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要送給大家的是滿滿的“干貨”,這些“干貨”都來自民間千百年文化的沉淀積累,意思淺顯易懂,蘊含的道理卻值得經久琢磨。不是覺得自己孩子寫作文太單調,總是干....
今天,要送給大家的是滿滿的“干貨”,這些“干貨”都來自民間千百年文化的沉淀積累,意思淺顯易懂,蘊含的道理卻值得經久琢磨。
不是覺得自己孩子寫作文太單調,總是干巴巴的,只會單純地描述事件,卻不知道怎樣添加形容的話語嗎?家長們,趕緊為孩子收藏這篇文章吧!
簡單的俗語、諺語、歇后語,既能用來教育孩子,也能給孩子用在自己的寫作中,一舉兩得。
諺語·勤學篇
平時總跟孩子強調學習要勤奮勤奮勤奮!到底為什么要勤奮?下次孩子再問,就告訴他這幾句俗語!非常淺顯的道理,一看就明白!
-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
 - 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告訴孩子,知識不只是學會了就好,還需要重復記憶。只有這樣,真正要用到的時候,才不會慌張!

實踐篇
- 人行千里路,勝讀十年書。 
 -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
 - 口說無憑,事實為證。 
 - 口說不如身到,耳聞不如目睹。
 -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 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 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 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 
 - 打鐵的要自己把鉗,種地的要自己下田。 
 
你替孩子包辦了一切,讓孩子只一味地學習,他肯定會長成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所以實踐很重要,偶爾帶著孩子做做家務,既能鍛煉孩子的體能,又利于促進他們的成長!

經驗篇
- 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 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 頭回上當,二回心亮。
 - 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 
 - 老馬識路數,老人通世故。 
 - 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 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 
 - 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 樹老根多,人老識多。 
 -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再要用到有經驗類的俗語,就不要只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了!

俗語
- (變色龍)立場不穩,見風使舵的人。 
 - (笑面虎)笑臉相迎,兩面三刀的人。 
 - (地頭蛇)強橫無賴,稱霸一方的人。
 - (鐵公雞)一毛不拔,吝嗇錢財的人。 
 - (哈巴狗)趨炎附勢,百依百順的人。 
 - (替罪羊)代人受過,替人挨揍的人。 
 - (井底蛙)孤陋寡聞、知識不廣的人。 
 - (孺子牛)鞠躬盡瘁、為民造福的人。 
 - (千里馬)得才兼備,大有作為的人。 
 - (紙老虎)比喻外強中干的人。
 

歇后語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 蠶豆開花--------黑心
 - 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 打破砂鍋--------紋(問)到底
 -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 虎落平陽--------被犬欺
 -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 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 大海撈針--------沒處尋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打開天窗--------說
 - 船到橋頭--------自會直
 -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 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 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芝麻開花--------節節高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瞎子點燈--------白費蠟
 - 兔子尾巴--------長不了
 - 偷雞不成--------蝕把米
 -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 老虎屁股--------摸不得
 - 老虎拉車--------誰敢
 -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墻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小編覺得,歇后語是漢語文化里面最有意思的,它們短小、風趣、形象,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作用,像謎底,讀起來貼切自然。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