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活>【實用知識】總是哈欠連天?中醫教你幾招巧應對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古詩有云:春眠不覺曉。春天里,人常常困倦欲睡,易覺疲勞,提不起精神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現象。 春困其實是季節交替人體出現的生理變化。中醫認為,肝與春季相應,肝主疏泄與藏血。春季萬物生發,肝氣旺盛。肝火橫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導致胃失受納、脾失健運,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損傷,則氣血生化不足;同時肝火偏旺,影響肝藏血的功能,致使五臟六腑失去氣血的滋養。因此春季常會出現乏力、頭暈等癥狀。 雖然春困不是病,但是卻會影響人們生活作息,降低工作效率。“春三月”指的是從立春到立夏這三個月,這是一個推陳出新的季節,我們應順應時節,“溫和”養生。《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言:“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意思是說,春季人們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鍛煉,散步踏青,保持心情舒暢。 那么,除了伸伸懶腰、用冷水洗臉等常用方法外,還有更有效的方法對抗“春困”嗎?佛山市中醫院羅文峰主任中醫師介紹,對付春困,應順應季節變遷,從情志、起居、運動、飲食方面著手。 情志方面 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木,與春季相應,生理特性為“喜條達而惡抑郁”,因此,市民要保持情緒上的樂觀,不宜抑郁或發怒,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尤其是原有肝臟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寬、心靜,才能保證夜間的睡眠質量,并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www.ws46.coM) 起居方面 《黃帝內經》中說:“人臥血歸于肝,目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充足的睡眠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夜間睡眠足夠也有利于抵抗白天“春困”帶來的疲勞感;另外,保證良好的睡眠還要做到“睡后勿思想”。同時午后也可適當小憩,閉目養神,使我們的機體得到有效的調整,緩解疲勞。 春天萬物復蘇,各種生物欣欣向榮,人們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逐步轉變的睡眠習慣。由于春天氣候多變,各種病毒容易滋生,體弱人群忌春捂不當,不要過早穿上單衣,雨霧天不宜鍛煉,盡管天氣潮濕也忌長期門窗緊閉。 運動方面 “動則升陽”,春季陽氣初升,陽主動而陰主靜,陽氣充足,機體活躍,則困倦自除。運動有利于氣血的運行,還可以讓四肢的肌肉得以舒展,幫助細胞和組織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讓大腦變得更加清醒,進而緩解“春困”。 春天里最好的戶外活動是踏青出游和放風箏,尤其放風箏時的跑動、牽線和控制,可以促進身體四肢、大腦和眼睛的協調。風箏高飛時,眼睛遠眺,雙目的肌肉得到調節,既可以消除疲勞,還可以明目養肝。 飲食方面 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勝脾,脾失運化,水濕內停。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易困阻脾陽,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通;由于濕性重濁黏膩,人體易感到疲乏、嗜睡。因此,健脾祛濕能夠有效地解除春困。像懷山藥、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物,都是健脾祛濕佳品。春季也要多吃綠色的“香”菜補助陽氣,比如香椿、香菜、香蔥、韭菜等。 
 羅文峰還為大家推薦以下4款養生湯: 1、人參鮑魚燉雞湯 材料:人參20克,干珍珠鮑6只,小母雞1只,瘦肉150克,姜3片。 做法:雞宰殺洗凈去內臟,人參洗凈浸軟切段,珍珠鮑用自來水浸泡3小時后,再用開水煲滾后關火焗10分鐘(這樣可以洗凈珍珠鮑的石灰味并浸發干凈)。全部材料一起加水1200毫升隔水燉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補氣養肝,益精明目。春困易致氣機不暢,體倦神疲乏力,精神狀態不佳,宜用此湯補充體力,重新煥發精神。 2、蓮子芡實水鴨湯 材料:蓮子15克,芡實15克,玉竹5克,鐵棍淮山250克,水鴨1只,姜3片。 做法:水鴨宰殺去內臟去尾后洗凈,汆水片刻,淮山去皮洗凈,其他材料洗凈。蓮子、芡實、玉竹、水鴨、姜片加水2500毫升大火煲滾后轉文火煲1個半小時,再加入淮山煲半小時。 功效:健脾和胃,養陰生津。春季氣溫漸升,晝長夜短,春困日甚明顯,此湯為神疲乏力、厭食體倦兼有口干舌燥人士的最佳養生之品。 3、鮮淮山赤小豆扇骨湯 材料:鮮淮山500克,赤小豆30克,扇骨500克,姜3片。 做法:淮山去皮切大塊備用,扇骨汆水后,加入赤小豆和姜,與2500毫升水一同大火煲滾后轉中煲1小時20分鐘,再加入淮山大火煲30分鐘,適量鹽調味后即可飲用。 功效:春溫漸至,濕氣困重,易出現納呆、便秘等癥狀,干品淮山健脾去濕,收澀腸臟易致大便干結,而鮮淮山則可潤腸通便。此湯可健脾去濕,消滯通便。 4、雞骨草豬橫脷湯 材料:雞骨草30克,豬橫脷1條約250克,豬展200克,蜜棗2個,姜3片。 做法:雞骨草洗凈,豬橫脷、豬展洗凈后汆水片刻,全部材料一起加入2500毫升水,大火煲滾后轉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后即可飲用。 功效:春天易受風邪濕邪侵襲,致濕熱傷肝,肝失疏泄而氣機不暢,濕熱困阻,情志不舒,宜飲用此湯以清熱利濕,疏肝健脾。 緩解春困,還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梳頭按摩 
 早晚用梳子或者指腹從前額發際處開始梳捋,經頭頂,一直到腦后,再從前額發際移向耳側發際。途經百會、風池、太陽等穴。動作輕柔緩慢,可以有效刺激頭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穴位按摩 按摩足三里、豐隆穴等健脾化濕要穴;推敲肝膽經,揉捏太溪、昆侖穴,有助肝氣升發,緩解疲勞。 中醫養生操 八段錦、太極拳等,常練習可疏通全身經絡。 提高警惕,鑒別假“春困” 當然春困也有真假。當出現疲倦乏力甚至頭暈目眩時,可能已經不是“春困”了,需要排除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病癥,最好至醫院完善血常規、甲狀腺功能等各項檢查。老年人特別是合并有高血壓或腦動脈硬化者應尤其注意提防中風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4627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