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王勃的滕王閣白話文(關于王勃滕王閣序中)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4)
誦讀文章,常常會遇到多音字。現代文章好說,查一下字典就能知道讀音。但是古文,有的時候不是按照當今讀音查一下字典就能確定讀音的,比如通假字,比如已經消失的古讀音。這需要讀者要依據文化背景內涵做決定。

《滕王閣序》句“云銷雨霽,彩徹區明”中的區字讀音,曾經有很多朋友不解我為何讀ou音。因為文章那么經典,我不想讀得時候留下遺憾,當時糾結樂很久,最后經過反復斟酌,以最貼合文意的解釋確定的ou讀音。記得曾經在我的頭條下發過一篇這樣的文章,但不知道為什么竟然沒有找到。
前兩天又有好朋友聞這個問題,因為一句兩句說不清,只好在這里再發一次文。希望感興趣的朋友加入探討。

按照新版的古代漢語詞典看,是這樣:
一、qu音:
1隱匿;
2區別、劃分;
3區域、地域;
4居住、住所;
5量詞---(1)所、處 (2)座、尊;
6通“勾”(gou1)==彎曲,見 “區萌”
二、ōu音
7量器名;---四升為豆,四豆為區。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左傳·昭公三年》
三、kòu音:
區kòu瞀mào==《宋書·五行志五》:“是時 曹爽 區瞀自專,驕僭過度,天戒數見,終不改革。”
(搜韻注解:亦作“ 區瞀 ”。 昏昧。《漢書·五行志下之上》:“貌言視聽,以心為主,四者皆失,則區霿無識。” 顏師古 注:“區,音口豆反;霿,音莫豆反。”《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心區霿則冥晦,故有脂夜之妖。”)
四、 qiū音
區蓋:
(搜韻注解:謂疑而不明。區,通“ 丘 ”。《荀子·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間,疑則不言,未問則不立。” 楊倞 注:“區、藏物處,蓋、所以覆物者。凡言之可信者,如物在區皿之間,言有分限,不流溢也。《漢書·儒林傳》‘ 唐生 、 褚生 應博士弟子選,試誦説,有法;疑者丘蓋不言。’丘,與‘區’同也。”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區蓋者,古讀區若丘。注引《漢·儒林傳》:‘疑者丘蓋不言。’此説是也。《論語》記 孔子 言蓋,皆疑而未定之詞……故謂疑者曰丘蓋,以音同,借為區蓋耳。 楊 注非是。《漢書》注:‘ 蘇林 曰:丘蓋不言,不知之意也; 如淳 曰: 齊 俗以不知為丘。’二説皆得其意,但語未明晰耳。”一說區,即疑疑;蓋,即信信。“區蓋”,謂決其不然而疑其可信。參閱 劉師培 《荀子補釋》、《荀子斠補》。)
==========================

看搜韻,這樣:
區 虞韻平聲qū音驅。《說文》藏隱也。從品在匸中。品,眾也。又區區,小貌。
區 尤韻平聲ōu音丘。域也。《增韻》分也,阜也。又音甌。量名。四豆為區。
一:ōu 韻部:尤
區
〈名〉
一種中國古代容器。又用為容量單位
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左傳·昭公三年》
古代農民播種時所開的穴或溝稱為“區” 。如:區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離開挖穴,將種子播入其間的一種農作法。便于小范圍內深耕細作,集中施肥灌水)
姓氏
我區氏兒也。——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qū 韻部:虞 區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品在匚中。“品”表示許多物品。“匚”(fāng),盛物的器具。本義:收藏)
隱匿
區,踦區,藏匿也。——《說文》
吾文君文王作仆區之法。——《左傳·昭公七年》
區別
譬諸草木,區以別矣。——《論語·子張》
又如:區界(區別;界限);區明(區分明晰);區判(區分判別);區詳(區分詳明)
〈名〉
區域;地區
造我區夏。——張衡《東京賦》。注:“區,域也。”
茂八區而菴謁焉。——左思《蜀都賦》。注:“四方八隅也。”
上下無常窮六區。——《思元賦》
冰天雪海之區。——〔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又如:區夏(諸夏。中原地區,指中國);區宇(疆土境域);商店區;山區;市區;邊區;區外(域外);區宇(境域;天下)
行政區劃單位 。如:自治區;解放區;市轄區;縣轄區。亦指區政府所在地。如:他在區里開了三天會
住宅,居住處 。如:區處(居住的地方);區士(守衛在宮外的士兵);區宇(殿宇);區舍(房屋)
特指小屋
浮玉之山,北望具區。——《山海經·南山經》
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漢書·胡建傳》。顏師古注:“區者,小室之名,若今小庵屋之類耳。”
球場(如草地網球、網球戲、手球或籃球)上劃分的區 。如:發球區;后區
人世間 。如:區中(人世間);區中緣(塵世的俗情);區中學(世俗的學問);區內(天下,宇內);區有(天下)
〈形〉
小,微小
宋國區區。——《左傳·襄公十七年》
區區焉相樂也。——《呂氏春秋·務大》
吾道知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有中區事。——《關尹子》
又如:區區
平庸 。如:區區冗冗(庸庸碌碌);區區庸庸(平庸無能)
=======================================

百度,幾乎都是人云亦云讀qū ,但所有qū 音的字義,又難以與文意相符,都那么牽強。即使有說讀ōu的,也沒有給出依據。
還好,終于看到一篇比較贊同的博客文章,是這樣:
“彩徹區明”見于《滕王閣序》句“云銷雨霽,彩徹區明”。描繪的是大雨后景象,然“云銷雨霽”易解,“彩徹區明”作何?
依據對舉的原則,“彩”“區”二字詞性理應相同。一般的譯本是這樣解釋的:“彩徹指陽光普照,區明指天空晴朗。”我承認語言中有許多詞是不能拆開解釋的——姑且把這樣的顧忌放在一邊,因為很顯然的是,“彩徹”二字是可以拆開的,我且默許以彩字有光耀之意而權以指陽光。然而區字則不易類推。
區字何意?在《古漢語常用字典》中,區是有著下列三個譯相的:1.分別、區別;2.區域、地區;3.ōu,容量單位。顯然這都不適合。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是求助古籍。
見《爾雅·釋器》句:“玉十謂之區。”我以為這是最妥帖的譯法了,以眾玉之光潔剔透代天幕清明,宜乎此理。
* * * * * *
考據的工作就到此為止了,然而我還有些疑憂。所疑乃是,是否每個語 文老師都能抓住每個字不放,字字考據,成通譯之勢?是否每個老師都有極豐富的古籍儲備或古漢語知識儲備?所憂乃是,若非如此,我們的古文還學不學了?還怎么學?
參考書目:《高中生必背古文》中華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3年第七版
《古漢語常用字典》 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28版
《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1963年第二版
=====================================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 《爾雅·釋器》中:“..........玉十謂之區。"該是最好的闡述,既符合字義,又符合文意。所以,讀ōu 更恰當。
=======================
附參考資料:
《爾雅·釋器第六》
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
盎謂之缶,甌瓿謂之瓵,康瓠謂之甈。
斪劚謂之定,斫謂之,<庣斗>謂之疀。

======================================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不當之處敬請朋友海涵并指正。把酒沐唐風在此先謝謝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8843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