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電子計算機使用的電子器件是
發布時間:2025-11-02閱讀(2)
晶體管。國外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生存期大約是1957-1964年。其軟件開始使用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語言,如fortran、algol等。中國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于1967年制成,運算速度為每秒五萬次。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從科學計算擴展到數據處理、自動控制、企業管理等領域。 發展歷史:1956年,國家成立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科研人員開始對計算機技術快速地消化吸收。國營738廠用時8個月,完成了第一部計算機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這部計算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宣告中國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的誕生。雖然起初該機的運算速度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為中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志。103機研制成功后一年多,104機問世,運算速度提升到每秒1萬次。1964年,第一部由中國完全自主設計的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119機研制成功,運算速度提升到每秒5萬次。隨后中國計算機的研發不斷加速和升級,并創造著更多的第一。1973年,中國第一部百萬次集成電路大型計算機150機研制成功。緊接著1983年,中國第一部每秒運算億次級計算機銀河一號問世,它將中國帶入了研制巨型機國家的行列。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81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