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巴基斯坦罕薩山谷罕薩山民與我國的歷史淵源

巴基斯坦罕薩山谷罕薩山民與我國的歷史淵源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19世紀末,在1889年到1891年,英國人開始侵略坦罕薩山谷,這里的山民被英國人驅趕的四處逃難。王子薩達夫·汗被迫帶著數千山民來到了中國新疆地區居住,有著近千年歷史的罕薩土邦就此瓦解。這段連歷史學家都知之甚少的歷史記錄于罕薩谷巴爾蒂特堡的石碑上,解說員(兼保安)薩拉奧聽說我是中國游客,抱著我大笑說“200年前我們是一家人、如今還是兄弟”,隨后詳細講解了整個過程:乾隆帝平定天山南北掌控中亞后,各邦朝貢最少的就是罕薩王,但乾隆帝不僅沒有嫌棄,反而欽賜10倍的綢緞布匹與銀器,罕薩王因而自愿將土邦納入大清,史稱“坎巨提”。

一開始,《大清一統輿地圖》中的“坎巨提”只有罕薩土邦,罕薩王為表忠心將其兄的納格爾土邦也一并劃歸大清,乾隆帝龍顏大悅后加封“五品頂戴”。也就是說,大清名下的罕薩山谷實際是兩個土邦國,具**置在現在的阿塔巴德湖西南面,距離喀喇昆侖公路(中巴友誼公路)約30公里。

隨后英國占領整個印度,罕薩王誓死不從戰死在雪河邊,其子薩夫達帶著數千山民遠遁大清尋求庇護,從此再也沒有回去。

群龍無首的數萬罕薩山民任由英國殖民者盤剝,只能深夜聚集在卡里瑪巴德“王宮”外禱念,希望王子盡快回鄉“領路”。可惜的是,王子薩夫達入疆不久就病死在喀什,而當時的大清內憂外患無力援兵,罕薩山民眼見復邦無望遂各尋偏隅隱居,直至巴基斯坦獨立后才再次聚居在卡里瑪巴德。

罕薩山谷一年一度的“迎親節”,表達的就是對“罕薩王朝”的期盼之意,因為罕薩山民從土邦瓦解開始就一直處于被掠奪虐殺的悲慘處境中,直到中巴修建友誼公路后,生活才越來越好。這也是罕薩山民對中國游客十分友善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這條公路,他們仍然過著“不知錢財為何物”的原始生活。

從地理上來看,罕薩山谷實際由多個河谷組成,巴基斯坦獨立后先后將其劃歸吉爾吉特與巴爾蒂斯坦管轄,1993年兩地合并成自治區,罕薩面積被擴大數倍,才有了如今與阿富汗瓦罕走廊和中國新疆接壤的特殊邊境區。

罕薩山谷雖然偏僻貧窮,但早在1933年就已經聞名于世,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曾在英殖民期間到訪罕薩山谷,回國后寫下冒險旅行小說《消失的地平線》,連續暢銷歐美30多年,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香格里拉”,引來無數旅行家跟風探險。

希爾頓的女兒在父親逝后接受采訪時說:父親認為罕薩是個寬容的多元社會,人們長期處于高壓控制下,反而更加的互助團結,使得幾千人(實際4萬多)的小山谷,同時存在佛教、儒家、道教以及伊斯蘭教等不同文化與信仰的宗教,沒有部落首領也不用法律規范,人與人之間恪守“你來我往”的美德。

也正是這段話讓我起了一探究竟的興趣,于是輾轉聯系上了巴鐵女向導卜萊曼德,約定在紅其拉甫口岸匯合。

之所以選擇女向導,是因為卜萊曼德學的是亞洲歷史,不僅對兩國之間的來往趣聞如數家珍,還在廣州留學過,中英文都能順暢交流。

紅其拉甫口岸海拔4700多米,位于新疆喀什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縣,是中國第一批一級口岸,1986年才正式向第三國人員開放。卜萊曼德說:這條中巴友誼公路不僅是巴基斯坦的“命脈”,也是沿線數百萬居民“生命線”,而紅其拉甫口岸則是提供動力的“心臟起搏器”,過口岸5公里駛入N35號公路才進入巴基斯坦地界。

沿著N35號公路行駛約140公里到達阿塔巴德湖,喀喇昆侖公路我曾經自駕過兩次,但秋冬季節還是第一次,但哪怕氣溫低于零下,湖面上仍有游船來往,如今已成為相對成熟的旅游項目之一。

阿塔巴德湖是全球最年輕的湖泊,2010年山體滑坡導致罕薩河被攔截,水位上漲一百多米淹沒下游18個村鎮,6000多人緊急撤離。經過中巴地質學家聯合勘測,決定將喀喇昆侖公路被淹路段改成隧道與橋梁結構,于2015年全線開通。

順著岔路駛入罕薩地區,經過一座木橋就是山谷中的最大居住區:卡里瑪巴德。

卡里瑪巴德位于罕薩山谷的中部位置,轄下12個村鎮分布在罕薩河兩岸,總人口約2.7萬人,主體民族是吉爾吉特人,與中國**爾族一脈相承。按照巴基斯坦公布的民族資料顯示:**爾牧民大約在4000-7000年前移居罕薩地區,隨后又有一支印度錫納人搬遷而至,兩族混血后誕生了如今的吉爾吉特人。所以,罕薩仍有部分山民至今保持著獨特的錫納伊斯蘭習俗,不吃豬牛等家禽,也不喝牛奶。

只有700多村民的阿爾提村村長告訴我們:按照印度種姓制度劃分,錫納人屬于第四級的“布卡羅”,因盛產山羊及其制品而略高于“賤民”,但山民們卻從不認為是印度民族后裔,大家都以罕薩人或維族后裔自居,所沿襲的節日風俗也俱以維族為準。

比如維族新年“古爾邦節”(當地稱“阿坎德節”),人們一樣凈身著裝隆重參與表演,也一樣會宰殺公羊聚禮,以及清掃墓地祭拜先人等等。

在游客眼里,卡里瑪巴德的歷史印記并不明顯,曾經輝煌一時的“罕薩王國”,也只留下幾座防御哨點和王宮城堡,反而是《失落的地平線》中描繪的“香格里拉”與“世界屋頂”更受游客青睞。

一路向山頂博物館走去,沿途所見都是石塊地基與木制建筑,在四面雪山環繞中,這座山谷頗顯寧靜清幽之感。在半山坡處,卜萊曼德建議我嘗嘗當地有名的“酸湯蕎麥面”,一種傳承于清朝的小吃。

在毫不起眼的小鋪里,一個40歲左右的大姐正在揉制面團,據說200多年前有個清朝和尚途經此地,目睹當地食物簡單又清湯寡味,因而教授山民采集藥草腌制酸菜,再將蕎麥磨粉后揉制成條,下鍋與酸菜大火燒滾出爐,入口酸爽開胃又容易飽腹,因而也有山民們將其別稱為“大清和尚面”。

“罕薩人很可愛的”,卜萊曼德在爬山途中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來:“你可以說是女人心腸軟,但我以進出罕薩上百次的經歷跟你保證,罕薩人雖然生活不易,但他們一直都知道明辨是非,也明白怎么感恩”。

原以為這只是卜萊曼德無意中的有感而發,卻不料10分鐘后就被罕薩人的熱情感動了,路過一戶低矮民房時,一名老奶奶得知我是中國人就揮舞著手勢讓我別走,回身去屋里端出一盤蘋果,顫抖著雙手說:這是罕薩蘋果,沒有打藥也不長蟲,不用洗都能吃。

原來,老奶奶的祖上就是從中國移居到山谷里的維族牧民,按照先祖遺訓,所有子孫都必須保留一個維族名字(巴基斯坦登記的是阿拉伯名字),奶奶的維族名字叫阿依古麗·沙依然,與同是維族后裔的丈夫成親已72年。www.ws46.com

老夫妻二人原本住在山谷河邊,因水患頻繁便搬到了半山腰處,放棄畜牧改以種植果樹為生。在喀喇昆侖公路還沒開通前,一年收入最多不過10萬盧比,如今靠著中國采購商,蘋果收購價已經漲到了每公斤40盧比,一年收入可達70萬,雖說換算人民幣也就2.8萬元,但在蔬果糧食自給自足的前提下,這筆錢足夠夫婦二人生活所需。

當我關心老人身體如何時,奶奶拽著我向三百多米外的蔬菜地里走去,大手一揮帶著老牛開始干活,一邊還“挑釁”似的跟我說:“你要不要試試?”好在爺爺出手阻攔,避免我這一頓出丑。

經過卜萊曼德的翻譯,我總算弄清楚了當地人的生活:罕薩山谷因海拔高、氣溫低,一年可種植的作物只有玉米、土豆、紅薯和部分抗寒蔬菜,隨著公路開通視野擴寬又增加了杏樹種植量,奶奶沒有種杏,卻另辟蹊徑的選擇了高寒黑枸杞,得知明年就有可觀的采摘量后,我跟奶奶許諾一定會再來,到時候給我留20公斤。

在奶奶的帶領下,我們又來到另一戶專門種植杏樹的村民家里,秋冬正是高原杏果成熟自落的季節,為了避免落果影響口感,村里的老人會自發組團幫忙采摘。這家村民共采摘了3萬公斤杏果,取核后放在流動的雪水中浸泡3個小時,取出攤平晾曬三天,用大火蒸30分鐘再暴曬三天即可。與普通的熏硫和灑鹽做法相比,這個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保留營養成分與口感,因而大部分成品都是出口至日本。

與爺爺奶奶道別、返回鎮上住處的路上,卜萊曼德問我:他們的可愛與善良,你覺得是因為封閉,對嗎?我想了想回答:封閉或許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更多的是人們的心靈足夠干凈,否則持續不了多久。

隨后幾天的所見所聞證實了我的說法,當人們能做到面對金礦卻不為所動,甚至堅持數十年不讓開采的時候,只能用“足夠干凈的心靈”來解釋。

相關文章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