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類文閱讀-1 古詩三首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
1.這首詩勾畫了一幅水鄉春景圖:臨水的村莊,疏疏落落的籬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兒童和諧而富有詩意。
2.第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繪出一個( )的農村兒童形象。
A.淘氣頑皮、聰明伶俐 B.熱情淳樸、天真可愛 C.遇事慌張、手足無措
3.用自己的話寫一寫第三、四句的意思。
4.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鄉村生活?
答案
1.悠悠飄蕩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 掩著的柴門
2.B
3.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為是鄰村的客人忽然到來。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門,趕緊把閉著的柴門打開。
4.例:寧靜優美,閑適舒坦。(意思對即可)
清平樂(yuè)·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同“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1.這是一首詞,其中( )是這首詩的詞牌名,( )是題目。
2.對“亡賴”的理解正確的是( )。
A.貶義詞,說明小兒不好好干活,耍無賴
B.褒義詞,頑皮淘氣的意思
3.表現小兒無賴的一句是: 。
4.這首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案
1.清平樂 村居
2.B
3.溪頭臥剝蓮蓬 4.通過描寫寧靜和諧的田園生活,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類文閱讀-2 祖父的園子
呼蘭河傳(節選)
后園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開花的,一直開到六月。
花朵和醬油碟那么大。開得很茂盛,滿樹都是,因為花香,招來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樹那兒鬧著。
別的一切都玩厭了的時候,我就想起來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 )下來用帽兜子( )著。在摘那花的時候,有兩種恐懼,一種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種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異想天開,這花若給祖父戴起來該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 )草,我就給他( )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天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著壟上的草。我跑得很遠地站著,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
那滿頭紅彤彤的花朵,一進來就被祖母看見了。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為 ,而是 。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想起來,又笑了。
——蕭紅《呼蘭河傳》
1.把表示動作的詞語按順序填入短文中合適的括號里。
拔 戴 盛 脫
2.“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是說聞得到 ,這里用了的手法。
3.根據上下文把短文橫線上補充完整。
4.用“”畫出兩個描寫笑的句子。
5.用自己的話概括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
1.脫 盛 拔 戴
2.玫瑰花的香味 夸張
3.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 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
4.畫: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 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
5.“我”在園子里給祖父戴花。
井里撈上來的“美食”
記得大門洞子東邊那家是養豬的,一個大豬從前邊走,一群小豬跟在后邊。有一天一個小豬掉井里了,人們用抬土的筐子把小豬從井里吊了上來。吊上來,那小豬早已死了。井口旁邊為了很多人看熱鬧,祖父和我也在旁邊看熱鬧。
那小豬一被打撈上來,祖父就說他要那小豬。祖父把小豬抱到家里,用黃泥裹起來,放在灶坑里燒上了,燒好了給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邊,那整個的小豬,就擺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豬一撕開,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從來沒有吃過那么香的東西,從來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東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鴨子掉井里了,祖父也用黃泥包起來,燒上給我吃了。
在祖父燒的時候,我也幫著忙,幫著祖父攪黃泥,一邊喊著,一邊叫著,好像啦啦隊似的給祖父助興。
鴨子比小豬更好吃,那肉是不怎么肥的,所以我最喜歡吃鴨子。
我吃,祖父在旁邊看著。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說我的牙齒小,怕我咬不動,先讓我選嫩的吃,我吃剩下了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點一下頭,而且高興地說 這小東西真饞 或是 這小東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滿是油,隨吃隨在大襟上擦著,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氣,只是說:“快蘸點鹽吧,快蘸點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會兒要反胃的……”
——《小學生蕭紅讀本》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文中的加點字“助興”指的是 。
2.在文中的空白處加上標點。
3.題目“從井里撈上來的‘美食’”中“美食”指的是 和 ,這兩種“美食”中“我”最喜歡的是 。
4.讀了短文,你體會到祖父對“我”怎樣的感情?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5.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給你做過哪些美食?請你用一兩句話介紹給大家吧。
答案
1.“我”又喊又叫,增加祖父烤鴨子的興致
2.:“ ,” “ 。”
3.燒小豬 燒鴨子 燒鴨子
4.我體會到祖父對“我”深深的愛,我是從祖父讓“我”先吃,并叮囑“我”不要空口吃體會到的。
5.例:媽媽做的紅燒排骨色澤紅亮、軟糯飄香,非常好吃。
類文閱讀-3 月是故鄉明
我們跟著月亮走吧
那年我12歲。那是家里很不順的一年,處處彌漫著哀傷的味道。祖父去世、父親受傷、哥哥因偷鐵被抓要交罰款……這些事情幾乎是一起涌過來的,母親像一個太極高手,四兩撥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軀扛起了這一切。
母親把親成朋友甚至鄰居家蹚了個遍,總算湊夠了錢交了罰金。畢竟偷盜數額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來。母親并沒有立即打罵,只是讓他跪在院子里思過。哥哥雙膝跪著,心卻直挺著,倔強地吸著嘴不肯服軟:我去偷東西,不也是尋思著給弟弟妹妹們買點兒好吃的嗎?
“就是餓死,也不能白拿別人東西,何況是偷!”母親終于爆發,氣得臉色慘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樣潑在哥哥身上,像母親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著哥哥身上的污濁之氣。
幾天后的一個夜晚,要去醫院給父親送吃的,很遠的路,我和母親走走停停。
歇腳的當口兒,我看見母親對著夜空輕嘆了一口氣,仿佛是對上蒼許著愿望,又仿佛是在向無邊的黑夜傾訴著憋悶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東西在閃,可是她堅忍著不讓淚水落下。
烏云一層一層壓過來,有些讓人室息。忽然間,天上的烏云裂開一個縫隙,月亮像獲得自由的鳥兒,嗖一下竄出來!一縷一縷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劍,霎時間割開夜妖的黑色袍子。母親終于露出一絲笑容。黑蘑菇總有散開的時候。并催促我說,快,咱就一直跟著月亮走。
人生是由各種煩惱的碎片組合而成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斷拼接的過程。人生中那些艱難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鮮。每每歷經苦之風暴來襲,我都不會選擇躲閃,而是勇敢地扎進去。我記住了母親的那句話,也相信烏云總有散開的時候,月亮出現,一切就都有了轉機和希望。
跟著月亮走吧。
——《博愛》2016年第9期
1.文章寫了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2.在短文中畫出一個比喻句,并簡單寫一寫它的妙處。
3.短文塑造了一個 的母親的形象。
4.讀了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參考答案
1.①母親在月光下教育哥哥:②我和母親在月光下給父親送飯。
2.例:畫:一縷一縷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劍,霎時間割開夜妖的黑色袍子。
把月光比作利劍,把黑夜比作袍子,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光穿透烏云的力量,烘托出母親樂觀的心態。
3.樂觀、堅強、有骨氣
4.例: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困難,要正直、樂觀、堅強,要勇敢地闖過去。
故鄉紅葉
香山的紅葉,我是賞過的。但我只感到親切,并沒有難抑的驚奇。因為我覺得,故鄉的秋天,也是紅葉滿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脈綿亙,紅到極遠遙的地方,比香山來得有氣魄。只因為香山離市區近些,且是一個著名的公園,命運便很闊達了。
故鄉的山巒,植被是極豐茂的:黃櫨滿坡,柘叢盈崗,楸樹峰聳,檀木溝伏……夏時山色蓊郁,入秋,則漸漸變化起來,先是淡黃,而后是斑駁,最終是紅得一統了,滿山滿野就一如火燒。
但這時卻是故鄉的農忙時節,人們哪顧得多看幾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叢叢的紅葉,便是一團團的激情、一首首的詩,自己正生于美境與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紅就讓其兀自紅去吧,我們還有正經的營生干不完呢,他們想。那時,我并沒有一絲悲哀,因為身在其中,與村人的感覺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悵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遠的路徑,到香山專程賞紅葉之后。于是,我懷著這么一種情緒,待人們去香山賞紅葉的時候,我便回到故鄉去,探撫那故鄉的紅葉。它們被漠視和遺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遠的天,襯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風的紅葉,簌簌地,便讓人極感動。但激動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親,正在地堰的邊上埋頭打柴草,于是,觀賞紅葉的這一份閑雅,就顯得多么不合時宜,顯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絲羞恥,便踅③到父親的身邊,想給他打個下手。
父親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賞你的景吧。”
見我仍遲遲不動,父親說:“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興賞景就賞景,我高興做活就做活,不都圖個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親埋頭干他喜歡干的活,比要他賞紅葉更使他心安與歡悅,這是情理中的事,不關乎我的勤與懶。但我終究不忍在勞作的父親身邊,作賞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這是第一次回故鄉賞紅葉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鄉那滿山的絢麗,仍有熱熱的歸心。但父親在地堰上彎曲的身影從腦底晃出的時候,歸心就有了幾分遲疑,心中就有了一種惆悵。
最后,還是回去了。因為:紅葉歲歲依舊,而父親卻要一天天衰老;父親已經辜負了紅葉,兒女還要辜負父親么?!
回到故鄉,父親很高興,抱出一壇雄自釀:“崽呀,知道你要回來,爹特意給你留著呢。”我的眼窩便不由得濡濕了。
從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遲疑地回故鄉去。
每次,我們低頭砍著柴草,卻都把紅葉擱置于一邊。但只要我們抬起頭來,山上的紅葉,便很執著地紅到我們的眼眸中來——
紅葉沒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視,一依如山里的人們。
——中國作家網 凸凹
【注】①漚(òu):長時間地浸泡,使起變化。②惆悵:傷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鄉紅葉”為題,為什么在一、二兩段中要寫“香山紅葉”?
2.故鄉的人們不賞紅葉是因為 。
3.第二年作者內心惆悵遲疑,可為什么還是回去了?
4.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1)試著寫一寫:“故鄉紅葉”在文中象征著什么?
(2)試著分析文中“父親”這個形象。
參考答案
1.將香山紅葉與故鄉紅葉作比較,突出了故鄉紅葉更為壯觀,更有氣魄,為下文寫故鄉紅葉被人漠視的命運作鋪墊。
2.忙于勞作
3.父親一天天老去,怕辜負父親。
4.例:“故鄉紅葉”象征那些極為普通、沒有怨言、默默堅守的山里人。
父親在地堰邊埋頭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歡悅,表現了父親的樸實和勤勞;父親讓我去觀賞紅葉。做自己喜歡的事,表現了父親對兒女的理解和寬厚;父親特意給我留著一壇雄自釀,表現了父親對兒女的關愛。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