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元旦節(jié)的古詩有哪些
發(fā)布時間:2025-11-02閱讀(0)
1、不管髼鬆雪滿顛,筆床茶灶度年年。窮愁博得長清健,多折梅花供老天。2、日出潮回生紫煙,水光春色弄春妍。底須椒柏來為頌,且與鷗鳧敘隔年。風動微波靴面皺,苔粘枯石佛頭圓。老來須與溪童樂,爭倚蘆花學放船。3、洪鈞一轉(zhuǎn)歲開端,草木群生亦喜歡。安得明年此時節(jié),江東重睹舊衣冠。4、莫道新年賀客遲,晴天暖日卻相期。春風只被多情苦,紅嫩青新總要詩。5、聞道黃河徹底清,千年氣數(shù)此分明。堯民商耇渾蹉過,輸與錢生見太平。6、東風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從此陽春應(yīng)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元旦: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shù)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shù)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歷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國,“元旦”一詞古已有之,在文學作品中最早見于《晉書》。我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tǒng)一的,歷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辛亥革命后,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新歷年”或“公歷年”。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80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