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大語文時代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大語文時代到底)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傳統語文,一個“背”字就能解決絕大部分語文問題:背生字、背詩文、背修辭、背藝術手法、背作文模板……只要勤奮苦“背”就能在語文考試中得到一個不錯的成績。
大語文,指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學修養、思維方式、品格價值觀等能力的課程。綜合文史哲,從漢字、語言拓展到文學、文化、藝術、歷史、地理等更廣闊的空間,縱橫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包羅萬象。
大語文的“大”是相對于傳統語文課而言,就是閱讀量大,知識面廣,范圍大,目標大。
那么,我們要如何應對“大語文時代”呢?

很多人覺得,語文學習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要多背多寫就可以了,可是“大語文時代”的語文學習,絕不僅僅止于多背多寫,而在于多讀。
但前提是,我們應該讀什么、怎么讀,寫什么、怎么寫。如果同學們既能埋頭讀書,又能抬頭看路,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好語文,必須先對語文感興趣。
而興趣是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如果在語文學習方面你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換言之,如果你能主動自覺的去分析一個字形、掌握一個詞語,理解一個熟語、記住一句名言警句、賞析一首詩,閱讀一篇文章,欣賞一部名著,你的語文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隨之你的語文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1.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于求成。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云: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于課堂是學不好的。

運用聯想與想象
聽說讀寫離不開它們。聯想和想象伴隨學習語文的始終,聽說讀寫都離不開聯想和想象。
例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聯想起我們學習過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淺草才能沒馬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還可以通過想象在頭腦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情景。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可以豐富學習的內容,還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對文章進行加工處理。
因此,在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同學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有意識的在閱讀過程中,把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和對生活的感知與思考結合起來。
參與課堂活動
在學校里,語文學習主要表現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語文課本的學習。對課本中的文章,老師有老師的理解,老師的理解融入了教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師的話也好,教參的話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學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們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說不定你們自己的理解會更好。
課堂上同學們如果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一定很高興,因為他希望與我們進行思想交流,心靈的溝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既可以激活同學們的思維,還可以鍛煉你們的多種能力。所以,同學們應該多思考,多提問,多研討,使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

養成學習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語文學習尤其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字要規規矩矩的寫,課文要仔仔細細的讀,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文要認認真真的完成;要用心聽講、作業書寫規范、獨立完成作業、主動制定學習計劃、多讀、多背、多思考、經常練筆、看報等。
掌握學習技能
學會快速閱讀:在實際學習中,許多同學習慣于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即使是語文課本也不甚閱讀,更不用說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長期下去造成的結果是不會讀書,沒有形成熟練的閱讀技能,對學習的發展造成嚴重障礙。
這里我所講的閱讀技能并不是指能簡單的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文章的不同的文體、內容、表現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非常重要)。
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多讀書,注意了解不同閱讀材料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并且有意識的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閱讀技能。
作好筆記:作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復習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課文對老師所講內容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讀書筆記(后面還要重點介紹)應注意做好圈點勾畫,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 復習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如經常讀錯的字音、寫錯的字形,常用文言實、虛詞等,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系。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于集中處理。

了解學習過程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當然是一種泛指,強調書要多看,多讀,并非真的要讀百遍、看萬卷。不過,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讀幾遍,學習效果會更好。
特別是,同學們使用的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讀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讀十遍尚覺得少。
現向同學們推介一高考狀元的“五遍讀書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遍:課前預習。上課前對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遍。
第二遍:課堂復習。上課完了后,把課文再認真的研讀,并把老師講過的書上的內容復習一遍。
第三遍:單元復習。學完一個單元之后,從單元第一課到單元最后一課仔細的看一邊遍。
第四遍:全書復習。一本書全學完之后,結合教師的復習指導,把整本書再讀一遍。
第五遍:考前復習。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試前幾天,與學習筆記和平時的單元檢測相配合,把課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復習平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
善于讀書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讀書十訣”定會讓同學們受益非淺。
⑴序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⑵勤 業精于勤,荒廢于嬉;
⑶恒 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⑷博 從精出發,博覽群書;
⑸問 不恥下問; 疑在悟前;
⑹記 多動筆墨,多記筆記;
⑺習 溫故知新; 聯系自然;
⑻專 專心致志,專一博廣;
⑼思 多加思考,學以致用;
⑽創 觸類旁通,敢于創新。
借助媒介學習
讀書筆記和制作卡片,寫讀書筆記有助于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應是從讀書(報刊)中引起的,離開了書,就成了別的文體。因此,筆記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處。
⑵最好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如內容和感想多,可寫成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⑶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⑷筆記積累多了,最好能分類整理,編出目錄索引。卡片是積累資料的一種有效手段,同學們應學會做好以下兩種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錄名人名言、好詞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關內容,不摻雜自己的意見。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記載讀書心得,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讀書筆記,它偏重主觀感受,寫法也極為多樣,但總要從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來,所以也要注明出處。
當然,在實際運用中,同學們也可以把寫讀書筆記和制作卡片結合起來——不管怎么樣,要用心去做,貴在堅持,其中自有樂趣,亦能在辛苦中體驗成功的感覺。

除了通讀全書,精讀精彩片斷外,還要注意勾畫圈點、做讀書卡片。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自由閱讀的時間極為有限,合理安排有限的閱讀時間,顯得尤為重要。
讀什么書,什么時間讀;零碎的時間讀什么,整塊的時間讀什么;文學名著什么時間讀,報刊雜志什么時間讀;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制定長計劃,是為了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短安排,是為了適應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有了閱讀計劃,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讀書時,能否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是能不能讀好書的關鍵。因為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學生從認知入手,借助形象,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象,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并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由情感驅動,引導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物我兩忘,如癡如醉的境界,反過來也可以深化認識。
在閱讀過程中,對于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進行圈圈點點,完成《閱讀報告》。報告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匯”、“情節間析”、“我最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計的廣告語”等欄目,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形成“獨特的閱讀能多讀,首先閱讀的品種要多。從語文的角度看,古詩詞的神韻,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也有草長鶯飛的夢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戀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點紅詩歌中的韻律美、節奏美以及優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讓人余音繞梁,回味幽長;散文中的詞藻美、意趣美給人的精神喜愛;小說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節伏跌的美,給人的心靈以陶冶。常識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筆調描繪科學奇觀、自然奧秘給人的思想的啟迪。
多讀,還要特別強調誦讀。誦讀,也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良傳統。與朗讀比,它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語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所以,葉圣陶先生要求我們:“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多吟詠、誦讀,這樣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語文能力。
檢查閱讀效果,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促進。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