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蝶戀花·春景》全文賞析 背景故事介紹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蝶戀花·春景》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其中這句“天涯何處無芳草”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蘇軾作詞以豪放著稱,但這首詞卻展現了他清新婉約的一面,而且句句傷情,讓人讀后產生一種獨特的韻味。蘇軾到底是在《蝶戀花·春景》中表達情傷,還是有另外的意思呢?恐怕在不同人眼里答案也會不同。那這次就為大家講講這首詞背后的故事,以及蘇軾想表達的情感,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蝶戀花·春景》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注,并且對詞中蘊含的主題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蘇軾在抒發傷春的感受,有人則認為該詞中寄寓了蘇軾政治上失意與落寂。仔細分析,其實詞中飽含著他對朝廷、君主的不舍之情。 “花褪殘紅青杏小”是典型的暮春時節,這個季節燕子已經歸來,田野中、溪水邊,到外可見它們輕捷的身影。杏花已經殘敗飄零,小小的青杏掛滿枝頭。雖然蘇軾筆下展示的是一幅暮春景象,卻沒有絲毫的傷春之感,反而是處處勃勃生機。 ![]() “枝上柳綿吹又少”增加了春色的立體感,為整幅畫面披上了朦朧的面紗。給讀者一種霧里看花,似有還無的感覺。漫天飛絮與連天碧草,勾勒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置身畫外,仍會感覺到這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季節。 下篇筆鋒一轉,將所有人拉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中。“墻里秋千墻處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币坏啦豢捎庠降母邏Γ瑢锱c墻外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雖然只是輕描淡寫的點出了秋千,但一個“笑”字就將墻內外的心情清晰的展現在眾人面前。相較而言,高墻之外的人就顯得太過落寂了。墻外的小路崎嶇不平,綿延向遠方。形單影只的詞人背著行囊,拖著沉重的步伐默默前行。高墻之內的秋千上,年少不識愁滋味的佳人無憂無慮的悠悠蕩蕩。歡聲笑語飛出高墻之外,傳入行人的耳中,引起行人無限的感慨。 ![]() 僅僅一墻之隔,就是不同的炎涼世界。墻外的行人對墻內的佳人充滿了眷戀,甚至以為那笑聲是在對他遠行的多情挽留。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行人的一廂情愿,高墻之內的人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更無法體會墻外人對她的心馳神往。 無可奈何之下,墻外人只好在駐足片刻后,重新上路,堅定地邁向遠方。一個“漸”字表明,墻外人且行且顧,希望得到召喚。漸行漸遠,直到笑聲沓不可聞,墻外人哀嘆道——“多情卻被無情惱!” 類似的情景,在《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中也有描述。一個男子雖然同樣不識樓上彈琴之人,卻被琴音所吸引,駐足傾聽,進而產生了“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的慨嘆。 ![]() 據說蘇軾自己非常喜歡這首詞,《詞林紀事》載:子瞻在惠州,與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青杏小’。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不能唱,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弊诱胺淮笮Γ骸笆俏嵴?,而汝又傷春也?!彼炝T。朝云不久抱病身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在《離騷》中,美人經常是君王的象征,《蝶戀花》中的佳人同樣是意有所指。這首詞完全是寫實,行人就是詞人,與之相對應的佳人則是薄情寡恩的君王。行人對佳人的眷戀,實際就是詞人對朝堂的不舍,以及不得不離開的無奈。蘇軾借這首小詞坦露心曲,自己即使身處江湖之遠卻仍心系廟堂。即使佳人再無情無義,身為貶臣的他受盡冷眼仍百折不回,這正是蘇軾的悲哀與可貴之處。 |
上一篇:淮山排骨湯的做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