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之前對這首詩不太熟悉)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6)
如果用固執兩個字來評價中國古代詩人們,我覺得是不太確切的。因為對于中國古代的詩人們來講,他們并非單純地認為人生只有一條路。當然,學而優則仕是他們一生的追求。但是當這一條路被堵死了之后,他們會轉而走向山林之間,走向山河湖海,在大自然的本真的面貌當中尋求到更加真實的自己。

?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出色的莫過于王維。王維最讓人欽佩的一點就是,他已經在世俗生活當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還選擇歸隱山林。十幾歲的時候就拿到進士,而后一路升職到右丞相。40歲之后隱居山林,也還是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若非在朝堂當中有幾把刷子,恐怕無法平衡兩種生活。
但是士大夫追求隱居生活,王維不是第一個人。哪怕在唐代時期,王維也并非第一人。實際上在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和他有著共同追求的詩人,而這個人的名字和王維只有一字之差。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第一首唐詩的題目是王績的《野望》,作者就是唐代詩人王績。對比王維,這個詩人在盛唐文學史上的存在感弱了不少。但是從對于詩歌當中尋求山林隱居的思想傾向上來講,王績堪稱是王維的老師。
詩歌一開始點出了詩人徘徊不定的復雜心情。“徙倚欲何依”,徘徊不定,不知道要走向何方。而在這個日暮之時,他站在村頭遙望。“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每棵樹長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的山嶺也都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這是山林的景色,此后王維的詩作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了不少營養。而“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更是讓我們想起王維在詩歌當中“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鄉間愜意而平靜的生活。
這首古詩寫于唐朝初期,比王維的詩作要早上上百年。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詩人在律詩的格律還并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寫出了這樣的詩作,對于律詩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前的時候對于這首詩我們并不太熟悉,但是在今天的語文課本當中,這一首古詩已經屬于必須掌握的了。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