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魚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寫: 1. 本文的中心論點、主旨、觀點是:舍生取義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語文九年級下冊需要背的文言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九年級下冊需要背的文言文
《魚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寫:
1. 本文的中心論點、主旨、觀點是:舍生取義。
2. 表明本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4. 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5.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惡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8. 承上啟下,從人們熟知的生活現(xiàn)象談起的句子是: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9. 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11. “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12. 在作者看來,面對高官厚祿而不辨禮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禮義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送東陽馬生序》理解性默寫:
1、揭示作者小時候?qū)W習就很勤奮或統(tǒng)領全文,為全文奠定下基調(diào)的語句:余幼時即嗜學。
2、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3、用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條件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學習刻苦的句子: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初步揭示學習勤奮態(tài)度的句子:手自筆錄。
5、寫作者幼時抄書原因的句子: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6、表明作者堅守信用,決不耽誤還書日期的句子: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7、寫作者求師心切的句子: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8、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的原因的句子: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9、表明叩問之師的確是德隆望尊的嚴師的句子: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10、表現(xiàn)平時求教時懇切和虔誠的句子:余立侍左右,俯身傾耳以請。
11、表明老師發(fā)怒,自己謙和的態(tài)度和請教的情節(jié):或遇其比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合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12、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而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戰(zhàn)勝物質(zhì)貧困)的句子: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若人也。
13、寫跋涉之苦的句子: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行深山巨谷中。
14、寫冷凍之苦的句子: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15、寫衣食簡陋的句子:無鮮肥滋味之享,余則缊袍蔽衣外其間。
《曹劌論戰(zhàn)》理解性默寫
1、曹劌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條件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齊人三鼓曹劌才同意擊鼓進軍的理由: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后才同意追擊的理由: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4、曹劌進見時,他的同鄉(xiāng)反對的理由是: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5、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6、能體現(xiàn)曹劌軍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理解性默寫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描寫鄒忌外貌的句子: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鄒忌經(jīng)過思索,找出妻、妾、客認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齊王受鄒忌啟發(fā),用懸賞的方法廣泛征求臣民意見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4、《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諷諫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出師表》理解性默寫: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4、《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qū)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6、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
誠宜開張圣聽;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親賢臣,遠小人。
(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 親賢遠佞。)
8、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或:親賢遠佞)。
9、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0、《出師表》中說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11、表現(xiàn)作者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2、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tài)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3、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4、通過對比寫出先后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15、高度概括先帝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艱難險阻,也表達了作者愿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深情的句子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6、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政治愿望):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關于語文學習,你還有哪些問題呢?歡迎留言評論。關注@非非老師講語文,我們和大家一起學習語文。#語文干貨##初中語文#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