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考綱內(nèi)容能夠針對不同文本的特點,運用分析文本的相關知識和策略,幫助學生提高篩選信息、解釋推論、評價判斷的能力,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文章?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文章
考綱內(nèi)容
能夠針對不同文本的特點,運用分析文本的相關知識和策略,幫助學生提高篩選信息、解釋推論、評價判斷的能力。
考綱解讀
文本閱讀主要考查現(xiàn)代文綜合閱讀和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含文言文和古詩詞)。現(xiàn)代文綜合閱讀重點考查對閱讀材料的綜合理解能力,包括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概括主旨和段落、揣摩詞句含義、分析表達技巧、品味語言、體會情感等。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重點考查文學類作品、社科類作品、文言文和古詩詞的閱讀。閱讀文學類作品要了解文學樣式的基本特征,能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閱讀社科類作品要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和材料,獲取主要信息,做出解釋推論和評價判斷。閱讀文言文和古詩詞,要能理解古代漢語的語法特征、古今詞義變化等。
基本知識
一、現(xiàn)代文綜合閱讀
1.概括內(nèi)容
概括內(nèi)容一般考查文章主旨或者段意的概括。概括的形式,包括直接摘引原句、拈詞組句、自行組織語言等。記敘性文章可以抓住主要事件,說明性文章抓住說明對象和特征,議論性文章抓住中心論點來概括。
2.理解詞句
詞語理解主要考查詞語的語境義,句子理解主要考查句子的語境義和表達作用。
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語境義要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上下文內(nèi)容等,有時還需從修辭角度去考慮。答題方式一般為先答表層義,再答深層義。
句子在文中的表達作用要視句子的特征來回答。句有中心句、支撐句、結(jié)論句、過渡句、點題句等,解答時要瞻前顧后,看前后內(nèi)容有無先總后分、承上啟下、同語反復等關系。
文中常見的重要句子及其作用主要有:揭示中心、提挈全文,具有較強概括力,多居于段首的文眼句和主旨句;歸納和提示上下文,在結(jié)構上起啟承轉(zhuǎn)合作用的過渡句;概括總結(jié)段意、收束全文思想感情的常居于段尾或文尾的總結(jié)句;深化內(nèi)容、升華主題的點睛句;巧用修辭、表意蘊藉的含蓄句子等。
3.分析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一般考查分析評價文章表達技巧,分析表達方式的特點及其在文章中的具體作用,品評文章有關部分(如開頭、結(jié)尾、過渡段等)或某種特殊表達技巧(如借景抒情、前后照應等)等。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是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表現(xiàn)手法有很多術語,在記敘性文章中有倒敘、插敘、補敘,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詳略得當,虛實相生,鋪墊,照應,襯托,渲染,象征,對比,設置懸念,先抑后揚(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
分析表達技巧可以從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注意用好相關術語。基本模式為運用了什么技巧,有怎樣的作用、效果、情感等。
4.鑒賞語言
鑒賞語言一般考查分析文章整體(或局部)語言風格及其作用。語言風格根據(jù)文體特征而有其各自特點。記敘類作品語言一般形象、生動、傳神;詩歌語言形象、生動、凝練、跳躍、含蓄;說明文語言準確、平實;議論文語言嚴密、邏輯性強等。
鑒賞語言先要明確鑒賞的角度(語言特征),再結(jié)合文章進行鑒賞分析。一般格式為語言有什么特征,運用這種風格的語言寫出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等。
二、現(xiàn)代文文體閱讀
1.記敘文閱讀要領
了解記敘類文章(含小說散文)的一般特征。掌握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等描寫方法及其作用,掌握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等敘事順序;掌握記敘文中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抒情方式及其作用,掌握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掌握散文中象征、聯(lián)想、想象、襯托、渲染等常用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能結(jié)合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環(huán)境來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2.議論文閱讀要領
能找出或者歸納中心論點,能辨識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能分析論點和論據(jù)的關系,結(jié)合論點補充論據(jù)或者結(jié)合論據(jù)歸納論點。能具體分析例證法、引證法、對比法、喻證法、層進法、因果法、反證法、歸謬法等常見論證方法及其作用。能分析議論文引論、本論、結(jié)論等結(jié)構特征和敘議式、總分式、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等論證思路。能結(jié)合觀點談感受、啟示。
3.說明文閱讀要領
能分析說明文在內(nèi)容上重視科學性、在結(jié)構上重視條理性、在語言的表達上重視準確性的基本特征。區(qū)分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把握時間(包括程序)、空間、邏輯等常見說明順序。能具體分析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引用、列圖表等常見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能把握說明文總分式和并列式(含層進式)等一般結(jié)構。能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主要考查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常見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文言斷句,翻譯句子,歸納內(nèi)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評價文章的思想和語言等。
1.文言實詞
文言實詞一般考查常見實詞的基本義和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等特殊現(xiàn)象的詞義。
常見實詞的基本義需要平時多積累,很多時候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文言語境、成語等判斷其含義。
一詞多義是文言文中最為常見的現(xiàn)象,需要大量積累,另外可以通過漢字字形、語法結(jié)構、句式特點、上下文意、聯(lián)想等方法來推斷。
古今異義是指詞義在演變過程中大多數(shù)已發(fā)生變化,主要有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感情色彩變化、詞義輕重變化等情況。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達的意義不是該字本身的意義,而是所通“本字”的意義,因而識別本子、明了其所通的原字,才能做出恰當?shù)慕忉尅M僖话阌幸敉蛞艚淖痔嬗帽咀郑ㄈ纭氨丁蓖ā氨场保⒙暸宰执嫘温曌郑ㄈ纭柏煛蓖ā皞保⑿温曌执媛暸宰郑ㄈ纭爸浮蓖ā爸肌保⒏膿Q同聲旁字的義符(形旁)來替代(如“被”同“披”)等現(xiàn)象。
詞類活用是指文言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詞類活用的種類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直接作狀語;動詞活用為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為動用法;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和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形容詞、代詞、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等。
2.文言虛詞
與文言實詞相比,文言虛詞有下述幾個特點:一是用法比實詞靈活,往往一個字有好幾種用法和解釋,甚至分屬好幾類詞。二是使用頻率比實詞高,許多常用的虛詞,在一篇文章中會多次出現(xiàn)。三是語法功能比實詞強,實詞往往要靠虛詞的組合、連接、輔助而成為完整的句子,體現(xiàn)不同的意思,抒發(fā)不同的感情,表達不同的語氣。四是在漢語的發(fā)展歷史中,變化比實詞大。常見文言虛詞有18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其中出現(xiàn)頻率高更應重點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
3.文言句式
文言語句的結(jié)構方式與現(xiàn)代漢語基本相同,也有其特殊之處。文言語句特殊的結(jié)構方式我們稱之為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結(jié)構后置句等。每種特殊句式又有其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4.文言翻譯
文言文翻譯的標準是“信”“達”“雅”,即譯文要忠于原文,通順暢達,優(yōu)美自然。翻譯的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文言文翻譯常用方法有:對譯法(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譯成以該詞為詞素的合成詞),替換法(用現(xiàn)代漢語里的詞替換原文里的詞),保留法(人名、地名、年號、國名、官職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詞義相同的詞按原文保留不譯),刪略法(有些虛詞,現(xiàn)代漢語沒有對象的詞來翻譯,或者現(xiàn)代漢語在這個地方不用虛詞,便可刪略),補充法(補出原文省略而現(xiàn)代漢語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詞句),調(diào)整法(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規(guī)律作調(diào)整),等等。
文言翻譯要注意互文現(xiàn)象。互文,即“互文見義”,古文修辭方法之一,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這類句子句法關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我們理解它時,要瞻前顧后,不能偏執(zhí)任何一端。例如《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中“悲”“喜”互文,意為“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文意理解
文言文閱讀除了考查以上內(nèi)容,還經(jīng)常涉及信息篩選、要點歸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等,這些與現(xiàn)代漢語類似,不作詳解。
四、古詩詞閱讀
古詩詞閱讀主要考查理解詩詞中關鍵詞句,理解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所寫的意象、場景、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等,理解詩詞的意境,品味詩詞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等。
古詩詞包括古體詩、近體詩、詞、曲等。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律詩有四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詞(曲)一般有詞(曲)牌名和題目之分。古詩詞一般語言精練含蓄,意象鮮明,意境深遠。
賞析古詩詞,一般有再現(xiàn)情景、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體會情感、品味語言、欣賞技巧等考查形式。
1.再現(xiàn)情景
再現(xiàn)情景題一般要求概括或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或意境,可以采用將詩句轉(zhuǎn)換成散文片段的形式描繪。
2.把握意象
意象即詩中的形象,包括人、景和物,是詩人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的結(jié)合體。把握意象特點要抓住關鍵詞語,理解意象含義要聯(lián)系詩人生活經(jīng)歷及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其基本答題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畫了什么形象(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分析意境
意境包括景、境、情三個方面。分析意境的基本步驟為: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分析所表達的情感或主觀意圖。
4.體驗情感
體驗情感可以抓住詩歌中直接或間接表露情感的詞語,也可以抓住詩歌中主人公的情感傾向和所寫之事來判斷情感,還可以抓住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義的意象來體會感情。
5.品味語言
品味語言有幾種形式:某個詞語、某句詩、整首詩等。語言賞析基本答題模式為:句子特點(選取用詞、寫法、修辭、表達方式中的一個方面);所起的作用(根據(jù)各類句子所起的作用來談);內(nèi)容表達(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和上下文說出產(chǎn)生的效果)。
6.欣賞技巧
詩歌技巧有很多,可以從修辭方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注意用好相關術語。其基本模式是運用了什么技巧,有怎樣的作用、效果,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等。
案例
模擬練習
1.請認真閱讀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課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略)。
(1)單元導語。
對大自然的贊頌,是詩歌永恒的主題。詩人從自然中獲得靈感,受到啟示,用美妙的詩歌,彈奏出自然的樂音,抒寫心中的情志。欣賞這些詩歌,可以喚起我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的共鳴,使我們更好地體味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
學習這些詩歌,要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和聯(lián)系,感受詩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練、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
(2)課文導語。
在風雪彌漫的北國,一位偉人,登高望遠,詩興勃發(fā)。在那恢宏的氣勢里,在那壯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
(3)課后“研討與練習”。
①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②仔細體會“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
③毛澤東《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略)的內(nèi)容也與雪有關。請認真朗讀這首詞,說說它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如有條件,課外抄錄或背誦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與同學交流心得。
問題:請將《沁園春·雪》與《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進行比較分析。
【參考答案】
《沁園春·雪》與《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都描寫了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借景抒情,贊美祖國河山的壯麗,抒發(fā)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后者敘事抒情,描寫一個行軍的場景,表現(xiàn)工農(nóng)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后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并有詩人的想象;后者寫的是南國雪景,真實展現(xiàn)眼前實景。
【答題解析】
這是典型的對比閱讀題。對比閱讀要找到對比點。有的題目可能有從哪幾個方面來對比的要求,但這道題沒有要求,所以對比點比較靈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是答題要有一定的條理性。這兩首詞可以從很多角度來比較,例如:內(nèi)容、情感、寫法等。從教材要求來看,“反復朗讀這首詞,說說它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所以,對比點不能缺情感和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
2.閱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云南的歌會》第四段(略),閱讀后回答問題。
問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引伴”,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nèi)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參考答案】
“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是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是為主題服務的。
這些內(nèi)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也是一種鋪墊,又是一種烘托映襯。“趕馬女孩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題,但是作者并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nèi)容。第一,這是一種寫實:云南確實有著如此美麗的風光,也有如此動人的趕馬女孩,作者此時所做的只是據(jù)實而錄——他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第二,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zhì)上早已漸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鳥或悠揚或質(zhì)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答題解析】
首先要明白這道題是考查什么,再來分析作答。這道題考的是寫作技巧問題,即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從題目可以看出,文段的主題應該是“趕馬女孩的歌唱”,那么“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應該是為主題服務的。從文段描寫的詳略來看,“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得詳細,“趕馬女孩的歌唱”寫得簡單。這樣我們就要思考:目的是要寫“趕馬女孩的歌唱”而為什么不惜筆墨來寫“一路的景色”呢?這就是寫作上的一個表現(xiàn)手法——烘托映襯。烘托與映襯,概念類似,都是為了突出強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從旁陪襯,使主要事物更加鮮明地突出顯現(xiàn)出來的修辭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回答“鋪墊”也可以。鋪墊是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進行陪襯襯托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答題時先回答他們之間的關系,再圍繞這個特征來簡要分析即可。
3.“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溫庭筠的《望江南》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xiàn)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從內(nèi)容看,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不適合作為對比閱讀的一項是()。
A.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B.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C.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羅帳罷爐熏,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D.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參考答案】B。
【答題解析】
適不適合對比閱讀,要看兩首詞聯(lián)系的緊密度。要么相似度非常高,適合比較其相同處;要么相似度低,適合比較其不同處。但前提是,總有適合的對比點。選項中的四項均是溫庭筠的作品,首先作者為同一人,可以比較閱讀。但是如果從內(nèi)容看,還是有不適合對比閱讀的。A項題目為《夢江南》,寫思婦的離愁別恨,深夜不寐,望月懷人。C項是《南歌子》,寫女子對男子的相思,也是閨閣之情。D項《更漏子》,寫一個孤獨的少婦,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里對雨難寐。三項都是塑造同一類人物:思婦閨情。只有B項《商山早行》詩,寫的是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所以比較而言B項不適合對比閱讀。
4.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時,有學生提問,覺得“與坐談”這句話很奇怪,似乎少了點什么。老師趁機講解了文言文中省略句式的知識:“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有的會省略主語,有的會省略賓語。”這么一講解,學生立刻就將“與坐談”補充為“與(之)坐談”,教師要求學生課下收集整理其他文言文省略句,下列選項中屬于省略句的一項是()。
A.陳勝者,陽城人也。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臣誠恐見欺于王。
D.皆以美于徐公。
【參考答案】D。
【答題解析】
本題利用課堂教學情境考查文言文閱讀的相關知識: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等,本題中A項和B項屬于判斷句,其中A項勇“……者,……也”表判斷,B項用“則”表判斷。C項是被動句,用“見……于……”表被動。只有D項是省略句,補充完整就是“皆以(之,鄒忌)美于徐公”。
實訓鏈接
案例分析題
1.閱讀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秋天的懷念》(略),回答問題。
問題: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試結(jié)合上下文作具體分析。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
(4)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幔磕闫f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5)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參考答案及解析】設題意圖是結(jié)合課文的具體語境,體會描寫母親的精彩語句,感受母親對“我”的深沉母愛。
(1)面對“我”的“暴怒無常”,母親逆來順受,表現(xiàn)出極大的理解、忍耐和寬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詞語,形象地表現(xiàn)出母親的慈愛。
(2)面對厭世自棄的“我”,母親盡其所能地勸撫、安慰“我”。“撲”“抓”等詞語,表現(xiàn)了母親反應的強烈;“忍住哭聲”說出的話語,字字沉重,句句貼心,讀之令人愴然。
(3)“憔悴的臉”表明母親積勞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表現(xiàn)出母親的耐心、慈祥。即使是“暴怒無常”的“我”,也不由得為之感動了。
(4)僅僅因為“我”勉強同意出游,母親就“喜出望外”,展開話題,提起“我”兒時的趣聞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暫時忘記了眼前的煩惱,直到她突然意識到犯了“禁忌”,才從“夢”中驚醒。
(5)母親“忽然不說了”,她意識到她說多了,因為現(xiàn)在的“我”,完全喪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親怕又勾起“我”的煩惱。“她比我還敏感”,說明她的內(nèi)心比“我”還沉重。
2.閱讀《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文略),回答問題。
問題:本文主要論述什么問題?作者為什么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起?關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要素,為什么到篇末才給出全部答案?
【參考答案及解析】此題意在考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并了解課文結(jié)構上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思路。第一問:主要論述怎樣才能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第二問:因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個問題很具體,生動形象,又富于針對性,極易引起讀者興趣。第三問:關于創(chuàng)造性必需的三個要素,經(jīng)過課文逐層論述,最后才給出答案,這合乎“分→總”這種思維規(guī)律,便于讀者理解和把握。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8567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