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橫看成嶺側成峰側遠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山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最近很多人都在說這個“橫看成嶺側成峰側,遠近高低各不同”這首非常的有意思,也非常的有意境了,那么有的人要問了,這兩句詩,到底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這個兩句詩到底是指什么山呢?這個問題也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橫看成嶺側成峰側遠近高低各不同是指的:“廬山”哦,并不是指的這個黃山了。 所以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是指的:廬山!廬山!廬山!。 
 1、解析: 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題西林壁》,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全詩內容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白話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4、創作背景: 蘇軾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 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于元豐七年五月間。 5、賞析: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 
 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www.ws46.coM) 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37260.html
上一篇:美味的香菇燉雞湯的超級簡單做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