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學習三首古詩詞,要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上闋抓住“明月”“清風”“鳴蟬”“蛙聲”等詞語推測詞人描寫的時間和表現的意境。下闋抓住對偶句,體會驟雨初來時的景象,抓住“忽見”一詞,體會詞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思考
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人在黃沙嶺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描寫黃沙嶺夜里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的情景,想到了農田的大豐收。
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突出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背誦指導:把理解與朗讀有機結合起來,在朗讀中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熟讀成誦。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都寫了月夜的景色,它們表達的情感一樣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了鄉村夏夜月明風清,空氣中飄來陣陣稻花香,處處蛙聲和鳴的景象,表現了詞人對豐收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概念:讀古詩時,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進而理解古詩詞。
方法:首先找出古詩詞中描寫的主要景物,調動多種感官體會景物的特點。接著根據詩詞句子,給景物添加修飾語或運用修辭手法描述景物,豐富景物的形象。最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將景物聯系起來,構成一幅和諧完整的畫面。
運用:見課后第三題。
舉例:
比如讀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看到“翻墨”“跳珠”“亂”腦海中就出現這樣的畫面:詩人那時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劃到望湖樓下。忽見遠處天上涌起來一片黑云,就像潑翻了一盆墨汁,半邊天空霎時昏暗。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來,一眨眼間,便潑下一場傾盆大雨。只見湖面上濺起無數水花,那雨點足有黃豆大小,紛紛打到船上來,就像天老爺把千萬顆珍珠一齊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聲響。船上有人嚇慌了,嚷著要靠岸。
練一練:
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中“說豐年”“聽蛙聲”會想到什么景象?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