完。
(2)表示列舉未盡,可用省略號,或用“等”,但兩者不能同時使用?!究键c透視】
近年來中考對于標點符號的考查分值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各地中考試卷對標點符號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種題型:①選擇題;②修改題;③添加標點題。三種題型中又以選擇題考得最多,有正選題,也有錯選題。未來可能有理解分析題出現,理解一段文字中某一標點符號的用法等。標點考查主要是將標點符號放置在小語段的語境中要求學生判斷錯誤并加以改正。
復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在具體的語境中仔細識記每種標點符號的多種用法;二是對于易錯、容易混淆的標點符號要做好梳理歸納工作;三是對于標點符號使用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勘誤。
[中考連線]
例1:(2017天津市)下面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看了媒體發布的收視率報告,我們才知道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
C.大詩人蘇軾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p>
D.應該關注的是傳統文化的形式?還是傳統文化的內涵?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解析:對于連續的問句,只在最后一個問句后使用問號,應該將第一個問號改為逗號。
答案:D
例2:(2017四川省廣安市)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規范的一項是( )
A.“最主要的是”,他說道,“我們心中要有對弱者的同情與愛心?!?/p>
B.初夏時節,廣安街頭到處都擺著水果,琵琶啊、櫻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聞得到誘人的香味
C.一個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會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國南海蘊藏著豐富的海洋東動力資源,如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等。
解析:B中并列短語之間有語氣詞時,之間不能使用頓號,只能使用逗號;C中并沒有表達疑問語氣,不能使用問號,應該將問號改為逗號;D中“等”字不能與省略號連用,應該刪去其中一個。
答案:A
[提升訓練]
1.(2017湖北武漢)下列各句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的一項是( )
A.如何讓古典音樂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們的內心?一些老藝術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經驗與感悟。
B.文藝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緊跟時代步伐,才可能創作出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優秀作品。
C.原始人類閱讀的對象就是大自然:山巒在蔚藍的天空下寂靜綿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閑漫步。
D.歷史正劇往往莊重嚴整,因為它傾向于真實再現,歷史傳奇常常靈動豐盈,因為它有較多理想色彩。
解析:D項,兩個句子之間表示并列的關系,所以第二個逗號應該改成分號。
答案:D
2.(廣西賀州市)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這是韓愈盛贊書法家張旭的話。
B.這次文藝演出,你是參加?還是不參加?
C.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D.他打掃衛生不認真,學習不努力,不團結同學,不尊重老師等等……真應該好好教育。
解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間的關系,了解常用標點符號的用法,根據標點符號各自的作用,判斷標點符號的正誤,尤其注意易錯易混的標點符號。本題用反選排除法,A句第一個句號在引號內,是直接引用;B句第一個問號應該是逗號,這是一個選擇問;D句等等和省略號重復,應去掉一個。
答案:C
3.(2016陜西省副題)第②句標點符號使用有誤,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①注重家教,是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②現在,家教是家長對子女,長輩對晚輩的言傳身教。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④再加上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其言行無一不受到父母行為方式的影響。⑤_________,成功的家教,首先是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耳濡目染。
解析:“家長對子女”和“長輩對晚輩”之間應該是短暫的并列關系,不能使用逗號。
答案:現在,家教是家長對子女、長輩對晚輩的言傳身教。
[原創特訓]
1.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缺少系統的引領,讀書只會陷入碎片化的尷尬境地,沒有高品質的選擇,讀書只會步入淺表化的局面。
B.我跳下車來,說了聲:“忠爺爺再見”,就往家里走去了。
C.為了保持營養平衡,你今天中午準備吃米飯?面條?還是餃子?
D.隨著癸酉年雞年的日趨臨近,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再次成為廣大電視觀眾所關注的熱點。
解析:A中的兩個句子表示的是并列關系,所以第二個逗號應該改為分號;B中“忠爺爺再見”不是完整的句子,所以逗號應該放在引號內;C中連續問句中,只在最后一個問句后使用問號,因此要講前兩個問號改為逗號。
答案:D
2. 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近期我觀看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如《英雄》《無間道》《美麗人生》等,受益匪淺。
B.前鋒線上派出了上屆西班牙大賽時為奪冠立功的三名前鋒,羅西、孔蒂和阿爾托貝利。
C.發出邀請函后,記者、教師、家長……等,都熱心為他的新書撰寫推薦語。
D.俗諺云:“驚蟄多栽樹,春分犁不閑”。民間流傳的諺語里包含了人類對天地物候理解的獨到智慧。
解析:B中“羅西、孔蒂和阿爾托貝利”是對“三名前鋒”的闡釋,因此“三名前鋒”后面應該使用冒號;C中省略號不能和“等”字連用;D中“驚蟄多栽樹,春分犁不閑”中的引用的是完整諺語,句號應該放在引號內。
答案:A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9164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