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素紗單衣被盜是怎么回事?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說到素紗單衣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這件衣服實在是太珍貴太珍貴了,但是就是這么珍貴的一件衣服,它竟然被盜了,這可是西漢出土的文物呀,那么這個素紗單衣被盜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真的要算一下的話,這個叫素紗單衣被盜會損失多少呢?下面就著這些問題繼續分析揭秘看看吧! ![]() 在省博物館的馬王堆漢墓陳列絲綢館中,有一件以“輕薄”而聞名的絲綢制品———素紗襌衣。素紗襌衣1972年從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中出土,它是漢朝高超紡織工藝的鮮活證據——“薄如蟬翼、輕若煙霧”,這些人們原以為只是文學上夸張的修飾語用在它身上竟然如此貼切。 上世紀80年代初,這件國寶級的文物被盜,震驚全國,雖然幾十天后文物失而復得,但這件事情給全國文博單位敲響了警鐘。素紗襌衣被盜是湖南省博物館建館幾十年以來發生的惟一一次文物失竊案件,事件的過程則極富戲劇性。 日前,記者找到了當年在省博物館工作的人員,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 雨夜文物被盜 1983年的一天,前一晚上下了整夜的雨。清早,講解員打開展館大門時,被驚呆了——排展柜的玻璃全部被砸碎,里面的文物不翼而飛。最后統計,一共有6個展柜被砸,30多件珍貴文物被盜,除了素紗襌衣,還有一批漆器等。 “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我們對于文物走私、盜竊等事情幾乎聞所未聞,因此也缺少一種防范意識。”工作人員回憶說。“馬王堆漢墓的名氣很大,國家公安部高度重視這起文物被盜案,派出專人督查此案。” 調查發現,盜竊者是從離地幾米高的一個窗戶口爬進展館的。“公安干警對盜竊者下的結論是——膽大妄為,因為撞擊實驗表明,砸碎厚厚的展柜玻璃會發出很大的響聲。” 為防止這批珍貴文物被走私出境,公安部門向全國海關發放了這批文物的照片,專案組也進駐省博物館。“由于偵查中發現盜竊者對省博物館比較熟悉,一度懷疑內部有問題,當時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全都接受了調查。” ![]() 文物自己“飛”了回來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國寶被盜,公安部限期破案,所以專案組的每個人壓力都很大。”一名當時在專案組工作的專家告訴記者。40多天后,烈士公園報告,在與省博物館交界的墻角里,發現了一包東西,里面正是部分被盜竊的文物。過了幾天,五一路郵政局寄送包裹的柜臺上,又發現一個無人認領的包裹,上面寫著“湖南省博物館收”,打開一看,素紗襌衣和其他一些文物赫然在里面。至此,大部分被盜的文物自己“飛”了回來。 可罪犯藏在哪里呢?一天,一名偵查員在韭菜園派出所無意之中得知,派出所前不久抓獲了一名小偷,身上還帶著一把刀尖斷了的三角刮刀。這名偵查員立刻想到,在文物被盜的現場,發現了一片刀尖。經過比對,刀尖和小偷身上的三角刮刀完全吻合,隨后,公安干警在小偷的家中又搜出了一批失竊文物。“幾乎滿城的警察都在找這個人,沒想到他居然正蹲在派出所里。”而文物是小偷的母親迫于壓力悄悄地送回去的。 給全國文博單位敲響警鐘 調查發現,那晚小偷砸碎展柜后,把文物裝在一個蛇皮袋里,然后大搖大擺地從傳達室走出去。因為當時省博物館正在施工,人員進出很雜,所以他沒有引起工作人員注意。“素紗襌衣失竊,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因禍得福’。”改革開放初期,各地文博單位的安保意識都不強,這件事情給全國的博物館敲響了警鐘,國家文物局專門下了緊急通知,要求加強保衛工作。 湖南省博物館此后迅速擴大了保衛人員編制,武警部隊也隨即進駐,所有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大大提高。上世紀90年代末,省博物館籌建新館,總投資1.2億元,其中僅一套安保系統就花了1000多萬元。 驗證了漢朝的紡織工藝 人們對于素紗襌衣價值的理解一般只在于它的輕薄。省博物館專家介紹,素紗襌衣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印證了古籍上所記載的漢朝發達的絲綢制作工藝。 2000多年前,只有中國掌握了絲綢的制作技術,絲綢之路由此興盛。但是當時的絲綢水平究竟發達到何種地步,一直只是古書上記載的“薄如蟬翼”,缺乏實證,因此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文學夸張。馬王堆出土的包括素紗襌衣在內的100多件精致的絲綢制品,成為最好的證據。 據了解,制作像素紗襌衣這樣一件衣服,從栽桑、養蠶到繅絲、織綢,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文物部門開展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素紗襌衣研究復制”項目,歷經20多年研究,運用現代科技,終于制成外形和原件一模一樣,重49.5克的“仿素紗襌衣”——依然重了0.5克,可已是世界上最接近原件的產品。“可以想像當時古人的工藝有多么先進。”專家感嘆道。 ![]() 最后硬要說損失的話,小編覺得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好在還有一件存世,好在考古工作者復原了一件,這也是值得慶幸的地方。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