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4)





一、選文特點
《白楊禮贊》是托物言志散文的典范名篇,寫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過一個時期,之后到延安講學,當時抗日戰爭正處于相持階段。他親眼目睹了北方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抗戰的情形,從解放區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寫下了這篇熱情洋溢的散文。文章借贊美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征的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謳歌了西北軍民團結抗戰的偉大精神,抒發了對抗日軍民的崇敬之情。
全文的寫作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的自然環境,情感由單調轉向對白楊樹傲然聳立的驚嘆,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其高大挺直和壓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其象征意義,最后,將白楊樹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以高深贊美白楊樹收束全文。文章篇幅不長,主旨鮮明,線索清晰,又不失起伏,波瀾跌宕。課文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明晰層進的抒情線索。本文題為白楊禮贊,開頭中間、結尾又不斷點題,直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貫之的感情線索,統領全文。而且這條感情線索由遠及近,由淺入深,層層遞近。
開篇一個抒情段,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創設對白楊樹崇敬、贊美的情感氛圍。文中第二個抒情段是遠距離猛抬眼看見黃土高原上的白楊樹所迸發出來的一種抑制不住的贊賞激情,是驚奇的叫了一聲似的下意識的喝彩,砰然撞擊出讀者的感情火花。第三個抒情段則是近距離觀賞干枝筆直的白楊樹,產生了親切感之后發出的理性贊美。這種源于對白楊樹更深層次的認識而產生的更高層次的情感,更具魅力,更能引發共鳴。讀者自會追隨作者飽含真摯深情的文筆,去領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文章書束之時的高深贊美白楊樹,更是將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推向了極致。情也濃濃,意也濃濃,令人回味無窮。
2.運用形神兼備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本文是托物言志的經典名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借某一具體事物來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達作者的思考,因此,這類散文首先要細致描繪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時,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賦予這一類事物某種象征意義,借此表達自己的情感或志向。本文作者以審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觀,聯系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斗爭,再展示白楊樹的生存環境,描寫白楊樹外在形貌及內在氣質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賦予白楊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象征意義。文章既是在高聲贊美白楊樹,更是在謳歌奮起與日寇進行殊死戰斗的廣大西北農民戰士,謳歌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頑強意志和堅強精神。
3.多種寫作技巧使文章波瀾起伏。文字看山不喜平,一覽無余的文章可能會像本文所說的高原景色一樣,給讀者單調的感覺,所以好的文章常常會設置一些懸念伏筆,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法,以增加文章的波瀾。
本文有兩處使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使文章富于變化,也給讀者制造出閱讀的驚喜。第二段鋪敘高原景色的同時,也寫到作者不是平鋪直敘,而是不斷變化的感受。先是想到雄壯、偉大之類的字眼,接著略微感到有些單調。最后看到傲然聳立的白羊時,驚奇地叫了一聲。文章的變化始終牽引著讀者,將讀者的心牢牢地控制在作者的筆端,即使文章有波瀾,又為白楊樹正式出場蓄足了氣勢。第七段前三句先說“白楊樹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緊跟著說“他偉岸、正直,樸質的”夸她是“偉丈夫”,先抑后揚,突出了白楊樹的精神風貌。
文章第二段運用烘托的手法,通過描寫遼闊平坦、色彩鮮艷的高原圖景,為白楊樹的出場勾畫了一個廣闊的背景,烘托出一種不平凡的環境氛圍。文章最后一段運用對比,白楊樹的品格是普通當中蘊含著不平凡,楠木是貴族化,白楊樹所代表的是北方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而楠木所代表的是見識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兩相對比,突出贊美白楊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質。
二、單元定位
白楊禮贊是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情感哲思”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情感哲思”是單元的人文主題,強調在語文和生活的經論中豐富情感,感悟人生,體會積極的人生意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素養線索,圍繞散文文體要求,閱讀不同類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與個性。具體到本篇,就是歌頌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謳歌整個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品質,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在理解白楊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象征意義的同時,分析理解本文形神兼備的象征手法。
三、學習目標
白楊禮贊這篇散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愛憎分明,感情熾烈,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據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以下幾個方面。1.朗讀課文,按照抒情線索,理清文章脈絡。文章第一段、第四段、第六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發贊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線索,并與標題形成呼應。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把握文字當中蘊含的激情與豪情。在此基礎上,運用語言標志,也就是反復出現的詞句所形成的抒情線索,理清文章的總體脈絡。
2.學習象征手法,認識托物言志。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篇,從環境、外形等方面禮贊白楊樹,其實更主要的是贊美白楊樹的精神。這種精神象征著面對日寇侵略而堅守自己家鄉的抗日軍民,象征著抗日軍民堅貞不屈的精神和意志。要引導學生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感受托物言志寫法的表達效果。
3.體會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課文具體寫白楊樹之前,先大段寫高原景色,點出白楊樹的生存環境,贊美白楊樹,同時又引出貴族化的楠木,二者做對比。贊美白楊樹挺拔,卻先說環境有些單調;欣賞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樸質、嚴肅,卻先說它不美,先抑后揚,使文章富于變化。這些技巧都需要引導學生認真領會學習。
四、學習過程
結合本文的文本特點,學習目標,本課的學習過程可以從四個方面展開。
1.解題導入,鋪禮贊之情。通過解說文題中禮贊的意思,明晰本文的情感是崇敬和贊美,由此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直接表達贊美之情的文具,并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贊美之情。在抓住關鍵詞設移引導學生發現作者贊美白楊樹時由淺入深,感情遞進的層次。這個環節有四步。
一是解題定情感基調。通過解讀文章題目,抓住禮贊這個詞,明確作者對白楊樹崇敬和贊美的情感。二是掠句證情感深厚。找出文章中直接表現了這種崇敬贊美之情的段落,也就是第一段、第四段、第六段、第八段和第九段。三是誦讀展情感濃郁。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這五個段落,展現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四問疑理情感層次。出示關鍵詞,引導學生思考:從第四段的“那”到第六段的“這”,從第一段的“贊美”到第九段的“高聲贊美”,說明了什么?由此得出結論,對白楊樹的觀察是從遠到近,感情是由淺入深。同時更進一步說明,作者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贊美,還有崇敬。
2.由淺入深,徜理贊之線。根據作者對白楊樹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識順序和情感層次。以初見、凝視、聯想三個階段引出生長環境不平凡、外在形貌不平凡、內在精神不平凡,并按初見、凝望、聯想三個階段研讀文本,使文本內容和教學重點得以在由淺入深的順序中徐徐呈現,逐一落實。這個環節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通讀全文,梳理線索。引導學生明確文章圍繞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展開,其情感層次為:初見白楊,昂揚情緒,凝視白楊,傾心形貌,聯想白楊,禮贊精神。第二步,研讀文本,感知贊美。圍繞以上三個情感層次研讀文本具體內容。在研讀中,通過文具理解和文段誦讀,引導學生強化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這條一以貫之的感情線索,以及與初見、凝視、聯想三個情感層次對應的生長環境不平凡、外在形貌不平凡、內在、精神、不平凡三個層次的具體內容,將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由遠及近,由淺入深,層層遞近的推向極致。最后一步,回望文本小結脈絡。
3.托物言志,品禮贊之意。首先,緊承前面贊美白楊樹的情感線索提問: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用這個問題既涉疑過渡,又引導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觸及本課托物言志和象征的手法。然后出示文章的背景資料。通過引入背景資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第三精讀探珠。通過設置“文章中哪些文具讓你感受到從解放區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而深受鼓舞?這種對解放區人民的贊美,作者并不是直接表達的,是通過什么事物表達的?這是什么方法?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是怎樣揭示出來的?要賦予白楊樹這樣的象征意義,文章需要做怎樣的鋪墊?你對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有了怎樣的認識?”這一系列抽絲剝繭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導引,結合文本的句段內容,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在理解白楊樹象征意義的同時,把握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的核心要義。第四是演讀小結。先小結本環節提出的: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這個問題。作者之所以贊美白楊樹,是運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贊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勞動人民和他們所具備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然后設計師生表演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情感,在朗讀中體會方法,在朗讀中升華主旨。
4.品讀語言,學禮贊之法。結合文本句段品讀賞析,引導學生了解抑揚、烘托、對比等寫作技巧及其作用,體會這些技巧的表達效果。一是欲揚先抑。文章兩處使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一是第三段,用“驚奇”牽引著讀者,二是第七段的“偉丈夫”突出了白楊樹的精神風貌。這些欲揚先抑,使文章波瀾起伏,富于變化,給讀者制造出閱讀的驚喜。二是烘托敘事。描寫白楊樹生長的環境,渲染一種不平凡的環境氣氛,暗示在此生長的白楊樹也一定是不平凡的,為白楊樹的出場敘事,為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起正面烘托作用。三是對比突出。寫楠木主要是與白楊樹形成對比:兩種樹的品格不同,一種是普通當中蘊含著不平凡,一種是貴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個是在北方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一個是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兩相對比,突出贊美了白楊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五、總結評價
最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評價,梳理本課所得:一是全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線索,串起整篇文章。二是贊描繪白楊樹形貌氣質的基礎上,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象征手法,贊美北方農民和他們身上所具有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三是文章運用抑揚、烘托、對比等寫作技巧,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605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