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歐洲之旅美食攻略莫臥兒帝國的飲食傳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25-11-12閱讀(1)
紅黃粉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這一次,就讓我們回到香料們的故鄉(xiāng):印度~
莫臥兒王朝是最后一個君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波斯王朝,如同帝國創(chuàng)始人巴布爾一般,莫臥兒的宮廷飲食融合了波斯、印度、中亞的傳統(tǒng),深刻影響了南亞(尤其是巴基斯坦、北印度和孟加拉)的飲食文化。
8-19世紀的印度歷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阿富汗-突厥穆斯林入侵印度的歷史。這些外來者以及后繼的歐洲來客們給這片大陸帶來了新的宗教,新的文化,莫臥兒王朝連同莫臥兒飲食的誕生,就是這一切的高峰。
在阿富汗-突厥人到來之前,印度的飲食是簡單,甚至富有苦行色彩的(從虔誠的婆羅門食譜中,就可以發(fā)現這種傳統(tǒng))。傳統(tǒng)印度宗教推崇素食,豆類和牛奶是信徒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一些教派甚至禁止食用洋蔥和大蒜,但穆斯林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街邊的印度麻花攤,熟練的攤主可以做出樣式精美(比如菊花型)的麻花

印度麻花升級版
突厥人建立的伽色尼王朝,是第一個大舉入侵印度的伊斯蘭王朝,從伽色尼王朝開始,來自波斯的飲食傳統(tǒng)逐漸傳入印度,帶來了坦都爐(Tandoor,一種可以用來烤制馕、肉的圓筒狀烤爐,另有同名的印度燉肉罐)、咖喱角(Samosa,一種塞滿土豆、洋蔥、豌豆或小扁豆的油炸面食)、Jalebi(印度式麻花)以及種類繁多的甜點,如今B站上常見的印度美食,不少其實都根源于波斯。

傳統(tǒng)的印度酸奶Dahi,非常濃稠,可以配合各種調料食用,不過味道嘛~我也不知道
伽色尼王朝瓦解之后,后繼的古爾王朝與德里諸蘇丹繼續(xù)著印度的伊斯蘭化過程,來自中亞的奶制品和烤肉開始大規(guī)模入侵印度,烤肉、酸奶、奶豆腐、碎肉(Keema)這些菜肴也開始出現在印度宮廷之中。

印度菜以香辣聞名,但印度人食用辣椒的歷史卻并沒那么久。辣椒大大降低了人們享受辣味的成本,而在辣椒傳入之前,印度的辛辣調料主要是胡椒(中國則是花椒)
到了16世紀,隨著航海技術的發(fā)展,人類進入了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在德里蘇丹們統(tǒng)治的末期,海上的葡萄牙人先于其它西方強國,來到了印度。在運走印度香料的同時,也將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木瓜、菠蘿、腰果和辣椒傳到了印度,紅黃粉的時代,正式開始。
緊隨葡萄牙人的步伐,在巴布爾的帶領下,另一批中亞突厥-蒙古入侵者來到印度。它們帶來了中亞的飲食傳統(tǒng),建立了印度史上最為強大的王朝之一:莫臥兒王朝。在莫臥兒諸帝的統(tǒng)治之下,中亞、波斯、印度的烹飪傳統(tǒng)相互交融,形成了深具影響力的莫臥兒菜系。

印度的宮廷菜肴會使用金箔作為裝飾,圖中貼著金箔的Samundari Khazana curry,標價約3000英鎊,據說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喱料理
莫臥兒菜制作耗時,口味濃郁,注重保持甜味、咸味、辣味的平衡。除了使用傳統(tǒng)的印度香料外,還會加入奶油、酸奶、堅果,以及石榴、杏子、李子等酸甜口味的輔料,以增強菜肴的風味,加入金箔、銀箔,讓菜肴變得更加美觀。
如同大多數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國家,莫臥兒王朝早期的統(tǒng)治中心經常變動。皇帝們的一生多半在軍營中度過,軍營就如同移動的城市,多少承擔著首都的職能。隨著統(tǒng)治中心和軍營的移動,南亞各地的美食也逐漸融入莫臥兒宮廷的美食傳統(tǒng)之中。

莫臥兒王朝為烏茲別克人舉行的皇家宴會,可能比較接近巴布爾時期的風味
早期的莫臥兒皇家飲食是中亞式的,身為游牧人的后裔,巴布爾愛喝酒,也愛簡單的肉類菜肴,他喜歡將肉與新鮮蔬菜、水果搭配食用,巴布爾并不是很能適應印度的水果與食物,雖然他稱贊了印度的魚,但卻更懷念中亞的葡萄、甜瓜和面餅。盡管巴布爾英勇善戰(zhàn),但他不善管理國家,留給繼承人“幸運者”胡馬雍的,是一個龐大卻危機四伏的國度。

胡馬雍陵融合了波斯與印度的建筑風格,成為莫臥兒建筑的標志之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許他比胡馬雍本人還要出名~
胡馬雍適應了印度的飲食,卻無法有效的管理國家。1540年,舍爾沙擊敗胡馬雍,莫臥兒王朝對印度的統(tǒng)治暫告中斷,隨后胡馬雍流亡波斯,寄居薩法維王朝籬下,這一走,就是十年。在波斯宮廷中,胡馬雍成了波斯美食的擁躉,而他的波斯妻子之后卻沉迷于印度美食。
在莫臥兒和波斯的傳統(tǒng)中,食物是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傳遞友誼、表明地位和權力。從這份波斯沙赫迎接胡馬雍的菜單中,就能夠體會到這種禮節(jié)的奢侈。
“每天供應著500種不同的美食,皇帝和他的仆人、隨從們隨時能享用到美味的飲料、Halwa(一種中東甜食)以及點綴著堅果、香草、罌粟種子的牛奶面包。當他們到來時,還能喝到玫瑰果子露及冰鎮(zhèn)檸檬果汁,此外還有馬什哈德的蘋果醬、西瓜、李子等。在皇帝的視線下,飲料的傳遞路線噴灑了玫瑰香水與龍涎香,以確保味覺與嗅覺的完美。”

某種坦都爐烤羊肉
在波斯沙赫的協(xié)助下,胡馬雍最終重返印度,恢復了莫臥兒王朝的統(tǒng)治,同時也帶來了一大批波斯藝術家、工匠、以及廚師。在皇帝夫婦的推廣推動下,來自印度與波斯的飲食傳統(tǒng)逐漸取代了簡單的中亞風味,宮廷菜肴中出現了更多的抓飯、香草烤雞、肉丸(Kofta)、坦都爐烤羊肉以及堅果、藏紅花,讓莫臥兒的宮廷飲食變得復雜而豐盛起來。
胡馬雍尤其注重菜肴的“藝術感”,在莊重的Jashn-e-Mehtabi宴會中,每一道菜必須呈現出白色調,琳瑯滿目而色調統(tǒng)一的菜肴匯聚一堂,形成一幅特殊的畫卷。

Chapati是一種常見的印度薄餅,通常搭配各種醬料、配菜一同食用
胡馬雍在返回印度后不久就死于意外,年少的阿克巴繼位,他開疆拓土,完善了國家管理體制,倡導宗教平等,對莫臥兒帝國有著再造之功(也許可以比作印度的康熙)。
阿克巴雅好藝術,追求養(yǎng)生,在他統(tǒng)治期間,御廚房首次成為獨立部門,廚師的地位大為提高,中亞、波斯、印度(尤其是拉賈斯坦地區(qū),阿克巴的皇后Jodha Bai就來自拉賈斯坦)進一步融合,深刻改變了莫臥兒宮廷的美食格局。

印度傳統(tǒng)的雪糕kulfi據說就起源于阿克巴的御廚房
根據史書記載,阿克巴推崇素食,很少吃肉,雖然一餐有40種以上的菜肴,但皇帝還是偏愛biryani(一種印度式抓飯)、halwa(一種甜食,又名halva,流行于從希臘至印度的廣大區(qū)域)以及查帕蒂餅(Chapati)。為了確保飲食的健康、均衡、和諧,阿克巴遍尋專家,專注完善烹飪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他認為炊具對食物的營養(yǎng)有著重要的影響,用銅或鍍錫的鍋子煮飯有助于放松身體,緩解消化不良,而用金制鍋子煮飯則有助于防止黃疸……
一些傳記指出,晚年的阿克巴不但戒了酒,還成為了一位徹底的素食者,他一天只吃一頓飯,只喝恒河水,相信它能治愈一切疾病……

賈漢吉爾喜愛的Gusthaba是一道傳統(tǒng)的克什米爾美食,由羊肉丸和洋蔥、酥油、酸奶文火燉制而成
阿克巴的繼任者賈漢吉爾偏愛寧靜的自然,他經常離開城市,訪問風景優(yōu)美的克什米爾及帝國北部的旁遮普,在他統(tǒng)治期間,來自這兩地的美食逐漸進入了莫臥兒的宮廷菜譜。

賈漢吉爾之妻:努爾.賈汗使用過的餐盤,由金線、紅寶石、綠寶石和彩綠色玻璃鑲嵌而成;努爾.賈汗可能是莫臥兒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子~

努爾.賈汗的黃金調羹
據說賈漢吉爾只喝恒河水(難道去克什米爾時也要準備好充足的恒河水么?),尤其喜愛吃黑鷓鴣、大鵪鶉和Rohu魚(一種南亞的淡水鯉魚)。和祖先們相同的是,賈漢吉爾也喜歡吃芒果和克什米爾的櫻桃,在齋戒日中,皇帝將會享用古吉拉特地區(qū)的傳統(tǒng)主食 Lazizan(一種用小米、大米、豆類制成的主食,是印度常見的兒童食品),傳聞賈漢吉爾還儲存了一批大煙,以供特殊用途。

沙賈汗為南亞增加了兩座世界文化遺產,比如拉合爾的沙利瑪花園,這是波斯風格園林的代表之一
莫臥兒王朝最奢侈的吃客也許是建筑大師沙賈汗(除了著名的泰姬陵之外,沙賈汗在統(tǒng)治期間還完成了德里紅堡、沙利瑪花園的修建、擴建了德里城,并建造了大量宮殿、清真寺),在他統(tǒng)治期間,莫臥兒帝國的文化臻于極盛。

諾魯孜節(jié)(波斯和中亞的新年)的娛樂
沙賈汗熱衷于香料的滋味,在遷都德里(當時又叫沙賈汗城)后,沙賈汗發(fā)現德里的飲水讓他的臣民感到不適,為此皇帝下令要在烹飪中加入更多的鹽、辣椒、孜然和香菜用來消毒。沙賈汗在宴會上揮霍無度,據說,即使在場的只有3位客人,皇帝也會為他們準備50道,甚至更多的菜肴,當然,最常見的菜肴,還是各種肉,在沙賈汗統(tǒng)治期間,抓飯進一步傳播到了印度南部的海得拉巴,莫臥兒風格的飲食,逐漸傳播到了全印度。
沙賈汗的繼承人奧朗則布將莫臥兒的統(tǒng)治推至極盛(莫臥兒王朝1690年的財政收入據說相當于同時期路易十四法國的10倍,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當時莫臥兒的經濟總量超過了滿清),也把帝國帶入崩潰的邊緣。奧朗則布是勤勉而殘忍的統(tǒng)治者,也是虔誠的穆斯林,他廢除了阿克巴以來的宗教寬容政策,恢復了針對異教徒的人頭稅,廣建清真寺,推行伊斯蘭教法。

印度人吸食鴉片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圖中的皇帝,抽的可能是水煙,也可能是大煙
作為虔誠的教徒,奧朗則布生活節(jié)儉,比起美食、細密畫與宮殿,他似乎更熱衷證明真主的榮光,飲食文化在他統(tǒng)治期間并未得到多大的發(fā)展。
隨著奧朗則布的去世,莫臥兒帝國很快陷入各種內憂外患之中,盡管帝國早已隨風而逝,但他的飲食傳統(tǒng)卻深深的烙印在印度的土地上,并對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以及孟加拉的地方菜系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借助德里蘇丹和莫臥兒時期的菜譜以及其他文字著作,我們能夠還原當時的飲食,比如:

著名的印度咖喱角,原來也是種舶來品可以找到制作視頻
咖喱角(Samosa)(德里蘇丹時期)
原料:
1/4杯面粉
8湯匙固體黃油
1/2茶匙鹽
1茶匙糖
1/4杯的冷水
1茶匙軟黃油
1撮阿魏(一種植物樹脂)
1茶匙孜然
1/4茶匙胡蘆巴紫
1茶匙芫荽子
1個大洋蔥,切碎
1磅羊肩肉,切碎后加入1/2茶匙姜黃
1茶匙姜
1/4茶匙黑胡椒粉
1/4茶匙鹽
1湯匙液體黃油
羊肉或鹿肉切碎,加姜黃、孜然、胡蘆巴、香菜、小豆蔻、丁香、阿魏拌勻;
加熱固體黃油,待發(fā)出香味后加上調好味的肉糜,煮熟;
在肉糜中先加入酸橙汁、胡椒粉,隨后放入干姜,洋蔥丁,最后加入一個rattī的樟腦或麝香;
準備好Samosa皮,把餡料放入皮中包好,然后用黃油煎熟,吃的時候加上醋或酸橙汁。

藏紅花飯,雖然原料有差別,不過應該不會差太多
藏紅花肉飯
原料:
1湯匙黃油
1撮藏紅花
1湯匙豆蔻
1杯水
1杯椰奶
1杯印度長粒米
半茶匙鹽
3滴玫瑰水
1湯匙椰絲
肉洗凈,在鍋中放入黃油和肉;
黃油融化發(fā)出香味后,加入藏紅花、玫瑰水、樟腦調味,隨后加入藏紅花、米飯和適量的水;
小豆蔻、丁香、芫荽、茴香、桂皮、孜然和葫蘆巴弄碎,放入棉布包中,然后丟入肉飯中;
將杏仁、松子、開心果和葡萄干放入羅望子糖漿中調味,然后放入肉飯中,最后加入玫瑰水、樟腦、麝香和龍涎香,將飯悶熟。

Khichdi
Khichdi(奧朗則布時期)
大蒜炸香,加入洋蔥、肉桂及其他香料再炸一遍,隨后加入孜然,取出待用;
用黃油炸綠豆,然后倒出黃油;
加入大米、綠豆、炸過的洋蔥、肉桂等餡料、水、生姜,然后加入黃油密封,慢火煮熟。

Achar
Achar(南亞菜醬)
Achar一詞通常認為來自于波斯語,意指用鹽、蜂蜜、果醋或糖漿腌漬的咸肉、蔬菜或水果。以常見的Desi菜醬為例,他通常由芒果和酸橙制成,有時還會加入花椰菜、胡蘿卜、蘿卜、番茄、洋蔥、南瓜、棕櫚心、蓮花莖、玫瑰花瓣、生姜、余甘子、大蒜、青椒或紅辣椒、紫菜、破布木、kerda(一種草本植物)、紫山藥、假虎刺、苦瓜、菠蘿、蘑菇、茄子、黃瓜、蘿卜和南酸棗,除此以外,還少不了印度的各種香料。

生活于印度貧民窟中的莫臥兒皇室后裔
*莫臥兒王朝也許是下場最為悲慘的近代王朝了。在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雖然短暫的被起義民眾擁立為印度皇帝,但在起義失敗后被迫流放至仰光。
隨著莫臥兒王朝的覆滅,帖木兒家族的榮耀徹底塵封于歷史之中,如今,莫臥兒皇室的后人們只能生活于印度的貧民窟中。
美食穿越之旅:奧斯曼帝國的宮廷飲食
美食穿越之旅:拜占庭帝國的飲食傳統(tǒng)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