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部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自查表

要識記、過關的內容
單元首頁
【人文要素】
★中國傳統文化
本單元共編排四篇課文,包括《古詩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分別介紹三個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紙的發明》介紹了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趙州橋》介紹了中國古代橋梁建筑;《一幅名揚海外的畫》介紹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篇篇契合“中國傳統文化”人文要素。
【語文要素】
★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
從本單元編排的文章、綜合性學習,到語文園地,均涉及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一篇文章寫清楚。
這樣的一段話或一篇文章,往往是“總分”“總分總”“分總”結構;內容上,先用一兩個詞概括本段的主要內容,再從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具體的描寫。
【習作要求】
★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
習作話題“中華傳統節日”是人文要素“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本篇習作要求寫一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或節日中印象深刻的事。
9.《古詩三首》
總體感知:
本課由三首關于傳統節日的古詩組成,三首詩皆描述了人們過節時的情景。

(1)會背《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讀準音
屠(tú)蘇(sū)曈(tóng)曈日
讀明白
元日:指農歷正月初一。
一歲除:一年過去了。除,流逝,過去。
屠蘇:這里指一種酒,根據古代風俗,常在元日飲用。
曈曈:形容太陽出來后天色漸亮的樣子。
新桃換舊符:用新桃符換下舊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時懸掛在大門上的辟邪門飾,春聯的前身。
重點詩句: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寫出元日民間風俗,蘊含著除舊布新的意思。)
知詩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地位: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主持王安石變法)、文學家、改革家。因其散文成就,被成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詩歌成就:《登飛來峰》《春夜》《泊船瓜洲》《梅花》《元日》。評價:曾鞏:鞏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稱其文。
解詩意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悟詩情
意在借新年新氣象,隱喻自己的雄心壯志,表達了詩人內心激動澎拜感情與對成功變法的期望。
說“元旦”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元旦”。除了“元旦”,正月初一還有14種叫法:元日、歲日、歲旦、朔旦、歲朝、正歲、端月、年節、旦日、正旦、正日、元正、新年、新歲。元為始,旦為晨,所以“元旦”為一歲之首,新年第一天。一直到民國開始使用公歷年,才有了今天的元旦,公歷1月1日。
(2)會背,會默《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讀準確
欲斷魂(hún) 酒(jiǔ)家 牧(mù)童
(注意“異”“茱萸”的字形;注意“倍”“維”的字音)
讀明白
清明:我國傳統節日,有掃墓、踏青等習俗。
欲斷魂:靈魂將要離開肉體,形容悲傷到極點。欲,將要。
借問:]敬辭,用于向別人打聽事情。
遙指:指向遠處。
重點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表達出強烈的憂傷)
知詩人
杜牧,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地位: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杜牧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代表作品:《清明》《山行》《江南春》《泊秦淮》
解詩意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悟詩情
本詩表現了路上行人強烈的哀傷,結尾話鋒一轉,排解愁悶,振作精神,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3)會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讀準確
兄(xiōng)弟 王維(wéi)
倍(bèi)思親 茱(zhū)萸(yú)
讀明白
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重陽節。
山東:此處指華山以東。
登高: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
茱萸:一種香氣濃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戴茱萸的習慣。
異鄉:外鄉,外地(對作客的人而言)。
異客:作客他鄉的人。
倍:加倍,更加。
重點詩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突顯了詩人在他鄉的孤獨感,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知詩人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地位:唐朝著名詩人、畫家。代表作品:《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竹里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鹿柴》。
解詩意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悟詩情
表達了詩人平日對家鄉親人念念不忘,在重陽節加倍地思念親人。
【課后習題】
1.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日情景?
參考答案:
《元日》寫的是春節,《清明》寫的是清明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的是重陽節。
《元日》描寫春節時,人們燃放鞭炮、暢飲屠蘇酒、換上新桃符的歡樂情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串串爆竹唱著歡歌,個個孩子臉上綻開了花,新年就在笑語歡聲中到來了。在淡黃的屠蘇酒中,大人們,孩子們,撕掉門上的舊桃符,把所有的期待,凝在新桃符上,鄭重地貼上門去。
《清明》描寫了清明時節,在街上行走的詩人,悲傷苦悶,向牧童詢問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的情景:春雨,淅淅瀝瀝,唱著淡淡的悲傷。我獨自行走在回鄉的路上,聽著這挽歌,失魂落魄。走著走著,肚子也咕嘟咕嘟叫了起來,眼前忽見一扎著沖天辮的娃娃,我便上前詢問:“孩子,請問,附近哪兒有酒家?”這娃娃也不怕人,更不做聲,只是小手一直遠方——隱隱約約,杏花成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寫了詩人獨自遠離家鄉,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情人的情景。
我是王維,獨自遠離家鄉,作客異鄉,一股孤獨感,常常縈繞在心頭。今天,是重陽佳節,看著異鄉的人們,親友相伴,登高望遠……我不禁想到了遠方,身在家鄉的兄弟們。他們應該也正身配茱萸吧?是否,會因為少了一個我,而感到遺憾呢?我多么思念他們,多么渴望回到故鄉。
點撥:如何描述情景畫面
第一步,通讀古詩,把握詩意;
第二步,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場景,按照一定順序,組織語言記敘,可以加上一些修辭,描寫方法,讓場景更立體,更畫面感。
第三步,在記敘完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生化情感。
(4)活動提示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節日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習俗。
讓我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了解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以及節日的習俗。
自由組成小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傳統節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記錄,然后各自展開活動。
中國傳統節日以及節日習俗表

好書推薦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炎黃子孫心中永遠不能忘懷的極其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記憶。本書根據歲時節令變化,選取十六個傳統節日,分別介紹源流演變、傳統習俗、故事傳說、歷史典故、詩詞文化等內容,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關傳統節日知識的國民讀本。

10.《紙的發明》
資料銜接: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都是中國人的發明,然后傳入世界各地,是中國對于世界文明的四大貢獻。
(1)易錯字
應驗:右邊“人”下面的一橫不能丟
記錄:“錄”字下半部分不是水。
歐洲:“歐”字右邊部分是欠,“洲”字除了偏旁,共三點,其中第一點是左點。
(2)易錯音
記錄(lù) 保(bǎo)險
驗(yàn)證 社(shè)會
(3)多音字
累:lèi勞累 lěi積累 léi 果實累累
鮮:xiān鮮花 xiǎn鮮有
(4)重點詞語解釋
創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這里指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文字。
鑄刻:在金屬上刻、鑄文字。這里指在青銅器上刻文字。
攜帶:隨身帶著。
篾(miè)席:竹篾編的席子。
傳承:傳授和繼承。這指造紙方法被流傳與繼承。
促進:促使前進,推動使其發展。這里指造紙術推動人類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5)近反義詞
近義詞:
貢獻(奉獻) 普及(推廣) 制作(制造)
鄰近(臨近) 改進(改良) 記錄(記載)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反義詞:
偉大(渺小) 貢獻(索取) 促進(阻礙)
鄰近(遙遠) 學富五車(胸無大志)
(6)結構圖示

(7)主題思想
本文先記敘了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用文字記錄事情的不便,再介紹了紙的發明、造紙術改進的過程,說明中國的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發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表達了對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的贊美之情。
(8)寫法借鑒:圍繞一句話展開記敘
課文圍繞“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這一句話展開記敘,簡要介紹了紙的發明過程。
文章以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造紙術的發展、改進過程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結尾總結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發展,影響了全世界,首尾呼應。


寫法點撥:如何圍繞一句話展開記敘?
1.明確文章中心,精選出能夠表達中心的關鍵詞(一般出現在段落或者篇章的開頭、結尾)。
2.精選能表達文章中心的材料,多方面,多角度挖掘,有條理地呈現。
3.在文章關鍵的地方,如高潮,或結尾,加上一兩句議論抒情,揭示主旨。
【課后習題】
1.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表格。
參考答案:

點撥:概括自然段大意
先理解課文內容;再總結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后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段意;最后結合段意,填寫圖表。
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說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參考答案:
龜甲、獸骨和青銅器鑄刻文字很費力,而且篇幅有限。竹片和木片雖然容易寫字,但過于笨重,閱讀、攜帶、保存都很不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輕便,但是價錢太高,不能普及。西漢的麻紙比較粗糙,不便于書寫,而蔡倫改進的造紙術,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造價便宜,而且輕便好用,所以就傳承下來了。
點撥:結合課文中相關語句,說原因。
第一步,看清題干要求,需要結合課文中相關的語句,因此答案不能太精練。
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題干中出現的或類似的句子,即“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然后結合全文,尋找相關的語句,分析后,精簡語言,按照一定順序表述。
2.我國古代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天文學家張衡發明了檢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數學家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查找相關資料,和同學交流。
參考答案:
地動儀: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含龍珠的龍頭,在每個龍頭的下方都有一個蟾蜍與之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地震發生的方向。
圓周率:圓周的長同它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常數,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制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除,留待下次排版時使用。
其他科技成就:
沈括發現了磁偏角;翻車是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
10.《趙州橋》

資料銜接: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于隋朝開皇大業年間(581-618),是由李春設計并參與建造的。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單孔圓弧形敞肩石拱橋,對世界橋梁建筑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趙州橋最大的科學貢獻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創造。
(1)易錯字
縣城:上面是個且,且字里有兩橫而不是三橫。
設計:設字左邊是言字旁。
舉世聞名:舉下部是兩橫。
創新:創左邊是倉。
智慧:慧字中間是彐,橫不出頭,不是倒過來的山。
(2)易錯音
省(shěng)份
(3)多音字
參 cān 參加 shēn人參 cēn參差
爪 zhǎo張牙舞爪 zhuǎ貓爪子
(4)重點詞語解釋
創舉:從來沒有過的舉動或者事業。
堅固:結合緊密,不容易破壞,牢固,結實。這里指趙州橋非常結實,牢固。
雕刻:在金屬、玉石、骨頭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這里指在趙州橋橋面上刻出精美的圖案。
纏繞:條狀物回旋束縛在別的物體上。
智慧: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才干:辦事的能力。
遺產:泛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或物質財富。
(5)近反義詞
近義詞:
雄偉(宏偉) 堅固(牢固) 才干(才能)
反義詞:
減輕(加重) 容易(困難) 聞名(無名)
(6)結構圖示

(7)主題思想
這是一篇說明文,交代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等,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著重說明其堅固的特點,并對其形式的美觀加以具體介紹,贊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8)寫法借鑒: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
畫線句是總起句,接著介紹了趙州橋的長、寬、建筑材料、外形特點等,都是圍繞“雄偉”展開的具體描寫。

寫法點撥: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
第一步:明確表達中心,也就是這段話的中心句。
第二步:選好事例,從多方面、多角度說明中心意思。
第三步:有條理地說明,想好先寫什么,再些什么,最后寫什么。
第四步: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修辭手法。
【課后習題】
朗讀課文。抄寫第3自然段,體會這段話是怎樣把趙州橋的“美觀”寫清楚的。

體會這句話時,首先找到中心句中的中心詞:美觀,然后思考作者圍繞美觀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寫,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假如你是導游,試著用下面的詞語,向游客介紹趙州橋。
世界聞名 雄偉 創舉 美觀
點撥
首先明題意,題目要求運用四個詞語介紹趙州橋,也就是撰寫一份介紹趙州橋的導游詞。
1.導游詞由開場白、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組成,具有口語化、知識性、文學性的特點;
2.理解所給詞語的意思,為運用打下基礎。
3.回顧內容,結合詞句撰寫介紹趙州橋的導游詞
參考范例:
趙州橋(導游詞)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河北趙縣,我是你們的導游小麗。(開場白)
世界聞名的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之上。趙州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第一座敞肩石拱橋,建于隋朝開皇大業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概括介紹)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這座橋十分雄偉,造型美觀,28道獨立石拱縱向并列砌筑組成單孔弧形橫跨在洨河上。橋大拱兩端之肩上又各設兩個小拱,這些敞開的小拱在減輕橋身重量的同時,又起到了減少水流沖擊力、加速泄洪的作用,這一設計可謂非常科學合理。這種敞肩拱設計還是世界橋梁建筑史上的創舉。(重點講解)
因為趙州橋屬于鬼斧神工之作,千百年來,民間均傳說此橋是魯班祖師修建的。其實,趙州橋是我國隋朝杰出的石匠李春設計并參與建造的。趙州橋成為橋梁建筑史上獨特的秀美風景,已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游客朋友們,我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聆聽!
你還知道哪些“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同學交流。
參考答案:
1.長城
2.北京頤和園
3.山西平遙古城
4.江蘇蘇州古代園林
5.陜西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甘肅敦煌莫高窟
7.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8.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12*《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資料鏈接: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并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1)易錯字
擇:左邊是提手旁。
攤: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個難。
販:販賣和錢有關,左邊是貝字旁。
吏:區別“史”字,比“史”多一橫。
貌:做一左邊的偏旁,右邊上面是白,下面是兒。
(2)易錯音:選擇(zé) 官吏( lì )
作(zuō)坊 毛驢( lǘ )
(3)多音字
都:dōu都行 dū 都市
作:zuò作業 zuō作坊
乘:chéng乘坐 shèng野乘
傳:chuán傳說 zhuàn 傳記
籠 :lóng 籠子 lǒng籠統
(4)重點詞語解釋
名揚中外: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形容名聲很大。這里指《清明上河圖》的名氣非常大。
官吏:舊時政府工作人員的總稱。
作(zuō)坊:手工業工場。
悠閑:閑適自得。這里指圖上人在街上溜達的閑適樣子。
溜達:散步,閑走。
驚擾:驚動擾亂。
傳神: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或物生動逼真。這里指張擇端畫的畫形象逼真。
(5)近反義詞
近義詞:
完整(完好)保存(保留)悠閑(清閑)
情景(情形)風貌(面貌)名揚中外(舉世聞名)
反義詞:
熱鬧(冷清)完整(殘缺)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悠閑(繁忙)普通(特殊)名揚中外(默默無聞)
(6)結構圖示

(7)主題思想
課文介紹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通過對畫上人物、場景等細節的介紹,詮釋了《清明上河圖》能夠名揚海外的原因,表達了作者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綜合性學習】

探究指導
1.小組分工搜集資料然后交流歸納,為展示做準備。
搜集資料的內容:節日名稱、過節時間、習俗……
搜集資料的途徑:詢問長輩,圖書館查找,網絡搜集……
2.通過習作的方式展示個人學習成果。
這里可以借鑒郭學萍老師(長辮子老師)主編的《小學創意寫作》三下第3單元:悲喜交加的節日

(1)了解節日的特點
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的特點,這里要借助之前通過不同渠道搜集的資料,把握住節日的特點,再進行構思。
(2)感受節日的氛圍
在了解節日習俗的基礎上,還要細致觀察不同節日中的人、事、物,品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圍。
例如:
春節,喜慶、吉祥;元宵節,熱鬧,團圓;清明節,緬懷,激勵。
有了氛圍,有了濃濃的情,就可以情景交融去描述美好畫面。
(3)參與節日,寫出過程
我們要從留心觀察的“旁觀者”變成熱心參與的“當局者”。寫之前,回憶精彩片段,然后進行有序、具體、細致的描寫。
(4)感受獨特,寫出真情
結合自身獨特的經歷,表達真切的感受。
3.集體合作成果展示。
例文賞析
我家的中秋節
南京市赤壁路小學 四年級 彭思彤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按照慣例,我們驅車去爺爺奶奶家過節。 受臺風的影響,今天下起了大雨。高速上,雨大,能見度低,來來往往的車子依舊很多,他們都是趕著回家團圓的人們。看來再大的雨,都擋不住人們一顆歸家之心啊! 路邊,沉甸甸的麥穗把麥苗都壓的彎下了腰。媽媽告訴過我,中秋節起源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節可能就能秋報的遺俗了。而眼前不正是發黃的麥穗和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嘛,我不禁感嘆著秋天來了。
到了奶奶家,奶奶早已做好了一大桌子的菜。菜可豐盛了,有魚,有蝦,還有中秋必吃的鴨蛋和螃蟹。我看著滿桌子的菜,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吃完飯,我們便圍坐在客廳,等待著中秋晚會。爺爺剝了個大石榴給我,笑瞇瞇地說:“彤彤,石榴圓圓的,象征著團圓,里面的子,象征著多子多福。中秋吃石榴也是咱們這的習俗!”“嗯!”我輕輕掰下一顆紅珍珠般的石榴放入口中,心里甜絲絲的。這時,奶奶又端來了月餅,什么五仁的、蛋黃的、肉松的等,這些都是中秋必不可少的點心。
大雨將天空洗凈,滿天的繁星和月亮與雨水一起藏了起來。這個中秋沒有皎潔的明月,實在是很遺憾……晚上,我細細回想著今天的點點滴滴。千年之前,蘇軾曾許下心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個中秋節雖然沒有月亮的陪伴,但是電視里放著的晚會,嘴里吃著的團圓月餅,讓我們的心連在了一起。
點評:這篇作文記敘了小作者中秋節的經歷。在回鄉途中,小作者通過對路旁人,景,物的觀察,聯想到中秋團圓,以及中秋節的另一個傳說。一家人團員之后,其樂融融,共享美食,結尾情景交融,感受沒有圓月的中秋,團圓是別樣的美好。
新年搶紅包
南京市赤壁路小學 四年級 王子清
“新年到,真熱鬧,穿新衣,戴新帽,唱歌跳舞多歡暢,全家團聚樂陶陶!”我們唱著兒歌,走親訪友,迎來了新的一年。
過新年,習俗可真不少!有:拜年、吃餃子、吃年夜飯等,當然也少不了我最愛的:收壓歲錢!
今年除夕夜,三爺爺請我們吃飯,我欣喜若狂,因為三爺爺燒得飯是最好吃的。在飯桌上,媽媽告訴了我壓歲錢的來歷:“壓歲錢”中的“歲”與“祟”同音,有“壓住邪祟,保佑平安”的寓意。我這才知道,一個個紅包中飽含著長輩對我們的祝福。
吃完飯后,三爺爺宣布:今年發微信紅包作為壓歲錢,人人有份!話音剛落,房間里歡呼聲不絕于耳。
“微信紅包,拼的是手氣,靠的是人品!”看來媽媽已經志在必得了。我們目不轉睛地緊盯著手機屏幕,生怕錯過了大紅包。手機發出“叮”的一聲,三爺爺發出了第一個紅包,事不宜遲,我趕緊點了進去,哇!好多錢!我這個小財迷心里樂開了花,環顧四周,爸爸喜笑顏開,不用說,一定是手氣王,而堂弟則垂頭喪氣,無奈地對我說:“一分也是愛呀!”
不一會兒,第二波紅包雨向我們襲來,我立刻進入“一級戰備模式”,鎖定屏幕,眼睛也不眨。伴隨著“咔咔咔”的搖錢聲,又有不少錢進入了我的零錢包。也許是媽媽人品大爆發了,算總賬時,她的錢對我來說“堆成了一座山”。媽媽眉開眼笑地向大家炫耀:我是手氣王!
現在,新年搶紅包已然成為了一個全民熱衷的新年游戲,大家不僅收獲了金錢,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快樂,一家人其樂融融,讓節日活動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真是樂哉又妙哉!
點評:壓歲錢本是春節小朋友最喜歡的禮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微信紅包成為新型的壓歲錢。本文選材新穎,貼近生活實際。“一分也是愛”“我是手氣王”這樣的有趣的語言,讓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形象躍然紙上,節日喜悅與團圓,便融進了字里行間。
《語文園地七》

點撥:
這段話運用了豐富的動詞(已框處)和表示承接的關系詞“再”,介紹了蔡倫造紙的方法和過程,具有很強操作性。
在介紹其他手工制作過程時,也需要先確定幾個具有代表性又準確的動詞,再加上恰當的關聯詞,如“先,再,然后,最后”,做到文從字順。
參考答案:
剪——折——剪——展開
首先,老師把剪紙需要的材料:剪刀、彩色紙拿出來,做了剪紙的示范。老師先把粉紅色的紙剪成正方形,把紙對著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順著紙頂端邊上剪鋸齒形,或半圓形;然后,在折疊的邊上剪波浪形,或花草,或鳥獸;最后,展開來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點撥:
如圖可以發現,這兩段話都是“總分”結構,先寫出一段話的中心句,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做到“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
答案示例:
秋天的水果真豐富。蘋果又大又圓,鮮紅透亮,咬上一口,又甜又脆。梨子就像一個個小葫蘆,又像是閃著金光的燈泡,味道甜中帶酸。熟透了的柿子握在手里軟軟的,輕輕撕掉一點皮,放在嘴邊一吸,就會吸到那比蜜還甜的柿子汁。黃澄澄的橘子最誘人,剝開皮兒,露出月牙一樣的果肉,這些果肉像兄弟姐妹一樣,緊緊地挨在起,味道香甜可口。
日積月累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雅人四好:琴棋書畫
花中君子:梅蘭竹菊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補充: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筆,湖筆。
墨,徽墨。
紙,宣紙。
硯,端硯。
雅人四好:琴棋書畫(文人四友)
彈琴(多指古琴)
弈棋(大多指圍棋)
書法、繪畫是文化人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
花中君子:梅蘭竹菊
梅:探波做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世上賢達。
竹:篩風弄月,瀟酒一生,清雅澹泊,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世外隱士。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醫用語)
望,指觀氣色;
聞,指聽聲息,嗅氣味;
問,指詢問癥狀;
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拓展
生活必備:柴米油鹽
民生四需:衣食住行
戲曲四功:唱念做打
相聲四功:說學逗唱

統編教材四下第三單元
知識點梳理自查表

要識記、過關的內容
單元首頁
【人文主題】詩歌
★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本單元共編排四篇詩歌,包括《短詩三首》《綠》《白樺》《天晴了的時候》。
【語文要素】
1.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綜合性學習】
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9.《短詩三首》
【重點生字】
字音:藤(téng)是后鼻音 膝(xī)不是(qī)
同音字:màn漫(漫滅)慢(快慢) luó蘿(藤蘿)籮(籮筐)
字形:“繁”字上下結構,
書寫指導:
“藤”下面的“氺”,筆順是:豎鉤、點、提、撇、點,不要寫成了“水”。
“躲”左邊的“身”里面是兩橫,“身”為偏旁時第七筆長撇改成短撇。
【理解詞語】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藤蘿:紫藤的通稱。
思潮:接二連三的思想活動。
【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女作家、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其詩歌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以歌頌母愛、童年和自然為主。主要作品: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小說集《超人》等。

【了解詩歌】
1.什么是短詩?
詩有短有長,其中篇幅不超過14行的詩可以稱為短詩。
2.明確詩序
《繁星》共收錄164首短詩。課本中的三首短詩的詩題后面還有一串數字,那就是詩序。
3.什么是現代詩?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新詩”,一般指五四運動以后在繼承發揚民歌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曾借鑒西方詩歌的格律形式與日本俳句小詩的形式而逐漸發展形成的詩歌。現代詩具有形式自由、韻律靈活、自然清新的特點。它的語言趨于口語化、散文化。其詩歌形式自由,意蘊豐富,一般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本課所選的三首短詩均為抒情詩。
【學法指導】
1.初讀詩歌,整體感知。根據詩歌中的景物,大致感知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再讀詩歌,理解悟情。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韻味,初步了解現代詩的特點;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認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三讀詩歌,融入生活。最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母愛的偉大,并嘗試背誦詩歌。
【體會情感】
第一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溫馨母愛的深切回憶。
第二首詩書法了詩人對大海的感受,是對大海的贊歌。
第三首詩表現了詩人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贊美了母愛的溫暖偉大。
【課后習題】
課后題1:“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喚起了你怎樣的感受?
參考答案:這幾句詩讓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在藤蘿的綠葉下,一個孩子坐在母親的膝上,依偎在母親懷里,聽母親講述著古老的故事。我從中感受到孩子與母親間的無限深情,孩子眷戀著母親,母親深愛著孩子。
課后題2:朗讀第2首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和同學交流。
參考答案:第2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波瀾壯闊的大海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課后題3:第3首詩中的兩個“風雨”有什么不一樣?
參考答案:第一個“風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風雨,第二個“風雨”比喻詩人心中的煩惱、憂愁和痛苦。
10.《綠》
【重點生字】
字音:“瓶”(píng)讀后鼻音。
“叉”讀翹舌音“chā”,不要讀成了“cā”。
多音字:倒 dǎo(摔倒) dào(倒水)
叉chā(交叉) chà(劈叉)
【重點詞語】
出奇:特別;不平常。
重疊:(相同的東西)一層層堆疊。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揮:發令調度。
整齊:有秩序;有條理;不凌亂。
節拍:音樂中每隔一定時間重復出現的有一定強弱分別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節奏的單位。
飄動:(隨著風等)擺動:飄。
【反義詞】
集中——分散 交叉——平行 整齊——凌亂
【同義詞】
重疊——疊加 整齊——整潔 飄動——飄落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中國詩人。其詩作突出表現了對光明的熱烈向往和謳歌,風格樸素雄渾。主要作品:詩集《大堰河》《向太陽》《北方》等。
【學法指導】
1.初讀詩歌,說一說這首詩是怎樣描寫綠色。
2.再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說說“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3.三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情感。
【朗讀指導】
朗讀本詩,語速宜稍慢,語氣要舒緩深情。朗讀第3小結時,語氣要逐漸加重,突出排比句的氣勢;朗讀第4節時,三個“一起”語氣越來越強烈,體現出綠色越來越集中,越來越濃。朗讀第5小結時,前兩句語速加快,語氣上揚,最后一句語速放慢,讀出意猶未盡的感覺。
【體會情感】
詩人用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春天到處都是綠色,以及綠的狀態,表達了詩人對綠色、對大自然的歌頌與贊美,以及對綠色的希望、綠色的時代的謳歌。
【課后習題】
課后題1:這首詩表現的“綠”,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詩人的感覺。說說“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參考答案:一方面,大自然的綠色也許是樹,也許是草,也許是水波,這些綠色在風的吹拂下,自然會飄動起來;另一方面,這所有的綠色都源于詩人心中,詩人心中充滿了綠色的希望和對時代乃至生命的贊美,所以,一切的綠色都會隨著詩人愉快的心情,按著節拍飄動。
課后題2:艾青筆下的“綠”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宗璞筆下的“綠”,又帶給你怎樣的感受?結合“閱讀鏈接”說一說。
參考答案:宗璞陛下的“綠”是雨中鮮濃欲滴的“綠”,是飽滿的,是流動的,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11.《白樺》

【重點生字】
字音:樺(huà) 繡(xiù) 瀟(xiāo) 穗(suì)
綻(zhàn)朦(méng)朧(lóng)
暉(huī) 徜(cháng) 徉(yáng)
多音字:佛 fú(仿佛) fó(佛像)
朝zhāo(朝陽) cháo(朝向)
【重點詞語】
毛茸茸:形容動植物細毛叢生的樣子。
瀟灑:(深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
花穗:聚生在一起的花
流蘇:裝在車馬、樓臺、帳幕、錦旗等上面的穗狀飾物。朦朧:不清楚,模糊。
寂靜:沒有聲音;很靜。
徜徉: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
姍姍來遲:形容來得很晚。
朝霞:日出時出現的云霞。
白雪皚皚:形容雪的潔白。皚,潔白。
【反義詞】
瀟灑——拘謹 朦朧——清晰
寂靜——吵鬧 姍姍來遲——如期而至
【同義詞】
瀟灑——灑脫 朦朧——模糊 晶亮——透亮
【作者簡介】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蘇聯詩人。生于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外祖父養育。主要作品:1916年初出版第一本詩集《掃墓日》,抒發個人對革命感受的《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組詩《波斯抒情》,長詩《安娜·斯涅金娜》,抒情詩集《蘇維埃俄羅斯》等。
【學法指導】
1.初讀詩歌,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2.再讀詩歌,品味詩歌的語言,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3.三讀詩歌,歸納本詩的語言特點,積累和摘抄與植物有關的詩歌
【朗讀指導】
本詩語言清新,想象優美,朗讀時語調自然明快,讀出對白樺的贊美與喜愛。
【體會情感】
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向,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白樺被雪花,綻花穗,在冬日里亭亭玉立,晶瑩閃亮,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表達了詩人對白樺的贊美,對白花象征的高潔、剛直的人格的贊美之情。
【課后習題】
課后題1:讀一讀,選擇幾個詞語描述這棵白樺,說說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參考答案:白樺披著一身雪花,那未全脫去葉子的枝頭落滿了松軟的積雪,仿佛鑲上了一道雪繡的花邊。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綻放的花穗,又如潔白的流蘇一般美麗。靜靜挺立的白樺,在燦燦的金暉的映襯下,閃耀著晶亮的雪花。姍姍來遲的朝霞使白樺顯得分外妖嬈,白雪皚皚的樹枝又染上一層銀色的光華。
印象:這棵白樺在冬天堅定地挺立在雪中,它挺拔、高潔。
選做題:詩歌中常常寫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與植物有關的詩歌?摘抄你最喜歡的一首,和同學交流。
示例:
樹
艾青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它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它們的根生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12*《在天晴了的時候》
【重點生字】
字音:炫(xuàn) 垢(gòu) 怯(qiè)
曝(pù) 赤(chì) 涉(shè) 暈(yùn)
多音字:暈yùn(紅暈) yūn 暈頭轉向)
曝pù(曝曬) bào(曝光)
【重點詞語】
炫耀:夸耀。
塵垢(gòu):灰塵和污垢。
膽怯:膽小;缺少勇氣。
陰霾(mái):霾的通稱。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能見度小于10千米。
【反義詞】
涼爽——炎熱 溫柔——粗暴 膽怯——勇敢
【同義詞】
溫柔——溫和 炫耀——夸耀
塵垢——污垢 膽怯——懦弱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現代詩人。1928年《雨巷》一詩的發表引起轟動,因此他又被稱為“雨巷詩人”。主要作品:《雨巷》《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草》《望舒詩稿》等。
【學法指導】
1.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描寫順序。
2.再讀詩歌,品讀詩句的意思,說說詩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體會景物的美好。
3.三讀詩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試著用詩的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體會情感】
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雨后天晴時的小徑上美麗的景物,表現了景物鮮活的生命力,既表達了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
■綜合性學習
輕叩詩歌大門
一、詩歌的一般特點
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3.想象豐富·豐富的聯想和幻想;
4.富有韻律。郎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長辮子老師講兒童詩(鏈接)
二、嘗試詩歌創作
1.自己嘗試創作詩歌。
2.請同學、老師提出修改建議,完善詩歌。
3.朗誦會上進行朗讀,全班交流。
長辮子老師的《漢字詩》
三、合作編小詩集
1.分組合作編小詩集。
①選擇編排內容。
②確立編排分類依據,如詩人·內容·形式等。
③給詩集取名字,裝訂成冊。
2.請各組把課前編排好的詩集,向大家展示。
3.各組組長分別介紹。
①詩集的名字·封面·目錄。
②編排內容:收集的詩·寫的詩·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
③編排形式:給詩歌分類·配插圖。
4.小組點評并交流。
四、舉辦詩歌朗誦會
1.內詩歌
①回顧《短詩三首》《綠》《白樺》《在天晴了的時候》。
②小組交流,并讀出詩歌韻味。
③小組展示并評比。
2課外詩歌
①課后收集詩歌,在組內朗讀。(先背或讀出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歌,再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②小組討論:選擇哪幾首詩歌,采用何種形式朗讀能使本組的朗讀更精彩。
③推選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訴大家喜歡它的原因。(可以從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語文園地三
【交流平臺】

梳理、總結本單元所學詩歌的特點、詩歌所表達詩人獨特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詩歌飽含的詩人真摯的情感。
【識字加油站】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陶淵明(?—427),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辭賦家,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祖籍湖北襄陽。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詩文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其代表作有《岳陽樓記》。
龔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代表作有《己亥雜詩》。
u 你讀過他們的詩句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詞句段運用】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你還知道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嗎?和同學交流。

第1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白樺的高潔。
第2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不僅寫出了霧的顏色,還突出了它的輕、薄。
第3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綠得嬌嫩、黃得蓬勃、藍得醉人”不僅寫出顏色的程度深,還讓人感覺那草灘、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機啊!
這樣描寫顏色,不但使句子生動優美,而且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
示例
1.山野里,那一片紅艷艷的山花,像燃起得熊熊火焰。
2.那一株株白中透著粉嫩,身軀挺拔的桃花,在乍暖還寒的時節里亭亭玉立。
3.桃花中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紅得似火,有的紫得如紗,有的白得剩雪,可愛極了!

提示:這兩節詩的加點部分各是三組偏正短語,且在語意上有遞進關系,由對自然事物的描繪遞進到人的思想活動。
示例
這些事——
是永存不忘的記憶:
矯健的身影,
親切的話語,
溫暖的雙手。
夏天的夜晚,
是怎樣的美啊!
閃閃的星星,
涼涼的清風,
舒暢的心情。
【日積月累】
1.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朱光潛
賞析:這句話是說詩句要有鮮明的停頓及抑揚的節拍感,亦如音樂必需的節拍和旋律感。說明了詩的節奏的重要性。
2.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
賞析:這是詩的一種本質美,詩的美在歷史車輪前進的滾動中顯現出來,在新事物與舊事物的搏斗中顯現出來。
3.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英國}華茲華斯
賞析:“自然流露”指的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愿與寧靜”指的是詩歌創作應在內心平靜、排除私心雜念的狀態下進行。情感的再度體驗是詩人創作的動力,沒有情感,就沒有詩歌創作。
上一篇:神字楷書硬筆怎么寫(神筆章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