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佛教的卍和卐(佛教的卍這個字怎么讀)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如果你常去寺院燒香禮佛,或者家中有供奉諸佛的神像,只要認真觀察,就能發現,佛像的胸口以及廟宇的墻壁上都有一個“卍”的字樣。
對于這種運用并不廣泛的字,有些人不明白該如何讀?有什么意思?又是從何而來?為什么會出現在佛像身上呢?
這還要從佛教的產生及發展說起!
印度發展
圖1
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就會出現某種宗教,這種文化現象屬于社會特殊意識形態,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信仰,可以在感情方面滅除苦惱及不安,獲得希望與安心。
當今世界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道家等等。在我國,信徒最多的宗教非“佛教”莫屬,而它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歷史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

圖2
相傳,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所創立,也被稱為“釋迦牟尼”,其生卒年的說法不一,一般被認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紀間。
他在青年時期感受到人生變幻無常,開始思考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踏上出家修行的道路,后在迦耶山得道成佛(被稱為佛陀),并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區傳播自己證悟的真理。

圖3
大眾們紛紛前往受教,成為了他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了佛教,而他也被世人稱為佛門第一神,是佛國的最高領導者。
經過時間的發展,佛教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擁有了不俗的影響力,但不管海內外,佛教都有著共同的九大象征:菩提樹、曼陀羅、六色旗、念珠、塔、法輪、蓮花,以及“卍”。
卍也是佛像及佛教文物中最常見到的符號。

圖4
《禮佛大懺悔文》中寫道:“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其中“相”指的是三十二種大人相,而“好”則是八十種好。
這兩個字都代表著佛經過修行后,福德圓滿感召出來的身體相貌,其中就包括“卍”字的莊嚴相。指的是修行成佛后,其福報和智慧都是圓滿的,也有功德無上之意。

圖5
《長阿含經》上說:卍是第十六種大人相,但在《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六中,卻成了佛陀的第八十種好。
無論是代表了相或者好,但位置都是在佛的胸前。不過也有其他佛經記載:“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修行圓滿后,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會出現“卍”這個符號。
值得一提的是,《十地經論》中記載,悉達多(釋迦牟尼)未成佛時,胸臆間就已經有了功德莊嚴金剛“卍”。但這個符號并不是有了佛教以后才有的,而是很早就出現在古印度。

圖6
在印度,“卍”這個符號叫做swastika(譯作室利靺蹉洛剎囊),由Su(吉祥)和Asati(有)兩字合成,是一個寓意吉祥的符號,被稱為吉祥海云,也稱作吉祥喜旋。
然而,“卍”并非單單出現在古印度,古中國、古印度和古瑪雅文明的世界范圍內,都陸續發現了“卍”的字樣。
由于其分布的廣泛性,一般認為它與太陽崇或火相關。但截止到目前的考古研究,“卍”最早還是出現在印度。

圖7
因為在古代印度文明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專家發現了2500余枚刻有各式各樣圖案的印章,比如象形文字的圖案,或者五到六個符號等,其中也包括“卍”。
雖然很多文字至今都沒有被解讀出來,但“卍”卻流傳開來。

圖8
有考證發現,古印度認為牛非常神圣,比如在《妙法蓮華經》中,佛陀以白牛車比作大乘佛法。因此,專家們猜測,“卍”最初可能是牛犢頭部的毛發螺旋相,類似于我們常常說的“腦袋旋兒”。
相傳,印度教的主神毗濕奴與克里希納的胸前都有“卍”符號,也有人說這是胸毛,表示大覺者的智慧。

圖9
公元前3世紀,“卍”才被用作佛典,具有“萬德吉祥”的含義。
不過,“卍”只能用作裝飾與佛有關的物品,而觀音菩薩則不可用。
在觀音靈簽27簽中說:“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于生死苦海,為做船筏,于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恒觀眾生稱念號之音聲,無苦無拔,無樂不與”。

圖10
因為觀音菩薩被世人稱作“千手觀音”,只能用“千”來裝飾觀音菩薩,因此在不同時期,有過眾多的化身造像,但胸前或者身上都沒有“卍”符號。
這也在另一種層面,表示佛的地位在菩薩之上。
中國歷史佛教在傳入我國后,受到人民的喜愛,并逐漸融入中華文化之中,繼續發揚光大,甚至出現了某些本土化的改變。

圖11
比如,在印度當中的男性觀音被中國人民賦予了女性的形象,而在印度的十幾名羅漢,也在中國發展到了數百個形象,連中國本土的濟癲也被賦予了羅漢的地位。
因此,“卍”隨著經書傳入中國后,如何翻譯這一符號,成了當時高僧們的難題。
北魏宣武帝時期,大乘瑜伽系的學者“菩提流支”,他是北印度人,經西域來到中國洛陽,并攜帶了大量梵本。在翻譯《十地經論》時,將“卍”譯作“萬”,取“萬德圓滿”之意。

圖12
而后,鳩摩羅什大師與親赴天竺并在那里深入學習考察多年的玄奘法師,則把“卍”譯作“德”字,以此強調佛教的功德無量。
然而,一個字兩種讀音,終究會出現某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必須盡快統一。
公元693年,也可以說是長壽二年,武則天當政后,晚年時期尤其信奉佛教,親自下令,稱“卍”為“wan”(讀第四聲),將字與音區別開來。

圖13
這并不是胡編亂造,而是有過確切記載,在宋朝人編的《翻譯名義集》卷六中曾有記載:“主上(武則天)制此文,著于天樞,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所集也。”
自此,“卍”不單單是一個符號,而是作為一個文字存在。
不過,隨著近年來,中國本土陸續發現幾處新石期的遺址,發現上面都刻有“卍”符號紋樣。有人就此推測,它最初起源于中國,后由中國傳到了外域。

圖14
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區的先民們制作的陶器上已經有“卍”符號,而廣東、內蒙等地的新石器遺址中也發現了類似符號。
另外,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巫”字與“卍”符號相近,而且“巫”最早是太陽的信使。在內蒙古陰山巖畫、連云港將軍崖巖畫等各地發現的巖畫中都有太陽神或者象征太陽神的畫像,其中就畫有“卍”的符號。

圖15
據專家分析,“卍”表達了人們觀察自然、記錄自然以及敬畏自然的原始狀況,是文字發展的一種軌跡。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卍”是由幾何紋、蛙紋演變而來,體現了人類對原始生殖能力的崇拜以及對生命長久的追求。
無論哪一種觀點,都反映了當時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也證明了“卍”是古代中國的“特產”,但到底是不是我國最先發明的,有待進一步考證。

圖16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上古時期,“卍”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但其“吉祥”的寓意則是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傳播開來。
不單單是在佛像與佛教建筑上,像瓷器、繪畫、禮器以及民間的剪紙、窗紙、繡花上都有“卍”字樣。

圖17
相傳,慈禧為了慶祝六十大壽,特地修建了一處“卍”形狀的走廊,希望自己能夠吉祥長壽。那條走廊外側延伸出去的小臂處有小河流通,從遠處俯瞰,整個建筑物猶如一個旋轉的池塘,堪稱中國古典建筑物中的精品。
建國初期,“卍”字走廊的中心用作劉少奇的住處與工作場所,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件外交事件,起因是蘇聯代表團們前來中國進行考察。

圖18
1949年的開國大典,當群眾們的游行隊伍即將進入天安門前東三座門時,郭沫若著急忙慌地找到劉少奇,為難地開口:“少奇同志,來自蘇聯的同志們向我們反應,稱中國的很多建筑物上都有‘卍’字,希望我們能刷掉。”
說罷,郭沫若指了指天安門上方的飛檐,劉少奇抬頭望去,果然看見了一串金色的“卍”字符。
劉少奇沉思片刻,對郭沫若說:“這是中國歷史流傳下來的,人民們喜歡它,我們不要去動。”

圖19
郭沫若當然明白劉少奇的意思,他點點頭,隨即離開了。
我們無從得知郭沫若后來是如何給蘇聯代表解釋的,但從結果上看,蘇聯代表沒有再提出異議。
蘇聯代表為什么不歡迎“卍”?難道還要什么其它意思嗎?
這還要從希特勒悍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說起!
差之毫厘,意義卻千差萬別
圖20
“卍”符號在最開始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左旋的“卍”,而另一種則是右旋的“卐”,其最初意義基本一致,都表示“萬德吉祥”。
但是,由于希特勒的應用,讓這兩個符號變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尤其是“卐”符號。

希特勒
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斗》中提到過,他家附近的修道院中有一座道觀,上面幾乎都是“卐”符號,且院長的袖口上也有“卐”。
希特勒雖然不懂“卐”的意思,但隱約猜到那是權力的象征,他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像院長那樣的掌權者。

圖21
因此,希特勒將“卐”當作自己戰爭標志,他說:“紅色代表政黨的社會意義,白色則代表民族思想,‘卐’象征著雅利安人取得斗爭勝利。”
希特勒對自己的設計表示非常滿意,但那面旗幟卻成了無數人的陰影,而“卐”就此成為了納粹的標志。

圖22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卐”字是如何與希特勒結緣的,還有另外兩種說法,
一種是:“國家社會黨”的德文,“國家”與“社會”的字母開頭分別是“N”與“S”,當兩個字母交錯重疊后,就出現了“卐”字。

圖23
另一種是,希特勒受到“新圣堂騎士團的影響”,他們都具有“反猶太人”的理念,而希特勒則借用了該組織的“卐”符號。
不過,“卐”與佛教中“卍”還是有明顯的區別,因為“卍”一般都是用金色字體書寫,而“卐”則是黑色字體或其它。而且希特勒還將“卐”字左旋了45度,并不是原來端正的樣子。

圖24
二戰中,以希特利為首的法西斯國家犯下的種種惡行,給全世界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而“卐”符號也變成了惡魔的代表,令蘇聯人民無法接受。
不過,中國人民沒有因為“卍”與“卐”相似而禁用,因為很多地方還都需要“日出東方”的景象,尤其是佛教建筑的設計上,這也算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

圖25
但是,在此希望大家在使用“卐”字時要多加小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引起生命危險。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