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咬文嚼字十大語文差錯發布)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9)
昨天,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發布,語文錯誤從明星微博到最新的足協聲明,以及新聞用詞,令人尷尬不已《咬文嚼字》編輯部認為,讓人尷尬并不是評選的目的,發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以這種方式,吸引社會的廣泛關注,最大程度地激發人們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喚醒人們對母語的敬畏意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
昨天,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發布,語文錯誤從明星微博到最新的足協聲明,以及新聞用詞,令人尷尬不已?!兑慕雷帧肪庉嫴空J為,讓人尷尬并不是評選的目的,發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以這種方式,吸引社會的廣泛關注,最大程度地激發人們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喚醒人們對母語的敬畏意識。
一、足協致歉聲明中的成語誤用:以“差強人意”表示讓人不滿意。2019年11月,中國男足在世界杯預選賽中負于敘利亞隊。賽后,中國足協通過微博為中國男足的糟糕表現向球迷致歉:“中國男足表現差強人意,令廣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國足協對此深表歉意!”其中誤將“差強人意”當作“讓人不滿意”用了。差(ch?。郝晕?;強:振奮?!安顝娙艘狻北硎敬篌w上還能使人滿意。
二、明星微博中的知識差錯: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成孔子的話。2019年11月,演員李小璐和賈乃亮宣布離婚。隨后,李小璐發微博稱自己是一個“普通女人”,還說“孔子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這句話不是孔子說的。已有辭書收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條目,用例大約出現在明清時期,意思是:常人不是圣賢,誰能不犯錯誤?其出處可追溯到《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語。
三、干支紀年中的用字錯誤:“己亥”誤為“已亥”。2019年是農歷己亥年,“己亥”在使用中常被誤為“已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稱。天干中有“己”沒有“已”,干支紀年中只有“己亥”年而沒有“已亥”年。還有將“2019年己亥年”誤為“2019年乙亥年”的。干支紀年中確實有“乙亥”年,但2019年不是。
四、科技新聞中的詞形錯誤:“挖墻腳”誤為“挖墻角”。2019年8月,華為發布操作系統“鴻蒙”,并許諾了眾多優惠,力邀安卓應用程序開發者為鴻蒙效力。媒體一時調侃:這是在“挖安卓的墻角”。其中“墻角”是“墻腳”之誤。墻角是指兩堵墻相交接所形成的角;墻腳則指墻基。墻角被挖開對墻體損害有限,但墻腳被挖整堵墻就會坍塌。因此,漢語詞匯系統中有“挖墻腳”,而無“挖墻角”。“挖墻腳”即拆除墻基,比喻從根本上加以破壞。
五、影視新聞中的用字錯誤:“主旋律”誤為“主弦律”。2019年國慶期間,《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主旋律影片集中上映,獲得廣泛好評。相關新聞中,“主旋律”常誤為“主弦律”。“旋律”通常指若干樂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奏的組合;“主旋律”指多聲部音樂作品中的主要曲調,現在也用來比喻基本的觀點、主要的精神?!靶伞辈荒軐懽鳌跋衣伞?,“主旋律”也不能寫作“主弦律”。
六、經貿新聞中的不規范用字:“鲇魚”誤為“鯰魚”。2019年11月,美國確認中國鲇魚監管體系與美國等效,中方表示歡迎。相關報道多將“鲇魚”誤為“鯰魚”。鲇魚,頭扁平,口寬大,體表無鱗,多黏液,過去也作“鯰魚”。2013年《通用規范漢字表》公布實施,確定“鲇”為規范字,而其異體字“鯰”未收入表中。此后,將“鲇魚”寫成“鯰魚”就是不規范的了。
七、司法新聞中的詞語誤用:“不以為意”誤為“不以為然”。2019年10月,大連一名10歲女孩慘遭殺害,兇手蔡某因不滿14周歲,依法不追究刑責。有媒體報道:蔡某行為素有不端,其父母雖有察覺卻“不以為然”,未加嚴管,最終導致惡性事件。其中“不以為然”是“不以為意”之誤?!安灰詾橐狻敝覆话咽虑榉旁谛纳?,表示不重視;“不以為然”指不認為他人是正確的,表示不同意。父母不重視孩子的不良行為,應用“不以為意”。
八、環保新聞中的用字錯誤:“禁漁”誤為“禁魚”。2019年年初,多部委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對長江流域分階段實施禁捕做了規定。在相關報道中,部分媒體把“禁止捕魚”說成“禁魚”,混淆了“魚”和“漁”的區別。 “魚”是名詞,即魚類;“漁”是動詞,即捕魚?!敖麧O”是為了保護漁業資源,在一定時期或一定水域內禁止捕撈,不能寫成“禁魚”。
九、波音墜機事件中的用語錯誤:“令人堪憂”。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亞一架波音737-8飛機發生墜機空難,舉世震驚。不少媒體報道:波音飛機的安全性“令人堪憂”?!傲钊丝皯n”是病態結構?!翱啊敝钢档?;“堪憂”指值得擔憂,意即令人擔憂。因此,可以說“波音飛機的安全性堪憂”,也可以說“波音飛機的安全性令人擔憂”。但是,將“堪憂”與“令人擔憂”雜糅成“令人堪憂”,是錯誤的。
十、外交新聞中的詞語誤用:“令人不齒”誤為“令人不恥”。對于美國無端挑釁的“霸凌主義”行為,我外交部發言人曾用“令人不齒”一詞予以抨擊。相關報道常將“令人不齒”誤為“令人不恥”。“齒”本指牙齒,引申指并列;“不齒”指不與同列,表示鄙視。“不恥”指不以為有失體面,如“不恥下問”。對美國的挑釁行為表示鄙視,應用“令人不齒”。“令人不恥”是根本說不通的。
《咬文嚼字》為什么要進行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的評選,目的是什么?
近幾十年來,語文差錯呈泛濫之勢,“無錯不成書,無錯不成刊,無錯不成報”,幾近成為語文生活的常態。咬文嚼字雜志主編黃安婧說,導致語文運用的大混亂,除了“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態度”因素。《咬文嚼字》曾開展“咬嚼名家”活動,有人的差錯率竟然超過了20/10000。低級差錯多得到了驚人的程度,如“令你們自豪”誤成了“另你們自豪”、“見人不救”誤成了“見人不久”、“日理萬機”誤成了 “日理萬基”、“剖腹產”誤成了“拋腹產”、“脫韁之馬”誤成了 “脫疆之馬”等等。這無疑是態度問題。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意識,還有待提高?。ㄐ旅裢韴笥浾?徐翌晟)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