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08閱讀(37)
新華網銀川1月6日電(記者艾福梅)在廣袤無垠的陜甘寧盆地上,分布著一座又一座油井,很多守護油井的采油工人一個月只能見到家人一次,有的人則和家人搬遷到油井居住,有的人在山區隨著一座又一座油井穿行了大半生……孤獨與堅守,是他們工作的寫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老玉門第一口油井?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老玉門第一口油井
新華網銀川1月6日電(記者艾福梅)在廣袤無垠的陜甘寧盆地上,分布著一座又一座油井,很多守護油井的采油工人一個月只能見到家人一次,有的人則和家人搬遷到油井居住,有的人在山區隨著一座又一座油井穿行了大半生……孤獨與堅守,是他們工作的寫照。
毛烏素沙漠邊緣、寧夏鹽池縣境內的一片旱塬上,坐落著長慶油田采油三廠黃11增壓站,附近人煙稀少。57歲的陳榮興1978年從部隊轉業后就成了一線采油工人,36年來他一直在這片黃土地上巡查油井、維護設備、定時報產,每天要在山路上來回走上十幾公里,每20天才能回家一次。
陳榮興的小女兒陳麗娜在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讀大四。今年,她來到父親堅守的油井站實習,期望接過父親守護油田的責任。她每天都要和父親一起檢查油井設備,定時匯報出油情況。
為了鍛煉女兒,陳榮興特意讓她多值夜班,一到晚上,陳麗娜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實在困得不行就拿著手電筒去附近的油井檢查,剛開始一個人晚上出去還有點怕,現在就習慣了。”陳麗娜笑著說,“我爸教會我干工作就是要有一顆負責任的心!”
在這個與“寂寞”為伴的行業里,像陳榮興和陳麗娜一樣“子承父業”的有不少。另一位采油人甘世國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油田人,兄弟姐妹也在油田工作,現在女兒也從白領變成了石油女工。“油田養育了一家人,不貢獻在油田上,貢獻在哪里去?”
甘世國長期留守家里的妻子,在完成撫養女兒長大成人的責任后,也放棄都市生活,來到山溝溝里與丈夫團聚。
“以前從來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來到這個放眼望去只有幾戶人家的地方確實不習慣,但能夠與親人相伴,就是幸福生活。”甘世國的妻子馬王靜說。
57歲的王自來管理的油井是采油三廠五里灣第一采油作業區柳84-39井組,在這里他“一人一井”待了7年。沒有特殊情況,他不能離開這個崗位,只能等隊上派人來頂個班,才能去附近鄉鎮逛個集,辦點事。
在小外孫出生前,王自來的老伴一直陪著他堅守油田。可現在,整個井組只剩他一人,寂寞時只能通過網絡與孫子視頻聊天,或者跟院子里的小狗嘮嗑。
“在油田上干了30多年,已經習慣了人少的日子。以前老伴陪著,衣服有人洗,飯有人做,干活累了還有人安慰,日子過得挺好。現在老伴有了新的任務,我也快要退休了。最大希望就是身體好好的,站好最后一班崗,為社會多做點貢獻,退休時無怨無悔。”王自來說。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