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17)
他的一生分成了幾個階段,五十歲以前是銀行家,五十歲到八十五歲是語言文字學家,三十多年的精力都傾注在了語言文字領(lǐng)域,八十五歲以后是思想家。
他是中國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卻非常癡迷字母管理法,他研究漢語拼音,掃除文盲,提升國民素質(zhì)。關(guān)鍵時刻,他肩負起拼音改革的重任。他就是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從字母管理法到漢語拼音的研究,究竟是什么樣的靈感讓他制定出絕佳的方案?又是怎樣的使命讓他放棄海外前程,毅然回國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周有光的傳奇一生,新來的朋友記得點贊關(guān)注,方便查看更多精彩內(nèi)容。

周有光
周有光在獲獎感言中這樣說道,他的孫女在小學的時候說自己的爺爺虧了,搞經(jīng)濟半途而廢,搞語文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是一個零。周有光覺得孫女說的一點沒錯,他還表示從今以后要再次從零做起,好好學習,老當益壯,趕上時代。
周有光一生經(jīng)過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因此有人戲稱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將他看作是百年中國,從傳統(tǒng)過渡到現(xiàn)代的一個縮影。
他不僅是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也是中國的漢語拼音之父、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因此有人說,他的一輩子活了別人幾輩子,究竟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怎樣的傳奇呢?
1906年1月13,周有光出生在江蘇常州的青果巷。青果巷是常州一條出名的弄堂,因為這里走出了三個大才子,趙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周家原來是常州的名門望族,但因為曾祖父參加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家族也就衰敗下來。
十七歲那年,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約翰大學,那時候也是家里貧窮的時候。圣約翰大學是教會大學,學費非常貴,入讀的學生家里是非富即貴,但是此時的周有光家里沒錢支付學費,于是他便決定報考免費的南京東南高等師范學校。

少年周有光
正當他準備去南京上學的時候,周有光姐姐的同事,聽說他考上了圣約翰卻不去,便告訴周有光的姐姐,考圣約翰比考狀元還難,哪有考取了圣約翰而不去讀書的,于是她決定借錢給周有光做學費。就這樣,周有光借錢交上了學費。
好不容易進了圣約翰大學,正是在這里,讓周有光大開眼界。圣約翰大學當時在上海不僅名氣大,威望也高,學校所設施全是英文,除了國文和中國歷史,其他所有課程一律使用英文教學。
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社會活動,讓周有光深深感到,圣約翰大學并不止于培養(yǎng)人才,也在培養(yǎng)人格,這里的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明確的目標和充分的自信。第一天到大學里面去注冊,周有光就拿到了一張卡片,卡片上面除了要求寫中文名字,還要寫名字的拼音。
當時拼音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學校就拿上海話作為標準來注音。學校很多登記造冊方面的管理,就是通過拼音文字的排序,獲得了很大的方便。周有光在學校的主要學習的是經(jīng)濟專業(yè),課余時間他還學習了語言專業(yè),因此他也接觸到了字母管理法。

周有光:教育要給孩子留空間
當時并沒有多少人對字母管理法進行研究,可周有光卻非常癡迷,這也為他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1925年,正當周有光在學校努力學習的時候,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他的學業(yè)卻突然半途而止。
隨后,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一些有識之士積極想方設法解決學生們的學業(yè)問題。當時擔任淞滬道尹的張壽鏞四方奔走,籌集資金,終于在當年8月成立了一所嶄新的大學,就是光華大學。否極泰來,人生到了低谷,好的事情終會出現(xiàn)。
雖然學習之路非常坎坷,周有光在這個時候卻遇到了他的愛情。張允和是張家四姐妹中的老二,當時在父親張武齡創(chuàng)辦的蘇州樂益女子中學上學。張允和和周有光的妹妹是關(guān)系非常好的朋友。因為妹妹的關(guān)系,周有光得以和張允和相識相戀。
1933年4月30日,經(jīng)過八年愛情長跑的兩人正式步入了婚姻殿堂,開始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婚姻生活。結(jié)婚之后,周有光就和妻子去了日本學習語言和文學。1934年4月30日,周有光結(jié)束了兩年的留學生活,回到上海。然而回到上海不久,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此時留在上海還是遷到重慶,變成了周有光的一個重要的決定。

聽周有光解讀作繭自縛
當時的周有光在上海一邊做銀行職員,一邊教書,本來還有收入,如果離開上海就離開了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如果去重慶就意味著失業(yè),但是當時的上海完全籠罩在日本軍事勢力之下,周有光和妻子張允和一番商議之后,還是堅決的決定離開上海到重慶會合。
1936年,周有光從光華大學離職,帶著家人去往重慶。在重慶的時候,蔣介石部為了確保后方的經(jīng)濟供應,成立了一個農(nóng)本局,周有光就在農(nóng)本局找了一份工作,擔任重慶辦事處的副主任,管轄整個四川片區(qū)。然而就在這時,巨大的不幸卻降臨到了周有光的家里。
1941年的七月,女兒臨近六周歲生日的時候,患上了盲腸炎,由于正是抗戰(zhàn)時期,缺醫(yī)少藥,無力回天,這給了全家人非常大的打擊。當時年僅六歲的女兒因病夭折,女兒埋葬之后,周有光才趕回家。
周有光辭去了農(nóng)本局的工作,去到新華銀行工作,一家人都搬去了成都,過了一段相對安定的生活。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中國百廢待興,上海的銀行也需要時間恢復。就在這時,周有光得到了一個被派往美國學習的機會。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在美國工作的待遇很好,但周有光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學習,于是他一下班就到紐約的公共圖書館充電,周末還去大學聽課,不肯浪費一點時間,周有光在業(yè)余時間學習了很多語言方面的知識。
然而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學經(jīng)濟多年的周有光當然知道新中國缺乏的就是經(jīng)濟建設,于是心系祖國的他立志回國搞經(jīng)濟,當時在國外的知識分子大批歸來,滿腔熱情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中。回到上海之后,周有光不僅在新華銀行擔任秘書長,還在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所擔任教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五十六個民族有數(shù)十種方言,并且大多數(shù)人都是文盲。
同年10月,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成立了文改會,還專門設立了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然而,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拼音方案究竟應該采用什么字母呢?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即便是漢學家也不能認得全,讀得準。
1951年,毛委員就提出,漢字一定要進行改革,才能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毛委員也是經(jīng)過反復的斟酌,以至于后來到蘇聯(lián)訪問時,毛委員還針對這個問題,曾經(jīng)征求過斯大林的意見。
斯大林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應該有自己的拼音方案。所以毛委員回國之后,他就想做一個民族文字的方案。隨后,主持試制民族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的專家們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被他們研究了出來,每一套方案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周有光稱,要去世界看中國
直到有一天,在園中散步的吳玉章無意中聽到敲擊打字的聲音,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打字機鍵盤上的二十六個拉丁字母變換成拼音的,正是吳玉章的這次發(fā)現(xiàn),使得原本遲遲沒有推進的拼音方案研究有了重要的進展。
1954年10月,拼音方案委員會正式成立,這個委員會就是來專門研究拼音方案的。除了專家的研究,其他群眾的人也研究出來數(shù)百種拼音方案,專家們對這些方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從中提取出了六套自創(chuàng)字母的拼音方案。就在這個時候,周有光這個經(jīng)濟學教授竟然接到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的邀請。
1955年10月,我國舉行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專家們將六套方案提交了上去,會議持續(xù)了九天的時間,對于這六套方案,代表們都保持了沉默,最后也沒有決議形成。然而,就在這次會議上,毛委員卻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讓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專家們感到十分意外。
毛委員明確表態(tài)說他要放棄自創(chuàng)字母,采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那么毛委員的突然轉(zhuǎn)變究竟是因為什么呢?當時吳玉章就告訴毛委員,歷經(jīng)幾年之后,研究出來的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還是沒有沒有達到代表的要求,毛委員經(jīng)過考慮之后就決定放棄之前的方案,改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

逝年如水,百年有光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此時還是上海財經(jīng)學院經(jīng)濟學教授的周有光被上級親自點名參加會議。這個時候還身處在上海的周有光,為了參加會議向?qū)W校請了一個月的假期。會后,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玉芝還讓周有光留下來單獨談一談。
當時正在建設新中國,許多人的熱情都很高,周有光也不例外,當時很多人的想法都是哪里需要去哪里。胡玉芝將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研究交給了周有光,可周有光對胡玉芝說自己只是業(yè)余的愛好,胡玉芝告訴他這是一項新的工程,所有人都是行外人,周有光就將這個任務接了下來。
全國文字改革會議開完之后,周有光就留在了北京。第二年,他便從上海接來了妻兒老母,住進了沙灘文改會的宿舍,和語言學家王力、呂叔湘等人做起了同事和鄰居。就在1955年毛委員做出重要決定的這次會議之后,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將周有光留了下來,與葉賴士、陸志偉一起起草漢語拼音方案。
而這個被周有光認為只是業(yè)余愛好的學科,竟然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了給中國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參考,周有光對每個國家的文字都進行了研究。就在這個時候,周有光在語文知識雜志中發(fā)表了,研究各種不同文字類型的文章,簡單介紹字母的歷史。

生平影集
在當時有一個雜志就是專門研究拼音化問題的,他們找到了周有光,想讓他給雜志社寫文章,周有光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特別是介紹外國的情況,許多人看了感到有興趣。當周有光的文章被復旦大學的校長看到之后,就鼓勵他將發(fā)表的文章收集起來,編寫了一本關(guān)于拼音文字研究的書。
正是基于這本書,周有光將各種文字學進行了比較,將它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總結(jié)了出來,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拉丁字母有很強的社會性和流動性,拼音方案用拉丁字母做出來一定不錯。可是,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就在周有光決定研究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時,有很多人都不贊成這一方案的研究。
可周有光等人還是堅持著三個不是原則:第一,這只是漢語拼音方案,并不是漢字拼音方案,對漢字不進行區(qū)分;第二,這個方案是普通話的拼音方案,和方言沒有關(guān)系;第三,這是拼寫白話的,不影響文言的拼音方案。

工作中105歲的周有光
然而,就在他們堅持用拉丁字母的同時,蘇聯(lián)的語言學專家也來勸他們不要用拉丁字母。這時的斯拉夫字母已經(jīng)成為了蘇聯(lián)的使用字母,所以就用斯拉夫字母代替了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
蘇聯(lián)更希望作為盟國的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與他們保持一致。后來,蘇聯(lián)派了一個外交官到中國,找外交部長陳毅談話。陳毅回答他說,你要諒解我們,我們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你知道中國東南亞有幾千萬華僑,他們都是用拉丁字母的,如果改成斯拉夫字母,他們和祖國學習就會非常麻煩,他們不懂斯拉夫字母,我們都不太懂斯拉夫字母,我們還是想用拉丁字母。這件事就這樣被推脫了過去,雖然中國否定了斯拉夫字母的使用,但是拼音方案的研究卻并不順利。不僅外界反對周有光的研究,就連家人也不贊成他的研究。

108歲的周有光仍堅持工作
沈從文是周有光的連襟,他一開始也非常反對拼音,他說中國怎么可以用拼音呢?周有光說到,在寫文章,直接打拼音,漢字就可以出來了,沈從文認為漢字一定要用手寫。很快沈從文就改變了看法。很多人覺得用外國字母來寫中國話,那是一個荒唐的想法。雖然面對來自各方的反對,拉丁字母的初稿還是被周有光擬定了出來。
1956年,他和幾個主要相關(guān)機構(gòu)共同研究初稿,其中一個機構(gòu)就是中國科學院的語言研究所。然而,語言研究所對這個初稿卻并不滿意,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用了雙字母,就是兩個字母聯(lián)合起來當另一個字母用;另外周有光還使用了變讀法,就是一個字母,在一個條件下面讀這個音,在另外一個條件下讀另外一個音。
其實這種雙字母和變讀法,過去在羅馬字里都有。提到修改意見,周有光立即著手修改,變成一個字母只有一個讀音,一個讀音只有一個寫法,沒有雙字母,也沒有變讀法。但是,這樣的話二十六個字母就不夠用了,這又該怎么辦呢?

周有光高齡109歲
周有光多方搜集資料,冥思苦想,終于決定增加六個新字母。剛開始的時候大概是三十一個字母,周有光主張說我們要按照漢語的特點來,做拉丁化拼音方案,但是漢語也有特點,所以要結(jié)合漢語的特點,所以就要加字母,一開始是這樣定的。
這個確定下來之后,在召開會議的時候,又一次引起了爭論,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方案存在問題,增加字母當然更有漢語的特點,但是在將來使用的時候可能不太好用,因為之前沒有和外國人交往,外國人也不明白,學起來也不好學,所以經(jīng)過討論之后,覺得還是不能隨便修改拉丁字母的體系,把之前增加五個字母的辦法否定了。
新修正的方案發(fā)表之后,各方又提出很多意見,最終根據(jù)各方意見,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來研究如何修正,然而就在修正的過程當中又出現(xiàn)了問題,首先大家同意用二十六個字母,但是不要用新字母,因為新字母一發(fā)表出去反對的人很多,其中反對意見最強烈的就是郵電部,郵電部表示,如果增加了新字母,在打電報的時候沒有使用的辦法,這個時候就有人回答郵電部,讓郵電部將沒有新字母的電報機改造一下就好了。

周有光:跨界跨的如此任性
結(jié)果郵電部回復,這不行,因為電報打到國外去,你不能讓國外也造新字母,所以這新字母就不能用了,新字母不用以后,對所謂的變讀法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JQX這三個音怎么寫因為這三個字母有兩種讀法,這兩種讀音的利弊,各方又爭論了很久,然而學術(shù)上的爭執(zhí)并沒有給人們帶來隔閡,當時的學術(shù)氛圍是寬松而又融洽的,周有光和其他同事的關(guān)系也很不錯,在經(jīng)過前后長達三年的時間,反復修正之后,JQX這三個字母確定用“基、期、希”來讀,三年的反復修正工作很辛苦,可周有光卻覺得非常開心而又充實。
1957年10月1日,周有光和同事一起將三年的成果拿了出來。1958年2月11日,漢語拼音方案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之后,順利通過了審核。這二十六個字母對于普通人來說非常簡單,但是它們背后凝結(jié)的知識與努力是常人無法想象。
因為成功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漢語拼音,中國漢字就將西方字母包含了進來,為中國漢字所用。從此,中國人再也不需要再和其他非英語國家一樣設立專門的電腦輸入鍵盤,或者是被迫放棄電腦輸入。而是可以方便地,直接地使用字母鍵盤輸入漢字。

老而不朽
1958年,從這一年秋天開始在全國小學推廣小學生入學都要先學漢語拼音字母。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從1950年到1980年,群眾設計的各種各樣的文字方案總共有三千三百多個。而就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五年后的1963年,周有光參加研制的漢語手指字母方案正式公布,它使得中國的聾啞人也可以借助漢語拼音來掌握漢字讀音,并且進行交流。
2006年底,一則報道出現(xiàn)在許多媒體上,一名十歲的聾女,三個月就學會了漢語拼音,創(chuàng)下了聾兒學習拼音的新紀錄。一百多歲高齡的周老仍然能筆耕不輟,已是人間一道奇跡。
而從經(jīng)濟到語文,他一直在追求中國現(xiàn)代化的建設,也是真正從傳統(tǒng)成功過渡到現(xiàn)代的知識人,以一位一百零五歲的知識分子的智慧和歷練來審視自己所走過的時代。大家有什么看法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點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一下,我將持續(xù)為您更新。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757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