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臘月二十八有什么風俗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在我國古代傳統當中,每到臘月之后就會有很多講究。就比如說臘月之后不能會所“死”字,臘月之后不能搬家什么的。雖然許多人對這些“講究”都說不出所以然來,但這些講究在民間卻形成了一種習俗或規矩,許多人都不愿“破俗”或“越軌”。那么在臘月二十八這一天有著什么講究呢?我需要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1、二十八 把面發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歷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漢族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漢族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歷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1.1、把面發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面食了。在過去社會發展低下,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面不愛壞,于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面,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因“蒸”與“爭”諧音,屬不吉利,所以人們在年前要蒸出全家吃上一星期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1.2、棗兒饃饃兩笸籮 每年農歷臘月,山西農村家家開始捏制出千姿百態花饃,棗花饃、金罐罐饃、銀罐罐饃、老虎饃、鯉魚饃、蓮花饃,美不勝收。 1.3、蒸棗花 棗花是北方面食,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蒸棗花。組合成栆山或三角形的棗花是給男孩子的,組合成棗園的是給女孩子的,代表著吉祥的祝福。 ![]() 2、二十八 貼花花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把面發以外,還有一個年俗就是要“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后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2.1、貼春聯 五代時,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書寫聯語。而“春聯”一詞真正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 2.2、貼年畫 年畫,俗稱“喜畫”,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愿新年吉慶,驅兇迎祥。四川綿竹年畫,江蘇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2.3、貼窗花 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要貼窗花。南方窗花以精致為美,其特點是玲瓏剔透;北方窗花以樸實生動為美,其特點是天真渾厚。 ![]() 小編提示: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以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才寓意著開門迎福,福氣臨門!(www.ws46.coM) |
上一篇:山藥薏仁兩吃怎么做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