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中國禮儀起源于什么時候?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前后已經擁有者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中國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和財富。作為精神文明的禮儀行為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并且根據不同時代制定了出適應當代文化的行為規范,這讓我們中國一直享有“禮儀之邦”的美名。不過大家知道中國禮儀是起源于什么時候嗎?優勢怎么傳承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一、禮儀的起源時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紀前)古代禮儀的孕育時期 —— 堯舜時期。古代堯舜時期,已經有了成文的禮儀制度,即 “ 五禮 ”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事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 二、禮儀的形成時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紀~前771年)古代禮儀的形成時期 —— 堯舜時期制定的禮儀經過夏、商、周這三個時代 1000 余年的總結、推廣而日趨完善。周朝還在朝廷設置禮官,專門掌管天下禮儀,使禮儀臻于完備。 在這個時期,禮儀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奴隸主開始將原始的宗教禮儀發展為符合奴隸社會政治需要的 “ 禮制 ”,并將禮儀制度化,形成了典章制度和刑典法律。如: 1、商朝:甲骨文中出現了”禮”,有了禮儀典籍,明確開始規范人們的行為; 2、周朝:制定《周禮》《儀禮》《禮記》,開始區分貴賤、尊卑、順逆、賢愚等人際交往準則。 禮儀從治理國家、到家庭生活進行了全面規范,開始形成了古代正式的禮儀。 ![]() 三、禮儀的變革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前221年)古代禮儀的變革時期 ——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禮儀也產生了分化。禮儀制度成為國禮,民眾交往的禮俗逐漸成為家禮。 《管子 . 牧民》中有 “ 大禮 ” 和 “ 小禮 ” 之說,注釋為 “ 禮其大者在國家典章制度,其小者在平民日用居處行為之間。 ” 比較有影響的有: 1、儒家:以孔子、孟子為主的儒家學者系統地闡述了起源、本質和功能,第一次在理論上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社會等級秩序劃分及其意義。 2、道家: 崇尚自然無為,主張廢除一切禮儀 3、法家: 推崇強權政治,主張以法代禮 4、墨家: 主張平等、博愛、利他、以義代禮 禮制的形成,對后世治國安邦,施政教化,規范人們的行為,培養人們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四、強化時期:秦漢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古代禮儀的強化時期 —— 秦漢到清末,縱觀封建社會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禮儀,自秦漢以后的歷代統治都都推崇儒家的來治理國家、社會。 1、秦朝:以儒家學說為主導的封建禮教; 2、漢武帝時期:“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 的治國方略確定之后,禮儀作為社會道德、行為標準、精神支柱,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宋朝: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明清: 家庭禮制完善; 在這個階段,統治者根據自己的統治需要,在演習周禮的基礎上,不斷對禮制加以修改、補充、完善。讓人們以 “ 禮 ” 為準繩,不得逾越。這種 “ 以禮治國 ” 的做法,對于穩定當時的社會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五、現代禮儀的發展中國的禮儀建設進入的嶄新的時期,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禮儀革新階段(1949-1966),主要是摒棄封建社會束縛人們的“神權”、“天命” “愚忠盡孝”以及嚴重束縛婦女的“三從四德”等,確立了更為平等的,繼承發揚講究誠信等中國傳統禮儀中的精華部分。 2、禮儀退化階段(1966-1976),這個時期想必大家都知道,十年的動亂使各個方面都造成損失,包括禮儀在內。許多優良的傳統禮儀被當作“封、資、修”掃進垃圾堆。禮儀文化受到摧殘。 3、禮儀復興階段1978-至今)改革開放以來,推行新的問inggongyue等,各行各業也紛紛出臺。禮儀教育日趨紅火,講文明,重禮貌蔚然成風。研究禮儀的圖書教材不斷問世,我國的禮儀文化在這期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并融入了部分西方禮儀文化成為了獨有的中國禮儀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時候更需要多學習禮儀知識,弘揚傳統美德。 |
上一篇:怎樣美味的松花蛋花菜湯?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